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改革下居民收入分配的效应分析
2019-04-10董杨晶晶
董杨晶晶
摘要: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居民收入差距造成社会财富不平衡现象逐步放大,而个税恰是缓解的重要工具与基本手段。本文立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阐述个税调节与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政策下个人税主要变化以及调节机制原理,进一步分析新经济形势下个税改革的重要意义及挑战,提出相关改革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改革 收入分配效应 问题 挑战 建议
一、个人所得税及收入分配效应
(一)个人所得税经济功能
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财富经初次分配后,出现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此时个税经济作用表现在不仅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且能促进财富分配平均化,维护社会稳定。
(二)个人所得税与居民收入调节的再分配
1.调节分配原理。个税对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费用扣除和税率两块实现。费用扣除额直接影响计税依据的大小,同时间接影响所适用的税率级次,因此个人所得税的改革需紧抓费用扣除与适用税率两点,进而利用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有效调节分配。
2.影响因素。费用扣除方面,免征额是费用扣除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大小影响了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程度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变化。随着免征额增加,税收的累进性也越明显,因此建立合理的费用扣除或免征额有利于个人所得税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发挥作用。
适用税率方面,平均税率过低制约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调节功能的发挥,要提高个人所得税收入再分配效应,必须提高其平均税率尤其是高收入阶层的平均税率。
二、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及个税改革必要性原因分析
(一)收入分配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来看,2012至2015年分别为0.474、0.473、0.469、0.462,呈下降趋势,但均在0.46以上的水平,远超国际收入差距警戒0.4。此外虽然我国大力推行农村扶持优惠政策,但由于资源分配、地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城镇和农村间的贫富差距仍存在,“共同富裕”目标难以实现。
(二)必要性
一方面,我国现行征收模式是分类征收,但由于不同项目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和适用税率不同,与分类综合课税模式相比不利于实现收入分配纵向与横向公平。同时,未考虑到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税负差异,高收入人群通过将收入安排在不同所得项目下进行税收筹划,从而减轻税负现象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费用扣除标准的金额应立足于居民家庭生活的基本需要,原适用的费用扣除标准未考虑到中低收入者的经济情况,尤其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及考虑房贷大额支出的背景下,该阶层经济压力更大。
此外,我国工资、薪金项目所得实施超额累进税率,较多的税率级次不利于简化税制,较高的边际税率会打击工作积极性,同时还会刺激高收入者将工资、薪金类收入转换成其他收入,使其更具有隐蔽性,不利于征收管理。
三、主要变化
第一,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4项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实行按月或次分项预缴、按年汇总计算、多退少补的征管模式。
第二,完善了费用扣除模式。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000元;设立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第三,优化调整了个税税率结构。以现行工薪所得3%-45%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为基础,扩大3%、10%、20%三档较低税率的级距,相应缩小25%税率级距。
四、新经济形势下个税改革的重要意义、挑战及建议
(一)重要意义
1.落实党了中央、国务院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党的十九大要求深化税收制度改革,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对个人所得税改革工作中作了相关部署,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
2.完善了现行税制要求。现行税制存在如分类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的税负不尽平衡,基本减除费用多年未调整,费用扣除方式较为单一,工资薪金所得的中低档税率级距较窄,未考虑纳税人家庭负担等结症,同样的收入下,对于家庭人口较多的纳税人来说较为不公平。
3.改善民生、调节收入分配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较快,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完善税制,适当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迫在眉睫。
(二)面临的挑战
1.综合征收对征管条件要求更高。实施综合征收后,需纳税人按年度自行申报与汇算清缴,不仅对税务机关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也要求纳税人具有自觉良好的纳税意识;关于纳税人个人收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需要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提供相关信息,对税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间的协同机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确定合理的基本费用扣除标准。新个税改革下的专项扣除,加大了基本费用测量,综合考量的准确性及合理性的难度,既要保证税负合理,回应社会问题,同时也要按改革方向,确保个税功能发挥。
3专项附加扣除具体实施阻碍大。此次个税改革修正案并未提出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扣除范围、标准、方式等操作上,无疑需要详细周到的安排与设计,且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信息提供,需要纳税人承担举证责任,也需要教育、住房等众多部门的协调配合,操作与管理难度较大,成本高。
4.改革对税制公平原则的难以体现。个税改革如何更好地体现税制公平原则,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是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焦点。此次个税修正案草案延續了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对稿酬所得减按70%课税的优惠,但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并入综合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最高税率可达到45%,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育、科研等工作人员的税负,不利于对教科文事业发展的扶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另外,百姓对于劳动性所得纳税认可度较高,对资本利得以及明星等高收入群体所得的有效税收调节和公平性更为关注。而此次改革对资本所得改革力度不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仍实行分类征收,适用比例税率。
(三)个人建议
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以上方向,提出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具体政策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提高技术征管能力,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深入推进“互联网+税收”工作与个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个税改革中的综合征收、增加专项附加扣除等,要加强税务与相关部门间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大数据交叉比对等;同时个人自主申报及汇算清缴的征管方式改变,也要求利用互联网手段拓宽税务知识宣传方式及渠道、健全电子申报制度,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和报税能力等。
第二,完善个税费用扣除标准,增加专项扣除,做到地域及家庭情况区别;个税专项扣除的实施上,应综合现有相关政策,做好具体制度设计。以教育费用专项扣除为例,扣除范围上,考虑到国家财政对义务教育已投入较多,且大学阶段的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制度也较为完善,教育专项扣除应该精准制导,尽可能简化,减少专项扣除成本,先瞄准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的相关费用,再逐步将范围扩大至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等,英国规定有16岁以下子女的家庭每年最多可申请2780磅的退税,美国是2000美元,这点可向英美学习,针对子女支出的扣除数额设置上限,简单易行。另外,由于我国各省市生活成本差异较大,在专项附加扣除中也应体现出地区差异,成本较高的地方扣除的应给予更多,一方面统一税制,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国流动创造市场基础条件,另一方面,相当于给欠发达地区一种隐性支付,有利于缩小地区间差距。同时充分考虑家庭的生活负担等问题,多增设家庭合并缴税项目,更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
第三,个税征收模式向家庭征收模式过渡,促进税负公平;10月个税改革以来,我国逐步从分类征税方式走向分类与综合相结合征税方式,将纳税人一定时间内,经常性所得进行汇总,除法定减免额,余下数额按照累进税率进行征收,针对一些特殊项目,单独征收税收,一般表现为家庭模式征收,如为利于我国二胎政策的推行,对专项扣除的纳入。此外,家庭征收模式除了能更好地發挥个税促进税负公平和调节税收分配的作用外,还能解决纳税人大幅度减少的困境,自10月个税改革后,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将由44%下降到15%,2018年预计纳税人数是6500万人,减少了1.26亿纳税人,为未来个税进一步改革提供空间。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个税作为税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社会财富的调节,贫富差距的缩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既要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还要结合实际的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健全完善个税体制。
参考文献:
[1]欧梅.个人所得税调节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效应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8.
[2]周金金.个人所得税改革对调节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纳税,2018(09):17.
[3]朱军.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调节效应分析[D].浙江财经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