APP下载

基于儿童立场的习作起步教学策略

2019-04-12陆青春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事物习作想象

陆青春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建议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统编本三年级习作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标的意图与要求,既注重习作兴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养成,也重视观察的训练和想象的培养。编者力图通过多次训练让学生掌握写好段落的基本方法,体会习作兴趣,树立习作信心。为了更好地依托部编教材训练学生习作起步的能力,我们有必要了解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具体编排。

一、部编版三年级习作内容的编排特点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教材对习作教学提出具体的内容和写作要求。(见表1、表2)

(一)独立安排习作单元,突出习作能力的培养

安排独立的习作单元,是三年级教材习作部分的一大安排特点。“习作专题单元”的出现,回应了人教版教材改版以来各界呼声较高的“学生习作能力差、学生习作是个大难题”的问题。它以一个独立单元的姿态出现,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教材设置一个独立的学习时间段,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上舍得花大力气、大时间,让学生能静下心来,慢慢体会,细细品味,发现习作的“乐趣”与“简单”。 结构如下:

习作内容包含广泛,人事景物都有涉及,纪实想象都有,叙事说理都有,叙述描写都有。同时,习作过程也会指导一些具体方法。每个单元的编排都有明确的指向性,这样编排的意图,一是突出了习作的重要性,二是更加重视对习作关键能力的培养。

以三上习作单元“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为例。首先是两篇能集中体现单元习作要素的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从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上可以看出,这是要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集中体悟本单元习作要素“留心观察”。第二部分为“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通过交流进一步提高对“留心周围事物细致观察”的方法的掌握,并通过“初试身手”的运用实践,写写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获得实践体验。第三部分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前者在观察方法上着重抓住“事物的突出特点,写不同场景中的不同表现”;后者在观察方法上强调“多角度,有顺序地写出变化”。可以说,在一系列梯度的搭建下,学生来到第四部分“习作”,有了前期的铺垫和素材积累,引导学生迁移,进行习作实践,使学生能从本质上降低学生进行习作的难度,使学生一步一步学会写作,最终达成课程标准中对单元习作的要求。

(二)聚焦习作关键能力发展的某一方面强化训练

教材中编排以习作指导为主线的独立单元,以增强习作指导的序列,提高习作教学的操作性、针对性和系统性。按照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规律,三年级开始每册安排一个习作单元,聚焦习作关键能力发展的某一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从此,习作教学不再无序列。比如三上第五单元以“学习观察”为主题整体安排单元教学内容,提出了“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两大要求。教材首先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提出了“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等课后练习要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其次,《金色的草地》课后安排了“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如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被觸碰后会‘害羞地低下头……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和同学交流”。在“初试身手”版块安排“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吧”,要求学生尝试观察事物,并把观察到的情况仿照两个范例的样子写下来。第三,是新增了“习作例文”。引导学生借助“习作批注”和“文末练习”两大载体,体会作者多感官仔细观察事物的方法。最后,安排了习作训练《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学生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试着用一句话说说“观察心得”,体现出“感性认识——方法运用——理性把握”的学习路径。这样单元整体设计,引导学生从无意观察转向有意观察、从平面观察转向立体观察、从单次观察转向多次观察,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思维结合起来。

(三)关注习作兴趣的激发与保护

8次习作,都基于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和保护。三年级上册第一次习作,告诉学生只是一个“游戏”,以《猜猜他是谁》为题,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不能在文中出现所选同学的名字,但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后,能猜出你写的是谁。课文接着呈现了四个“例子”,如“他的头发又黑又硬,一根根向上竖着……”“他特别爱笑,一个小笑话就能让他笑个不停……”等,从仿句到口语交际,再到游戏习作,将一个单元设计成一个整体,始终激发并保持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达成第一次习作任务。

除第一单元外,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选做题: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习作《这儿最美》要求写作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如“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提示“你平时喜欢玩什么?有没有哪次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回忆一下,你当时是怎么玩的?把你玩的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想一遍,然后写下来”。这样的安排,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均要设计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相关的任务,激发习作兴趣。

二、部编版三年级习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根据上述编排特点,笔者认为,教师既要避免“零起点式”的习作教学,又要避免“全盘式”的习作要求,找准教学的起点,走向有效的习作教学。

(一)激发兴趣,快乐表达

“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把“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作为写作教学的首要目标来加以强调。而且,特别强调了激发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要性,并以此指导写作教学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把写作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上,让学生愿意写,使写作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因此可见,在作文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将习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放在首位,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怕作文是小学生的共性,如果能把它们俩结合起来,用天性去解决共性,我们就能找到一条快乐作文的捷径。世界上没有不爱玩的孩子,“玩”是孩子最重要的一种学习需求和学习行为。古今中外,有多少发现、发明是在玩中诞生的啊!德国哲学家格鲁斯曾经说过:“整个儿童时期就是一个特殊的游戏期。”把“玩”引进小学课堂,既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更是破解当前习作教学的一个金钥匙。如果把作文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及游戏结合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为写作开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

