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体会
2019-04-12徐珊珊
徐珊珊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0医院,福建福州350025)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氧、缺血而引发的心肌坏死。近年来,AMI已经成为心脑血管危重症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临床首选的AMI患者治疗方案,临床研究表明,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从发病到实施抢救之间的间隔是提高AMI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后遗症严重程度的关键[1]。为探究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AMI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14例AMI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实验。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14例AMI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26例,年龄在39~74 岁之间,平均年龄(58.8±9.4)岁,体质指数(26.4±2.7)kg/m2;观察组中,男性患者 29 例,女性 28例,年龄在 37~72岁之间,平均年龄(57.6±9.7)岁,体质指数(26.6±2.8)kg/m2。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
1.1.2 纳入标准 (1)符合AMI的临床诊断标准,killip功能分级为Ⅰ级或Ⅱ级;(2)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且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胸前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在0.2mV及以上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在0.1mV及以上;(3)入院治疗时未发现并发症。
1.1.3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心、肺、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2)患有恶性肿瘤;(3)发病时间超过 12小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尽快为其办理相关手续,组织医护人员实施相应检查并开始手术治疗。抢救完成后将患者转送至特护病房,密切监测血压、心电并观察患者变化,定期向主治医生汇报,协助完成相应治疗[2]。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优化救治护理流程,缩短患者从接诊到实施抢救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接到120电话后尽快安排救护车和医务人员赶往现场,同时保持与联络人员的通话,要求其详细描述患者病情和症状,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联络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当患者抵达医院后,为其开启绿色通道,采取先抢救后办理手续的方法,立即组织医护人员成立抢救小组,快速评估患者病情[3]。护士根据医生的指示配合开展急救措施,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在1~2min内为患者实施吸氧,在3min内完成对患者血氧和血压监测,5min内为患者建立留置针静脉通路,10min内实施血压和心电图监测,并完成患者血液标本采集,进行凝血、心肌酶、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检查等。若患者疼痛反应剧烈,可给予杜冷丁镇痛。
(2)在PCI前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口服,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器械和手术室布置准备,并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术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当为患者置入支架后,由于支架对其冠状动脉的病变和痉挛部分会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冠脉短暂失血,极易引发再灌注性心率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必须全程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状态出现。PCI手术完成后,立即对患者心电图进行复查,并持续监测24h,要求患者在此期间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嘱咐其多喝水、多排尿,以促进造影剂排出体内。护士将整个抢救和护理过程的记录进行整理归档,为后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成立优质护理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和监督患者护理计划;为每一位患者安排一名责任护士,要求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日常基础护理以及专科护理,开展健康宣教,介绍有关疾病、检查、药物使用、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等知识,加强护患沟通。
(4)在患者即将出院时开展出院指导,要求其每日服用氯吡格雷,每日一次,每次75mg,持续服用一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100mg,在餐前服用。患者出院后每月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日常作息和身体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指导,持续半年。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抢救全程时间、治疗过程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
(1)急诊全程时间包括接诊至急诊室抢救时间、急诊室至PCI治疗时间、患者住院总时间。
(2)心血管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再灌注心率失常、心绞痛、休克、心衰,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3)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疾病基本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医院自制的调查量表进行评价。其中护理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急救技术、病房卫生四个方面,共20小题,每题5分,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0~90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以十分满意+基本满意计为患者满意,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选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经客观比对两组指标,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抢救全程时间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接诊至急诊室抢救时间、急诊室至PCI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诊抢救全程时间(±s)
表1 两组患者急诊抢救全程时间(±s)
组别 例数(n)住院时间(d)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57 57接诊至急诊室抢救时间(h)67.52±16.73 48.94±15.41 6.165<0.05急诊室至PCI治疗时间(h)96.75±13.14 85.62±12.91 4.562<0.05 13.35±3.52 9.47±2.46 6.821<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经比较,观察组再灌注心率失常(10.5%)、心绞痛(33.3%)、心衰(5.3%)、休克(3.5%)的发生率均明显对于对照组(28.1%、78.9%、19.3%、17.5%),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 2。
2.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疾病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和抢救成功率
对照组患者中,感到十分满意19例,基本满意24例,不满意14例,满意度为75.4%(43/57);观察组患者中,感到十分满意28例,基本满意23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为89.5%(51/57)。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8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4%),差异显著(χ2=3.881,P=0.049)。
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48例,抢救成功率为84.2%(48/57);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55例,抢救成功率为96.5%(55/57)。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4.2%),差异显著(χ2=4.930,P=0.026)。
表2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3 讨 论
本次研究在AMI患者护理中尝试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实验数据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全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再灌注心率失常(10.5%)、心绞痛(33.3%)、心衰(5.3%)、休克(3.5%)的发生率均明显对于对照组(28.1%、78.9%、19.3%、17.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8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4%);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4.2%)。综上所述,全程优质护理服务能缩短AMI患者急诊抢救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