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的历史街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研究
——以武汉黎黄陂路历史街区为例

2019-04-11刘璟琦桂橙林

中国名城 2019年4期
关键词:黄陂真性建构主义

刘璟琦 桂橙林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记忆的载体,其内在价值包括建筑遗产、历史文化、美学艺术和人文情感等,它们延续了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1],凸显了地方文化、社会、经济与生态的特色,逐渐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功能和作用。欧美国家在历史街区的开发过程中,则较早地引入旅游功能,且旅游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限于经济效益,而是更注重于遗产原真性的保护与更新[2]。上世纪90年代,以旅游复兴历史街区的方式在国内广泛实践,得到学者们的认可。目前历史街区的发展已经形成几种模式,其代表性街区为上海新天地、苏州桐芳巷、福州三坊七巷和桐乡乌镇等[3]。然而,我国的大多数历史街区由于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出现遗产原真性保护的僵化或过度商业化这两种极端现象,影响着旅游者的体验感知。

原真性问题一直是旅游研究和遗产保护的重要话题,只是两者各有偏重,前者重视遗产作为客体对旅游主体的作用,后者强调遗产本身的价值。Maccannell(1973)将原真性引入旅游学的研究领域[4],学者们从社会学、人类学等角度开展系列研究,使得原真性成为旅游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基于对旅游客体的原真性和主体的体验倾向,形成了客观主义原真性、建构主义原真性、后现代主义原真性、存在主义原真性等概念[5,6],也反映了原真性理论的演变历程。而建构主义原真性不像其他三种原真性理论一味强调对客体原真的讨论,它是采取折中思想[7,8],在强调遗产原真性的同时,注重主体感知的体验[9]。因此,本文拟将从这一理论出发,以武汉黎黄陂路为例,构建历史街区原真性保护开发与价值评估体系。

1 建构主义原真性的涵义

1.1 真实的建构性和相对存在

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所持观点为:绝对客观的原物是不存在的,没有一种原物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绝对真实,因为社会由人构建,其真实性是根据人们的观念和信仰形成的[8,10,11]。应用于旅游情境中,建构主义理论更关注主体在建构旅游客体特征时所起的主导作用,即旅游者所体验的真实,而这种真实并不全是事实上的客体,而是由旅游企业等为其营造的作为真实的象征代表,由此产生的真实性也绝非一成不变,而是基于旅游者原本的旅游期望所赋予的价值评定,这种旅游体验的真实性便是由社会所建构的原真。建构主义所看待的真实是旅游主体的主观感受,其所追求的真实,也只是其旅游体验的一部分。一方面希望在旅游地感知真实的生活,得到良好的体验,另一方面,也不想看到其完全真实的社会现状,这种真实是相对存在的[5]。

建构主义者观点认为,对旅游者来说,目的地的文化是其对当地旅游特色和产品的身份认同。他们寻找的不是真实客观的本真,而是舞台化的象征。因此,建构主义原真性对于商业化不是一味地排斥,而是以包容开放的态度构造原真,甚至进行适当创新,以满足旅游者的期望[5,6,11]。

1.2 建构主义原真性与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融合

原真性成为历史街区城市记忆的重要表现[12,13]。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建筑风貌等都会产生变化,而休闲时代的到来,则进一步推动着历史街区功能的转变和发展。事实上,我国很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建筑风格及怀旧特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消费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并聚集了一大批具有设计感的商业店铺。对旅游者来说,不会像专家学者那样追求文化的本真和遗迹的维护,所希望看到的原真性是令其满意的产品,而原真性则是一种象征意义,只要达到其基本预期即可。

这样的背景下,历史街区的保护则不能再采用原有的静态保护方式,而要适应消费的休闲化趋势,在保护历史街区空间布局和建筑外观不变的前提下,引入本土文化特色,注入活力,进行价值重塑,通过开发有特色、个性化的产品去满足旅游者的需求,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开发中保护其原真性[14,15]。建构主义原真性强调文化的复兴和重构,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既要创造原本存在现在已经消失的存在物或状态,也要在不破坏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新的本真性产品,丰富历史街区的内涵[16]。

2 历史街区资源的实态调查

本文选取武汉黎黄陂路历史街区作为研究对象,该街区内有大量的历史性建筑,并且保存完好,传统的生活空间及历史文化也有较好的存在。加之,毗邻汉口江滩,靠近江汉路步行街、江汉关等旅游地,与沿江大道相接,交通便利,为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奠定了基础。

2.1 考察地背景

2.1.1 历史概况

武汉黎黄陂路所在地段早在1897年划归俄租界。1900年俄方在此修筑公路,并命名为阿列色耶夫街、夷玛街,一直受俄国管辖控制。国民政府于1946年正式收回,并将其命名为黎黄陂路,取意于曾任民国总统的黎元洪,因其生于湖北黄陂,又称黎黄陂。1997年,江岸区政府在此地段以博物馆化旅游方式,将其定位为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以反映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发挥以史为鉴、寓教于乐于游的作用。

