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医疗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19-04-11刘炜李润知林予松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3期
关键词:智慧医疗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刘炜 李润知 林予松

摘要: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交叉型复合人才需求的增大,使得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趋势。本研究通过了解智慧医疗学科的现状及社会对医疗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模块化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并探索了智慧医疗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提高这一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研究生培养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交叉学科;智慧医疗;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医疗行业。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数量丰富,但很少有计算机专业人才从事医疗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如何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型医疗信息交叉学科专业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和重点。

交叉学科的概念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伍得沃斯于1926年首次提出的,用于表示超出一个学科范围的研究活动。作为交叉学科分支之一的智慧医疗,涵盖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本研究以智慧医疗这个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以资料搜集、实地调研、综合分析、思考总结为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国内外各研究型大学对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及政府机构、企业组织、大型医院对智慧医疗专业人才的需求,并结合笔者所在单位的具体实践,总结出了新时代智慧医疗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本研究尝试构建和创新符合人才要求规范和标准的智慧医疗研究生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

一、现状分析

(一)智慧医疗学科的发展现状

2009年,美国联邦政府为促进医疗信息化发展投资190亿美元,Google、微软、IBM等各大IT公司也纷纷推出各类医疗信息平台,使用受众包括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确立了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智慧医疗是医学、计算机和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型综合专业。2003年,四川大学首次开办医学信息交叉专业。至2018年,全国有31所高等院校开设医学信息交叉学科。国内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发展现状如下:第一,课程设置以硬件类课程为主,以四川大学为代表,主要培养具备医学信息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够完成医学仪器系统方面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人才。第二,课程设置以软件类课程为主,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代表,主要培养进行医学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的人才。第三,课程设置兼顾软硬件类课程,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代表,培养学生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能力。第四,课程设置兼顾医学信息类和软件类课程,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为代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分析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在智慧医疗课程体系设置中,课程体系要随着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即使是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也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完善体系。

(二)社会对医疗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当前,医疗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急需一批医疗信息化专业高层次人才参与和推动。医院缺乏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性人才,这是阻碍当前医疗信息化建设最为主要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必须扩大智慧医疗相关专业的开设,并培养出精于医院事业管理、精通科学信息技术、精通计算机网络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满足医疗信息行业和医疗工程技术行业的人才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研究型大学都把推进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如传统的单学科体制根深蒂固、学科归属不明等问题。受限于交叉学科自身发展,针对学科交叉研究和交叉学科发展的专门性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提高。雖然各高校都在探索不同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但大都集中在具体的交叉学科和领域,目前缺乏对当下交叉学科发展全局性、整体性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因此,本研究集中围绕智慧医疗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主要的两个环节,即课程体系建设和创新培养模式,开展研究工作,并将理论性研究成果用于智慧医疗这一新型交叉学科,通过实践效果来对研究成果进行验证。

三、智慧医疗交叉学科创新研究

(一)课程体系建设

以郑州大学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主体,提出由四个课程模块组成的交叉学科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设计智慧医疗培养方案。这四个课程模块分别是智慧医疗整合课程模块、智慧医疗基础课程模块、科学思维课程模块和拓展专业课程模块。其中,智慧医疗整合课程模块侧重对智慧医疗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将为整个交叉学科学习与研究的后续开展奠定基础;智慧医疗基础课程模块则主要面向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将针对学生知识结构薄弱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科目;科学思维课程模块侧重于对智慧医疗专业创新思维的培养,结合人工智能领域最先进的技术、理论和方法,介绍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拓展专业课程模块则围绕着智慧医疗方向,应用在不同学科间跨度较大、内容广泛的课程中,用于开拓研究生的思路。

结合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法,在智慧医疗课程建设中,主要包括医学信息学、实用医学英语、医学统计学等课程;智慧医疗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统计学基础、高级数据库技术、医学信息学概论、影像学基础、医学心理学、知识产权等课程;科学思维课程模块主要包括科研方法训练、人工智能应用、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最后在拓展专业课程模块,形成计算机科学前沿理论、智慧医疗论坛等,主要通过举办交叉学科学术论坛、讲座等形式,拓展学生的视野,把握未来发展趋势。

(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在智慧医疗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笔者基于模块化方法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了智慧医疗这一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研究生培养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1.实行导师指导组制

中心通过协同机制聘请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共同参与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在协同创新中心的协同单位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智慧医疗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高校要根据研究生各自的培养方向跨专业设定主责导师和合作导师联合形成研究生指导小组。中心导师作为主责导师,协同单位导师及外聘专家教授作为合作导师,共同形成一个3—5人的导师指导小组。这个小组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开题、答辩,指导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等工作,定期开展交叉学科学术交流活动,为研究生提供科研实践平台,并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起到引导、示范和监督的作用。

2.加强工程实践教学

高校要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工程化、案例式教学,在课堂授课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工程任务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来进行课程考核。

3.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

基于智慧医疗这一交叉学科,教师要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过程中,为保证授课师资和教学效果,部分课程与国内外名校、名师进行合作,采用MOOC、远程教学等授课方式,同时配备校内教师进行课程辅导,保证授课质量。

4.采取动态评估反馈

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采用多种形式,运用量化方法,定期检查研究生课程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评估教学计划实施效果,并对研究生课程和教学进行常态化和过程性监管,建立评价反馈机制,科学分析评估数据,及时反馈评估结果,总结问题,指导改进。智慧医疗交叉学科要求研究生具有多学科的專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因此高校需要建立符合交叉学科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智慧医疗是交叉学科的重要分支,随着社会对医疗信息化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对医疗信息化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笔者围绕智慧医疗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探索在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建设科学合理的交叉学科课程体系,以及在培养模式中针对交叉学科特点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希望能够实现独具特色的新型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晓敏,项溪.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评价体系研究:以工业工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39).

[2]马肖华.依托学科交叉构建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4,(2).

[3]尹梓名,郑建立.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及课程设置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26).

猜你喜欢

智慧医疗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试析互联网+医疗在医院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物联网技术及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交叉学科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