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
2019-04-10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眼科疾病之一,也是致盲的重要因素,该病多发于老年患者,目前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硬核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发生浑浊,可影响老年患者视网膜成像,使得患者视力严重下降,可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1]。现有的临床研究认为,对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可促进患者恢复视力,并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进而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通过比较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硬核白内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现对2017年4月—2018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硬核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中,男21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65~79岁,平均年龄为(71.65±3.59)岁;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Ⅲ度14例,Ⅳ度12例,Ⅴ度6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2例;患者的年龄为65~79岁,平均年龄为(71.40±3.51)岁;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Ⅲ度15例,Ⅳ度13例,Ⅴ度4例。两组硬核白内障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常规检查发现前房、虹膜、瞳孔无异常;无视网膜病变;符合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角膜病变患者;合并青光眼者;合并眼部炎症者;合并眼部外伤者;高度近视者;不能积极配合资料收集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术治疗,主要的方法是在近角膜缘位置的透明角膜10~11点做一3.0 mm主切口,采用15度穿刺刀在2~3点做一侧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约6 mm,水分离晶状体核,将粉碎的晶状体采用超声乳化的形式吸出,置入人工植入晶状体,眼用平衡盐进行水密。观察组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于上方角膜巩膜缘后2~3 mm处做小切口,切口为5~6 mm,分离至透明角膜后,于角膜边缘3(9)点位置再次做侧切口,切口长度为1~1.5 mm,将晶状体核和皮质进行水分离,将晶状体核置入前房,用圈匙托起晶体,劈核刀将晶体劈成两半,分别用圈匙脱出,抽吸残留皮质,在囊袋内置入人工晶状体,关闭切口达水密状态。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数、裸眼视力、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数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23,P=0.00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4.3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39);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5,P=0.560),详情见表1。
3 讨论
白内障是一种临床常见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渐严峻,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升高态势。目前国内外关于白内障治疗药物均属于探索研究阶段,常用的早期白内障用药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2及维生素E等,上述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视力及晶状体混浊程度[3-5]。但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多数患者需要在疾病后期接受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针对硬核白内障患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6]。常见手术类型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2种,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应用最为广泛[7]。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不适合应用于硬核白内障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角膜损伤等并发症,并且核等级越高的白内障患者其损伤程度越明显,对Ⅲ~Ⅳ级核的影响更大,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8-9]。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手术类型,其手术步骤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基本一致,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晶状体核摘除方法不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可通过主切口、水分离和核分层等方法,减少在前房结构的反复操作,从而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不仅起到了保护眼角膜的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前房的稳定,因此具有更好的临床安全性,手术的并发症更少[10]。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同样具有操作简单、恢复速度快、安全性高、费用低等优势,可在基层医院中广泛开展[11-12]。
本研究中,两组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5,P=0.560),上述结果提示两种手术方式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数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23,P=0.000),提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散光度数,可适度纠正屈光不正常表现,对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4.3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39),提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更加卓越的效果,其临床安全性更高,更有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好,可显著改善硬核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水平,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角膜散光度数少。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使入组的病例数相对较少,使得实验结果缺乏可信性,其次是由于研究时间不足,未对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进行随访和调查,笔者将总结本次试验的经验和不足,在今后进一步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硬核白内障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