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惩戒的边界与艺术

2019-04-10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惩戒惩罚错误

付 静(哈尔滨市风华小学):

一年级L老师的班里有一个名叫小谦的学生,这个学生自控能力特别差,非常不守纪律,而让人头疼的是他不但自己总开小差、溜号,还经常骚扰其他同学,扰乱课堂纪律,从没有一节课安静过,特别调皮。每位任课老师在上课时不仅要讲课,还得花一些时间处理因小谦不守纪律而带来的意外状况。为此,L老师没少找过家长,家长也总是表态说回家教训孩子,但是过后还这样。

一次上课铃声已响过好几分钟,小谦还是没回来,正当L老师要同学去找一找的时候,小谦才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而且没有喊报告,就径直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L老师不想耽误上课,也就没理会迟到的小谦。然而, L老师刚转过头准备书写本节课的课题时,背后突然传来几个女生的尖叫声,紧接着教室里就跟炸了锅似的。

L老师赶紧转过身来一看,发现小谦周围的两个女生面露惊恐,已经逃离自己的座位,而小谦肆无忌惮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脸上尽是得意和挑衅,旁边的一些男生也都离开座位过来围观。L老师强忍住怒火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小谦将一条黑乎乎的毛虫放到了一位女生的身上,引起了如此巨大的骚乱。本来刚才因为他的迟到而生气,现在又是这样出格的行为,望着眼前这个不断惹事的学生,L老师终于忍不住,在愤怒中爆发了,大声呵斥小谦,让他把虫子扔出去,并到门口站着。

L老师想先暂时这样,一会儿下课再具体处理。可谁成想,这学生竟然没有在门口站着,而是自己跑出教学楼,去操场上玩耍。恰巧巡课的主任发现了小谦,将他领回,问明原委后,主任告诉L老师不能这样惩罚,容易出现危险。L老师既委屈又茫然,像小谦这样的问题学生,随时随地都可能制造出问题,对于他的离经叛道,究竟该采用怎样有效惩戒措施呢?

名师策略

付 静(哈尔滨市风华小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因此,我认为对于问题学生的错误行为必须要有惩戒,而怎样惩戒就要厘清惩戒与体罚的边界。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惩戒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增强为自己过失负责的责任感,而体罚不过是教育者个人情绪的宣泄。

学生并非天生就能自律,尤其是像案例中小谦这样的问题学生,因此需要“他律”,也就是设定“規则”让他接受并执行是非常必要的。他需要从外在的关系和服从纪律当中,将界线内化为己有。

我建议L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制定一些班规。为了让小学生明白,所制定的规则就一定要清楚明确,绝对不能模糊。比如,上课铃响一定要站队回教室;在教室内不允许尖叫;在上课期间,不允许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打扰老师和同学等。制定完这些规则,要向学生讲清楚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产生的后果是什么;如果不能遵守这个规则,就要有相应的惩罚。如小谦在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打扰到了老师和同学,影响了大家的正常学习,所以罚他到安静角的“静思座”,自己独立反思自己的过错。在此期间,不允许他来回走动,也不能与任何人说话、玩耍。或者也可以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小谦用别人不喜欢、害怕的东西吓唬别人,搞恶作剧,干扰课堂,那就可以与其家长约定,请家长做陪读,由家长参与到管理与制约当中来,协助老师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修枝剪叶的工作。

其实惩戒是教育手段的一部分,与赏识策略一样,都要注意“度”。作为教师,把握好这个度,掌握好惩戒的分寸,为每一个行为制定明确的原理和规则,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有很多。

范秀丽(哈尔滨市经纬小学):

惩戒与赏识一样,都是教育的一部分,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适当的惩处,让学生对自己错误的行为承担责任,同时,今后能够更加自律,对规则更有敬畏感,从而达到矫正错误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效果,在惩戒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第一,惩戒之前需要有深厚的情感基础。

要想在惩戒学生时让他做到心服口服,除了要与学生讲清楚他的错误所在,更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天冷时提醒他们扣好扣子,病毒高发季时提醒他们多喝水;当“小淘气”们有了良好的表现时,不要吝惜我们的赞美之词,多赏识,多鼓励;当“小淘气”们需要帮助时,我们更要多拿出一份爱心,多付出一份耐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所以当他们犯错,老师对他们施以惩戒时,他们便不会认为是老师对自己有偏见而遭到整治,会更多地关注到自己错误的行为,与老师进行更好的配合,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道理。

