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2016~2018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①
2019-04-12于晶石
白 晓 于晶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医学遗传学系,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370)
自1981年人类发现首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成为威胁全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1]。全球目前约有3 690万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数千万人死于HIV相关疾病[2]。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现存活HIV感染者80万余例。艾滋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3]。为了加强艾滋病在目标人群中的疫情监测及管理,掌握艾滋病流行动态,国家自1995年设立艾滋病监测哨点[4]。通过系列横断面调查方法,获得不同地区、不同人群HIV感染状况和行为危险因素及变化趋势的资料。
绝大多数研究表明性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s)的传播增加了HIV的传染性,关注性病的传播是艾滋病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5,6],因此性病门诊在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是艾滋病、性病流行和传播的高危人群,同时也是桥梁人群[7,8],因此加强对该类人群的监测和干预对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长春皮肤性医学专科门诊2016~2018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动态研究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人口学特征、性病感染情况和血清学特征、行为学监测、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性病、艾滋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6~2018年4~6月主动、首次到长春皮肤性医学专科门诊就诊的1 200名男性为调查对象,年龄≥15岁。从调查开始将所有符合标准的人员全部纳入,直至达到国家规定样本量要求(400例/年)。不包括生殖医学咨询者、在皮肤性病科就诊的皮肤病就诊者。
1.2调查方法 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2017版)》,每年监测1次,周期为每年的4~6月。采用统一制定的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师对就诊者当面逐项询问,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婚外性行为、吸毒行为、男男性行为等内容,并匿名填写问卷。调查前需对研究对象简单介绍调查目的,并得到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采集研究对象5 ml静脉血,进行HIV、梅毒、丙肝(Hepatitis C virus,HCV)检测。
1.3统计学分析 调查数据通过全国艾滋病监测哨点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录入与上报。数据导出后,采用R语言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人口学特征 监测的1 200名就诊者人口学特征见表1。
2.2性病感染情况和血清学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1 200名就诊者有689名患过性病(57.42%)。其中患一种性病的有653人(94.78%),患两种及以上性病的有36人(5.22%)。这689名就诊者,其中20岁以下42人,20~40岁485人,40岁以上162人。并且在三个年龄段中(<20岁、20~40岁、>40岁),患性病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P=0.004)。
通过对就诊者采血检测,共检测出HIV患者14人,总检出率1.17%;梅毒患者276人,总检出率23.00%;HCV患者9人,总检出率0.75%。检测出的14名HIV患者经询问近一年诊断患有性病为10人,其中有7人诊断患有淋病。
2.3行为学监测结果 不同年份之间危险行为发生情况见表2。2016~2018年近3个月与性工作者发生过性行为、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和男男性行为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注意的是,与性工作者发生性行为的就诊者接近一半(594人),其中未婚239人,在婚308人,同居17人,离异或丧偶30人。
表1 男性就诊者一般人口学特征[n(%)]
表2 2016~2018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高危性行为情况[n(%)]
Note:D01 denotes the question of “have you had sex with a female sex worker in the past three months”;E01 denotes the question of “have you had sex with a temporary partner in the past three months”;F01 denotes the question of “have you had drug injection behavior”;F02 denotes the question of “do you have homosexual behavior”.
表3 2016~2018年艾滋病知识正确率[n(%)]
Note:Yes means “can/will/maybe”.No means “can′t/won′t/mayn′t”.DK means do not know.N.A means no available.C01 denotes the question of “can we distinguish a HIV-infected person by appearance”;C02 denotes the question of “can we get AIDS from mosquito bites”;C03 denotes the question of “can we get AIDS when having meal with a HIV-infected person”;C04 denotes the question of “can we get AIDS when contacting with HIV-infected blood”;C05 denotes the question of “can we get AIDS by sharing needle and syringe with a HIV-infected person”;C06 denotes the question of “can HIV be spread by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C07 denotes the question of “are condoms highly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HIV when used correctly”;C08 denotes the question of “does the monogamous relationship reduce the risk of HIV infection”.