2.1.2 黎黄陂路与周边地区发展的关系

黎黄陂路属汉口近代租界区一部分,东西向连接沿江大道和中山大道,与兰陵路平行,中间交错分布着洞庭街、胜利街、鄱阳街等,周边还有汉口传统商业区——江汉路商业步行街,此地段汇集大量商业、娱乐和餐饮酒店等。黎黄陂路所在历史街区除具有街头博物馆功能外,还是传统的居民区。早在俄租界时期,这里就已经修建起大量里坊、弄堂和一些住宅别墅,而聚集人群也主要是当时的城市上等阶层,其中还包括靠近沿江大道的宋庆龄汉口旧居等名人故居。这里先后兴建或修缮了一批居住和商业建筑,并开设了诸多文化生活馆、美术馆、咖啡厅及酒吧等文化休闲场所,近年来市政府还对道路进行了翻新。随着汉口江滩公园的持续开放,黎黄陂路进一步丰富了汉口沿江城市的景观。黎黄陂路的文化休闲设施与周边历史保护街区相辅相成,为武汉市民及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旅游休闲场所。

2.2 考察地现状分析

黎黄陂路全长604米,与沿江大道相接,与长江呈垂直角度[17]。街道布局有序,多条交叉道路将整个街区划分为若干街坊空间。通过实地调研,根据历史建筑的时代背景、历史价值,重点梳理出武汉市挂牌的优秀历史建筑总共17栋,均为欧式建筑(见图1),且每栋建筑都镶有武汉市政府颁发的牌匾,对其历史概况进行简要说明,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超链接武汉市房管局关于该建筑的详细介绍网站。目前由于部分建筑商业化开发,进行了一些功能置换,一般为茶室、咖啡厅等小商业和旅馆、办公设施等。总体上,黎黄陂路建筑质量普遍较好,采用大理石、砖木等多种建筑材料修建而成,立面丰富,且保存相对完好。

3 历史街区资源原真性保护评价指标体系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来分析和研究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可以将其看成是一个信息系统,在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评估体系内各因素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参考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旅游资源价值因素的研究成果,结合黎黄陂路的地理环境、保护现状及旅游开发水平,笔者设计了历史街区资源原真性保护评估体系,总目标层:旅游资源原真性程度(A);评估项目层:生态文化景观资源(B1)、街区建筑风貌资源(B2)、经济利用产业资源(B3)、公众社区参与资源(B4);评估因子层共12项(见图2)。

3.2 评价指标的运行

本文采用九度标度对历史街区资源原真性的保护评估体系进行权重定义,其中目标层的权重为1.0,以此来确定判断矩阵。

表1 九度标度定义表

3.2.1 构造判断矩阵

分析系统中各因素间的关系,通过采用 Delphi 法邀请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5位专家进行征询意见表填写,对同一层次的各个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再实施打分,其中专家组对所选的打分对象形成两两比较矩阵,公式如下:

式中:aij表示元素ai和aj是相对于C的判断矩阵的重要性比例标度。

3.2.2 检验判断矩阵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或认识的片面性,可能对评价的指标合理值产生误差,因而需要检验构造的判断矩阵特征向量合理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检验公式为:

其中:λmax是整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CI则是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RI用于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具体的取值范围说明情况见表2,由此计算出一致性比例CR,根据已有的研究来看,只有当CR<0.1时,这样的判断矩阵所呈现的一致性才是可以被接受的;如果出现CR≥0.1,就要对矩阵进行适度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IR的取值表

3.2.3 检验判断矩阵

表3 历史街区资源原真性评估体系项目层权重表

表4 历史街区资源原真性评估体系项目层权重表

3.2.4 结果分析

(1)由表2可知,评估项目层排序为生态文化景观资源(B1)、街区建筑风貌资源(B2)、公众社区参与资源(B3)、经济利用产业资源(B4)。即生态文化景观和街区建筑风貌资源对历史街区的原真性保护影响较大。文化景观及历史风貌保存越良好,该历史街区的资源品级、开发潜力及游览价值越高。

(2)历史街区原真性评估影响因子中,历史文化原真程度(C1)、历史建筑原真程度(C4)、社区居民参与程度(C12)、街区生态景观质量(C3)等影响较大,其中C1、C4、(C12)这几个因子的权重都超过了0.1,说明这几个因子与历史街区原真性有很高的关联度。历史街区的旅游资源无法自主转化为旅游产品,它需要依靠所处区域的人或物为载体进行转化,这其中既包括历史街区的规划者、政府部门、旅游经营者和社区居民,他们各自意思表达过程即形成原真性的建构过程,会随着当地社会文化的推进不断演变为现实的真实存在,这也是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的集中体现。显然历史街区的生态以及文化的原真性是其内核所在,而物化形态的历史建筑作为体现历史风貌的物质载体,构成街区历史文化生态中的活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街区对于游客来说最具吸引力的,其文化内涵的丰盈程度决定着转换为旅游产品的潜力和空间范围。社区居民作为历史街区的经历者和诠释者,经历着历史街区的变迁,保留着其自在的生活状态,在参与游客互动体验的过程中,诠释着历史街区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本真内涵,从而增强旅游者对文化的感性认识。由此,社区居民参与程度对于历史街区原真性构建起着重要作用。