第二,惩戒要注重仪式感。

我们惩戒学生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受苦,而是让学生感到痛苦之后,激发他的悔改之意,所以惩戒过程的仪式感更为重要。在我们班的门边,有一个“反思角”,这个“反思角”由一套桌椅组成,平时可以摆放学生上交的作业本。但是,每当有学生不遵守纪律或出现不文明的行为时,我就要把“反思角”整理一番,让需要反思的学生端端正正地在这里静坐15分钟,反思自己行为的过失。这15分钟,坐姿必须端正,同时要找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反思并总结自己的问题。这种强烈的仪式感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以此避免或减少同类错误的发生。

第三,惩戒过后要激励,给学生以希望。

学生犯错之后受到惩戒,心情会十分低落,也会担心自己犯了错误之后,老师不再像原来那样喜欢自己。所以每次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我都会对他们进行激励,让他们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知错就改就是好学生,老师还会像以前一样喜欢他的。与此同时,帮他擦去脸上的泪水,或者摸摸他稚嫩的小脸儿,我们会看到学生的眼中立刻又会闪现出充满希望的光芒。

钊 颖(哈尔滨市阳明小学):

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误,认识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要怕学生犯错,而是应该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及时地帮助他们认识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使他们能积极地改正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家长的理解,因此我们要做到惩戒有度。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每个班都有明确的奖惩条例,比如在我的班级,学生每做一件积极有益的事情都会得到一枚小印章。相反,如果违反了小学生守则或学校、班级的公约,我就会收回一枚小印章,如果在同一问题上反复犯错,那么收回的小印章数就会逐次翻倍,以此作为警戒。但仍然有一些学生总是管不住自己,那么我就会让他做一周的“监督员”,监督其他学生,让他在监督别人的时候,反思自己的行为。一周工作结束后,要写出工作总结,在班会课上宣读。经过这样“换位式惩戒”,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错误,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不影响班级,犯些小错误没什么大不了。其实不然,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小错误,最终会变成他们的坏习惯。这学期我发现总是有学生的作业本忘记包皮儿,科任课忘带书和学具,冬天不戴手套……家长也认为是小事,忘带了又能怎样,收回几次印章之后,我发现还是有学生忘带。为此,我在班级中实行了一种“奖励式惩罚”:对于忘记给作业本包皮儿的同学或是忘记戴手套的学生,我都会给他们一個新的本子皮或者手套,但是要用10枚印章来交换。这样的惩戒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让他们知道不守规则是要付出代价的。

师爱无边,宽容有度。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尊重与宽容修炼自我,用关爱与奉献温暖他人,更要懂得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是爱的教育,是爱心的传递,是阳光的播撒!

赵莹莹(哈尔滨市继红小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上的任何一个场所都离不开规则的制约,学校也是如此,如何把握“惩罚的尺度”就成了我们班主任教师需要考量的问题。

1.眼神提示法

刚入学的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对于违反班级和学校规则的学生可以采取“眼神提示法”进行教育。此时学生的规则意识还没有养成,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2.扣除奖励法

每位班主任教师都会利用不同的奖励手段奖励学生的好习惯,但是学生犯了错误接受惩罚也是必须的。当眼神提示不再起作用的时候就要采取“扣除奖励法”。

随着错误级别的提升,惩戒的层次也不断升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如果再三出现相同的错误、不知悔改,惩罚的层次也会越高!

3.诫勉谈话法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藏心眼”“钻空子”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沟通理解能力逐渐提高。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这种方式:究其根源,排查问题,汇报谈心,并使学生明确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旦被老师单独约谈,惩罚指数就严重升级了。

4.约见家长法

上述惩罚措施的终极手段就是“约见家长”了,但此方法绝不可常用。不到一个学生已经到了无法教育和控制的这种程度,绝不可使用。

当然,上述“层次惩罚”一定要在实施前让学生和家长知晓,并达到共识方可实施。并且在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人和事,先取得家长和学生的理解和配合才行。

■  编辑∕徐蕊

猜你喜欢

惩戒惩罚错误
忘却歌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神的惩罚
也谈“教育惩戒权”
Jokes笑话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惩罚
真正的惩罚等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