表4 不同婚姻状况C01、C02、C03和C08的正确率[n(%)]
2016~2018年性病门诊14名HIV患者中,近3个月有7人与性工作者发生过性行为,近3个月与临时性伴侣发生过性行为的有4人。14名患者中无人注射过毒品,有5名患者与同性有过肛交行为。
2.4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题中,答对6个及以上为知晓。2016~2018年间性病门诊就诊者对艾滋病知识的调查结果见表3。其中C04、C05、C06和C07的正确回答率较高,分别为99.92%(1 199/1 200)、99.42%(1 193/1 200)、96.42%(1 157/1 200)和97.83%(1 174/1 200)。对C01、C02、C03和C08的正确回答率较低,且C01的正确率最低,仅为69.58%(835/1200)。这8道题的平均正确率为88.16%,知晓率为90.33%(1 084/1 200)。
进一步分析正确回答率较低的C01、C02、C03和C08,按照婚姻状况将就诊者进行分类,结果这4道题中,离异或丧偶的就诊者正确率最低,见表4。且C02和C08的正确率在不同婚姻状况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监测对象性病感染情况 本组性病门诊就诊者中,就诊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且此年龄段就诊者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20~40岁就诊者人数多,但40岁以上就诊者患性病的比例最大(66.12%,162/245)。本研究结果提示性病防治的重点人群是40岁以上同居、离异或丧偶的就诊者,这与其他监测点的监测结果是一致的[9-11]。
3.2监测对象HIV感染情况讨论 在2016~2018年就诊者中,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共检测出HIV患者14人,总体HIV感染率为1.17%,低于西安(2.38%)、成都(1.69%)和北京(1.19%),高于武汉(1.09%)、台州(0.54%)和惠州(0.36%)[12-16]。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显示该性病门诊就诊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维持在较低水平[17]。这14名HIV患者近一年有71.43%(10例)患有一种或两种性病,这与多项研究结果相吻合,即性病可加速HIV的传播,患性病可使感染HIV的风险提高3-5倍[5,6]。
3.3基于行为学特征的防控策略 表2表明,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与性工作者发生性行为比例接近一半(594/1 200),其中60.16%(308/512)在婚,52.63%(30/57)离异或丧偶,说明监测对象普遍存在非婚异性性行为。尤其是在婚者极易通过性传播将性病艾滋病带入家庭。因此,倡导就诊者洁身自爱,避免婚外性行为。与临时性伴侣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也较高(26.75%,321/1 200),表明就诊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与身边熟悉的人,如朋友、同事等发生性行为较安全,在发生性行为的过程中不带安全套,所以往往会导致一些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男男性行为的比例也不低(15.83%),且2018年就诊者中存在男男性行为比例明显上升(31.25%,125/400)。此外,监测对象中还存在吸毒现象,虽然发生率很低(0.08%,1/1200),但存在感染HIV的潜在危险。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大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开展有效的行为干预,遏制艾滋病传播。
3.4对HIV防治工作的建议 本研究中监测对象的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0.33%(1 084/1 200),高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2011~2015)》中高危行为人群知晓率90%的目标。此外本组就诊者对“一个感染了HIV的人能从外表上看出来吗”、“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与HIV感染者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吗”和“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这四个问题的正确回答率较低。且对于正确回答率较低的C01、C02、C03和C08,按照婚姻状况划分,可知离异或丧偶的就诊者正确率最低。说明高危性行为人群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不足,尤其是离异或丧偶的就诊者。在今后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中应加强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宣传,有效提高性病门诊就诊者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综上所述,在大力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的同时,需加强性病门诊HIV和性病的动态监测。性病门诊就诊者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高危性行为率均高,说明知识未必能改变行为,针对性病门诊就诊者出现知识与行为相背离的情况,应结合疾病诊疗及医学咨询过程的实际体验,探索临床诊疗与行为干预相结合的干预模式,切实促进就诊者行为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