教学《猜猜他是谁》时就可以结合《快乐读书吧》栏目中的故事,让学生猜一猜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选择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中人物,请他们猜一猜是谁。教师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他们已有的学习经验,让他们在“猜人物”的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消除对习作的畏惧感。

(二)立足生活,真诚表达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习作”这个词语,习作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甚至是高大上的。一开始接触总是会有一些畏难情绪。其实,作文教学提倡写真话,抒真情,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小学生作文的素材都来源于他们亲历的现实生活。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喜欢写自己经历、体验过的内容,而对于一些陌生的,往往不愿下手,不是因为懒,而是缺乏具体的情感体验。

课标对中年段的习作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所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最新奇、最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从兴趣入手,让作文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利用电子媒介:短信、贺卡,微博、微信评论……挖掘生活中的点滴,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中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对一些有色彩的画面感的东西感兴趣,可以举办各种画报、绘本等活动来让学生积累各种资料,提高学生写作的热情;精选学生喜欢的“口语交际”内容,注重学生说话时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这些都能渗透到写作中,帮助学生从说话、写话过渡到写作。

(三)体验成功,自信表达

“作文难,怕作文”,这是大多数小学生面临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在习作的起始阶段,老师的诸多习作要求“吓着”了孩子们。他们认为写作文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所以孩子们对习作产生了畏惧心理。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学生对写作有自信心,他才会有兴趣去写。我们平常都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期望过高,要求过多,急于求成,反而效果更差。学生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学生的眼光去对待学生的作文,而不应该以挑剔成人的眼光去审判学生的作文。学生不太喜欢习作的时候,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蹲下来看他们,更需要有一颗等待幼苗成长的耐心,多宽容学生,允许他们出错,即使他们的习作语句不通顺,错字多,也别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挑剔;多一些欣赏,少一些冷漠。

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孩子来说,辛辛苦苦地写好一篇作文,能够得到一定的认同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他们的天性,给他们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是鼓励他们进步的又一个良方。我是这样做的,鼓励学生办手抄报,每组学生每月办一份手抄报,哪位同学的作文写得好,就“刊登”在手抄报上,这样,学生的才能有了显露的机会。另外,特别好的作文,就推荐到校报或其他各类征文比赛,我鼓励大家踊跃参加,这样,他们成功的机会多了,尝到了甜头,就越来越爱写作文了。

(四)拓展思路,多元表达

学生有了作文的内容,并不等于能写好文章,因为由生活到文章,还有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所以要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学生对事物的叙述,往往凭自己的所见所闻而进行机械的记录。我们的责任在于不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要使他们学会有话该怎样说,那么就需要开放学生的思路。

开放学生的作文思路,我们首先得了解学生所特有的一些积极可贵的品质。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他们的思维还是天真的,对世界的未来充满着好奇和幻想。怎样才能把学生头脑中的这些好奇和幻想在作文中表现出来呢?我们应该采取“放”的办法。所谓放,那就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看、去想、去写,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把这些学生“亲力亲为”的小事放手让学生去描去写,不要加以限制,真正做到“放手”。

“我来编童话”这个单元的习作为学生选择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地点提供了多种选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導学生构思不同的故事。“这儿真美”的提示一开始就点到“花园、果园、田野、小河……”,在提供的例句中又提到了“树林、池塘”,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懂得身边可供选择的美景还有很多很多。对于初学习作的学生来说,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打开学生的眼界,打开学生的心灵。

(五)留心观察,清晰表达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次部编教材有一个单元就是聚焦观察。在这个习作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习作单元“观察”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积极的情感活动——唤醒、激励和鼓舞。唤醒学生观察的意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鼓舞他们不断观察,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从观察单元各栏目的编排中,不难发现教材的良苦用心:精读课文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感受“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习作例文的课后练习和旁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习作引导学生尝试着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从这样的定位出发,观察单元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为:

1.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颜色、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搭船的鸟》)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金色的草地》)

与学习观察的具体方法或技巧相比,引导学生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使他们切身体会到留心观察的好处,才能推动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展开持续的观察,为他们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奠定基础,这样的教学定位具有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六)引导想象,轻松表达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想象力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作文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想象力培养的这根主线,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打开思维的闸门,迸出思想的火花,写出有灵性的作文。

三年级习作教材十分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比如三上第三单元安排了“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这样的训练。本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要求学生在写之前想一想:故事里有哪些角色?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他们在那里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在这之前,在第二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安排了小练笔:“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秋天的雨》课后安排:“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提供的例句是:“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不难看出,这两处写话虽然都只要求写短短几句,但都是观察与想象的紧密结合。

部编版三年级习作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和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拓展教学方法,让习作教学有趣、有效,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爱上习作。

猜你喜欢

事物习作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习作展示
春天来啦(2则)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