4 基于建构主义原真性的要素激活

武汉市政府秉承“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在黎黄陂路设立“活态博物馆”,这是一种以原真性为基础,注重文化认同的保护方式[19]。通过设立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保证空间的相对独立,强调文化的激活,对该历史街区的优秀历史建筑进行整体性冻结,延续已有的建筑布局,使得历史街区大多数遗产都得到完好保存,有效保护了整个片区的历史风貌,系统维护了历史街区的原真性,保持了其原本特质的可识别性,丰富了历史遗产的要素和层次[19,20]。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历史街区建筑社会功能的转变,但其原有的生活居住、商业娱乐、文化教育等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黎黄陂路的建筑群在使用功能上已经实现良好转型,既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重复拆建,又充分保留了其原有的历史印记,维持了良好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为街区的历史文化注入动态活力,这都是建构主义原真性所强调的要义。

通过分析历史街区的旅游资源特征,在实地勘察和研究分析黎黄陂路旅游资源原真性保护评估体系后,我们发现黎黄陂路历史街区拥有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资源,基于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可从文化、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推进街区的旅游要素激活,建立良性的循环发展模式,实现历史街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1 文化要素激活

要重点把握黎黄陂路文脉,建立旅游品牌,以街头博物馆化为突破口,将其纳入武汉都市休闲旅游体系,借力武汉市全域旅游发展契机,开展对外宣传。对黎黄陂路来说,其核心价值就是历史建筑及其延伸的文化内涵,而遗产原真性的保护要有外到内,由表到里的深入研究,在保持地域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更新,维护机制的稳定性(如图3)。

4.2 环境要素激活

环境要素激活更多的表现为政府行为,可仿照其他历史街区,设立由当地政府、企业和社区居民为主体的旅游开发公司或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管理委员会等,统一思想,负责街区历史建筑的整体性保护,并进行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维护街区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不盲目冒进,以科学的市场原则整合历史街区的旅游资源,既不一味守旧,用静态的发展观来保护街区,也不放任原始建筑的破坏导致文化丢失,在保护历史街区遗产的基础上,依据居民生活和旅游体验的需求,实现发展理念和服务功能的更新,推动历史街区的良性发展。

4.3 社区要素激活

居民是历史街区原真性的关键。历史街区作为人们生活的载体,也往往出现建筑老化的情况,很难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激活社区要素重在提高历史街区的社区居住质量,在保证本土居民文化习俗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开展建筑的功能置换,改善社区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达到历史街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与此同时,还要鼓励街区居民保持原有的正常生活状态并提高整体质量。社区居民在历史街区旅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有义务去保护现存的历史建筑,又是旅游者了解历史街区的重要窗口,影响着游客旅游体验的最直观感受,因而居民要以平和的态度对待旅游者,不过分逢迎,也不委曲求全,在保持私人生活空间独立的基础上,以开放态度对待游客,实现良性互动。

4.4 经济要素激活

从保护的主体角度来看,政府显然是主体,而政府由于地方财政资金有限,仅仅依靠单方面力量是很难为历史街区的原真性保护提供持续的保障。那么,在不改变原有物质形态的基础上,以合理的招商引资方式,略微调整部分社会功能,创造全新的发展空间,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在黎黄陂路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利用本区城市区位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周边商业优势和特色环境优势来引入资金,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机保护、修缮和更新。

5 结论

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原真性并不在于强调纯粹或绝对的原始形态,而在于体现一种持续性的文化建构,原真性的保护原则也不一定要把它封闭在过往的某一历史时空点,更不将其视为“故纸堆”的历史研究对象或者一种简单的展物,而是整个城市文化构建工程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黎黄陂路以建构主义原真性为指导,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遗产信息,即使在修补过程中也力争采用原始材料,以求得原汁原味,既全面保护街区的传统风貌,又使其持续参与现代社会服务。基于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的视角,既提倡以合适的形式开展原真性保护,又通过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不断满足休闲消费背景下人们的精神文化诉求,同时也为旅游者构建良好的原真性体验。

猜你喜欢

黄陂真性建构主义
建筑原真性探微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城市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探索——以武汉市黄陂河道治理工程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Aspiration, Determination and Diligence
一部城乡文化交融发展的乐章
传说的语言结构分析——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
非真性询问疑问句与传信语的异常态“同现”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