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的价值
2019-04-10
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是目前医疗卫生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各大医疗机构关注的焦点话题。原卫生部相关法律、法规也明确提出要求,各医疗机构应加强药学干预,不断完善临床用药的监督与干预机制,重视对临床药学的培训,切实实行药学干预,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而提高临床效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大医院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建立了一系列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并狠抓落实,有力促进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现就我院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比有无实施药学干预的临床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均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100例。对照组:男48例,女52例;年龄16~54岁,平均(37.4±5.2)岁;就诊科室中,普外科62例,妇科24例,骨科14例。观察组:男49例,女51例;年龄16~54岁,平均(37.6±5.1)岁;就诊科室中,普外科61例,妇科25例,骨科14例。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有效;(2)符合手术指征,顺利完成手术;(3)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2)血液系统疾病;(3)精神疾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不实施药物干预。观察组实施药学干预,即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1]和《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相关标准要求,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与药学干预方法[2],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管理机构,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临床合理用药领导小组”等,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人[3]。定期召开药事管理工作会议,每年至少4次。制定《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每年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院科管理责任状,设定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控制指标,每月纳入科室、科主任、二级医师绩效考核[4]。(2)严格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审批制度: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定和定期调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医务部组织全体医师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分别授予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限[5]。(3)建立并完善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定期组织药学、感控、医学等相关专业专家对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所开具的医嘱、处方进行点评,点评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纳入科室、科主任、二级医师和医师个人绩效考核,并在《药事简报》、OA系统和廉洁风险防控网进行公示,对不合理用药者依据医院相关制度予以处罚[6]。(4)加强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和宣教:定期组织院内和院外专家教授开展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并考核。编写、发放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宣传手册,在院内宣传栏、微信公众号、OA系统及官网等渠道宣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7]。强化医务人员的个人素养培训,以不断提升其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职业素养,让其真正意识到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5)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作用:坚持临床药师查房,查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事前干预,同时对运行病历定定时追踪,及时发现问题并与临床医师沟通,督促医师尽快纠正[8]。每月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与点评,及时反馈,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给药时间、用药疗程、不合理使用率以及感染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给药时间、用药疗程对比
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给药时间、用药疗程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与感染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与感染率(2.0%、1.0%)均低于对照组(9.0%、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与感染率对比 [例(%)]
3 讨论
围手术期为了预防感染,临床上常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抑制耐药菌的产生[9]。然而,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与普及,其不合理使用情况越来越多见,这不仅无法起到预防感染的目的,且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进而导致患者治疗时间延长,同时也增加了治疗费用[10]。
为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延缓细菌耐药,卫生部自2011年4月起在全国开启了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11]。全国各大医院针对该项活动开展了抗菌药物管理,过程中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实施了药学干预,获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建立管理机构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审批制度、建立并完善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和宣教、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作用等管理措施,强化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药学指导与管理,大大提高了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同时了缩短了患者的治疗疗程,减少了治疗费用[12]。
对比药学干预未实施时(对照组)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显示,药学干预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给药时间更为合理,用药疗程明显缩短,且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与患者的感染率均大大降低。因此认为,实施药学干预有助于促进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明显提高给药时间的准确率、缩短用药疗程,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降低感染率。
表1 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给药时间、用药疗程对比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