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教育模式研究
——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2019-04-11谢家建伍静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谢家建,伍静

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20万人,创历史新高。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2.2万人,同比增加0.7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目前,由于高校学科专业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少企业尤其是新兴产业企业招不到人才,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人岗匹配度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1]李克强同志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无疑,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做好做实民生工程的有效举措。因此,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业带动就业教育之意义所在

创业与就业的差别是全方位的。对个人而言,创业在一定程度上是更高层次的就业;对社会而言,创业因创造就业岗位而有利于降低就业压力、缓解就业矛盾。源源不断的创业队伍有利于社会结构的不断优化,亦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业带动就业教育,是以实现创业为根本目标,从创业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出发,分析达到目标所需的充分必要条件,引导学生以所需条件为目标,并努力达到目标的过程;是大学生从“唤醒”创业意识开始,到理论知识的储备、模拟过程的实践、失败的体验分析、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再到资金人脉的积累、创业初期的准备,一步步走向创业者,达成自身价值提升与社会价值体现的人生征程。

(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社会发展与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具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教育,能促使大学生萌生创业的冲动,将创业的想法付诸实施,并在此过程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教育的积极开展,不仅能培养创业就业型人才,而且能创造更多更好的创新企业及产品。据西方发达国家有关机构研究证实,大学生创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好的创业项目,还将对整个行业起到有力的示范效应和强劲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其创业率保持着相对较高的水平,而创业浪潮的形成、创业主体人群的培养,显然得益于对青年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业热情的激发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2]。

(二)反映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

当前,“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同时,随着二胎生育政策的放开,加之持续深化的经济结构改革所带来的各行业自动化程度的日渐提升,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加大,亦对高等教育培养出更高水平、能更好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一方面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持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大力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切实从降低就业压力、缓解社会矛盾、创造优质效益的角度,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围绕就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从而加快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的人才[3]。

(三)体现了大学生素质提升的必然需要

相对于就业,创业能带来很多好处,但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创业者具有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否则,创业者不但可能面临失败,还可能一蹶不振,甚至连就业的勇气都被扼杀,因此,创业者不仅需要创业意识,还需要创业精神。创业精神融入新时代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证明、创造自我、实现自我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反映的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激情四射、不惧障碍、跨越坎坷的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动力源于思想,创业精神作为一种思想状态,在促进创业、促成创业、实现就业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是支撑创业者思维模式、行为举止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支配和影响创业者对待事业的态度和行为,将失败看作成功之母,把苦难当作财富,沿着目标不断前进、勇敢攀登[4]。

二、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教育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重庆市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通过分层培养,精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聚集政府、高校、社会力量,对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进行资金扶持和跟踪帮扶。创新形式推动优化创业竞赛环境,创新模式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推进孵化平台建设,强化保障,形成大学生双创矩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亦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从课程设计来看:体系不够完善

就创业教育课程而言,实践比理论更重要。目前,重庆市大部分高校均开设了创业课程,但很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实践环节相对缺失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进而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为学生上课的高校教师多数是理论工作者,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正是由于缺乏既懂理论又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有的高校采取临时组成团队对学生进行双创教学,导致教育不系统、不连贯、不成体系。另外,虽然当前重庆市多数高校实行小班教学,但并未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双创教学[5]。

(二)对学生服务者来说:主动意识还不够

从创新精神的意识培养,到创业冲动的初次萌生;从创业行为的付诸行动,到最终创办企业的目标实现;从最初有赖于学校的教育培养,到学生付诸行动时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从在校期间校内部门能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到学生所需所求必须政府、社会机构及银行的政策支持才能达成,唯有高校、政府和社会相关金融机构的无缝对接与持续帮助,大学生才能逐渐成长为企业负责人。当前,伴随着创新创业热潮的持续激发,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冲动的大学生队伍无疑会持续壮大,而唯有便捷、有针对性的有效服务,才能满足当下不断增长的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与需求。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服务者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然而,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由学校管理,毕业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如果管理主体之间的对接脱钩,势必不利于大学生的持续成长。同时,目前各类审批程序相对比较繁琐,导致大学毕业生在走审批程序的过程中阻碍重重,亦不利于其创业想法的落地。

(三)就学生自身而言:创业技能还不够

创业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就业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社会少,经验不足,学到的创业知识仅限于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缺乏人际关系处理、团队管理等能力。据了解,多数学生在创业想法萌生过程中,考虑最多的因素是“个人是否具备某项技能”“个人是否感兴趣”“个人是否熟悉”等,而基于市场需求的考虑不多、调研不够,存在与市场脱钩的现象。

三、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教育模式的思考与构建

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作为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并固化至学校《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法定”权利。重庆科技学院2016—2018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如表1所示,可见,学校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率、创业人数及创业带动就业人数逐年增长,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因此,应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实践平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等方面入手,不断构建、完善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教育模式。

表1 重庆科技学院2016—2018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一)将创业带动就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创新意识培养的第一步,课程理论教育的重要性不可或缺。学校坚持走应用型大学发展道路,培养“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始终坚持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在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就针对性不足、实践性不够等问题,结合学校“双创空间”路演、案例教学、现场分析等模式,探索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教育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坚持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设体现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的课程。将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授课内容,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二)将创业带动就业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充分整合政府、行业企业资源,推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教育工作。一是校企联合助力人才培养。联合行业企业合作举办专业,推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用人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二是多方协作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科学划分校内双创基地职能,完善双创指导服务体系。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有针对性地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指导咨询,组织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参加创业实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负责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和成果孵化。建立全程指导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实施创业训练、实践、实训、扶持和助学五大创业计划,对创业学生开展系统辅导培训和全程指导服务,与工商部门共建大学生微企指导站,开展微企指导咨询、工商税务代办、投资融资支持、创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坚持开放集成,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学校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与企业、科研院所搭建沟通桥梁,开展创业项目推介、创业资金筹措、创业盟友寻找等活动,使更多社会资源向创新创业集聚,切实解决双创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将创业带动就业教育融入辅导员工作日常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是学校各项工作、各职能部门上传下达的纽带和桥梁,对整个学校工作的推动和学生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同时,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成熟心理状态形成的重要引导,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学校坚持辅导员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工作,着眼于激发学生创业欲望。一是对于低年级学生,通过宣传党和国家政策,从面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广大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对于创新创业的支持态度,同时,通过宣传市级、学校的相关激励制度,帮助学生形成最初的创业萌动。二是对于部分想创业的高年级或低年级学生,通过摸清学生状况、了解学生所需所求,有针对性地在创新创业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使学生真正走上创业之路。三是对于已经正在着手创业的学生,通过了解其在与有关部门沟通、对接过程中的需求和困难,组织、协调相关人员,减少其创业的阻力。四是对于已经创业成功的学生或校友,通过辅导员与其建立长期联系,邀请他们开展宣讲,改变学生传统就业观念[6]。

在“互联网+”战略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然成为时代发展之需、高等教育改革之必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引领下,高校尤其是应用型大学有必要坚持将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教育理念融入学校文化,将“创业、创新、创优”的办学精神融入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着力健全创业带动就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机制,持续营造拓展创业带动就业教育的环境。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持续提升,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汇聚政府、企业与社会资源,持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点燃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强化教育、建立制度、完善措施、营造氛围,着眼于积极创新、大胆实践、敢于创业的校园文化,在培育学生不甘平庸、不怕失败、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崇尚创新、注重合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方面,进行大胆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进而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