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在儿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10
儿科学是医学教育一个非常特殊、重要的环节,涉及的理论知识内容繁杂,临床工作对象特殊,需要医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1]。临床医学专业第5学年,长达4周的儿科临床实践中,由于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很多同学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无法做到对疾病系统而深入的理解。而对儿科临床实践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为灌输式,学生时常感到枯燥无味,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教育收效甚微[2]。因此,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对儿科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及效率一直是儿科教师们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将微课-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入儿科临床实践中的理论和技能教学,结合儿科特点,将微课融入临床实践各环节,贯穿儿科教学各个知识点中,比较分析微课-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按时完成4周儿科实践的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的医学生共120名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未按时完成儿科实践,包括实践期间有缺席、旷课,考试时有缺考、作弊行为的医学生。将选取的医学生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试验组中,男16名,女44名,年龄23~26岁,平均(24.25±0.64)岁;对照组中,男20名,女40名,年龄23~27岁,平均(24.32±0.76)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校及学制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病例 选择根据《儿科学(第8版)》的教学大纲内容,随机地选择常见的多发典型病例,利用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让学生可以综合分析体格检查、病史以及辅助检查等内容给出一个初步诊断。
1.2.2 实验方式 针对所有学生展开临床技能教学和理论知识讲解,所有授课需要由同一位老师完成。理论知识讲解部分:试验组采用微课-传统教学相结合方式(其中,微课15 min,之后进行传统理论授课),而对照组则仅仅使用了传统教学方式,这两个小组的理论教学时长均为45 min。临床技能教学部分:在试验组中应先对相关病例的临床技能微课教学,然后在患儿床边做好体格检查以及询问病史工作,根据病史以及检查结果给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以及诊疗方案。在对照组中则使用模型对临床实践进行模拟。
1.3 观察指标
理论课教学评价:所有理论知识学习完毕以后,本院的教育培训部举办统一的考试,另一位老师完成阅卷评分工作。临床技能教学评价:采集患儿的病史信息,并且做好体格检查工作,得到初步诊断、诊断依据以及诊疗方案,所有项目都是20分,满分是100分。
1.4 问卷调查
针对学生满意程度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各自临床实践情况以及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在学习结束后统一发放,该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由学生独立填写,当场收回。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试验组、对照组,各60份,有效回收率100%。把学生反馈情况做出统计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考试及临床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为( 82.47±2.84)分,对照组为(71.23±5.46)分,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为(81.77±2.38)分,对照组为(64.08±2.70)分,试验组临床技能考试成绩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临床技能考试成绩比较(分,±s)
表1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临床技能考试成绩比较(分,±s)
理论成绩 82.47±2.84 71.23±5.46 14.10 0.00病史采集 15.72±0.78 12.73±5.46 16.21 0.00体格检查 16.22±0.61 13.08±1.27 17.25 0.00入院诊断 16.95±0.70 12.80±1.21 23.08 0.00诊断依据 16.47±0.70 12.65±0.94 25.30 0.00诊疗方案 16.42±0.74 12.82±1.19 19.93 0.00总分 81.77±2.38 64.08±2.70 38.08 0.00
2.2 学生满意度比较
对两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100%收回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医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教学方式满意人数明显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主要的呈现形式是教学视频,根据学科涉及到的知识点(考点、重点以及难点)、实验操作、习题例题以及疑难问题等展开的教学和相应资源巧妙地结合起来,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3]。其核心就是微视频,此外还涵盖微课件、微教案以及微习题等[4],并以动画、视频、声音、图像等多媒体形式全方位展示出来,内容简短精致,重点突出,画面新颖,不仅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在移动化、可视化、碎片化和非线性化的学习中取得收获[5]。在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对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并且要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总有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学科知识点、操作比较生疏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临床教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其理论知识枯燥无趣,抽象概念较多却很难实体化等。当今发展趋势下,传统的临床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以往有研究[6]将案例教学、PBL联合传统教学的方式应用于儿科教育中收到较好效果。而近年来,微课由于其独特的教学方法以及非常明显的教学成果,受到了师生们的认可与青睐。因此既往有研究表明,将微课教学运用于儿科临床实习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纳[7]。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微课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及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8]。虽然微课逐渐让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热情,适合在儿科临床教学当中推广使用。尽管微课有很多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微课教学可以取代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1)微课无法在短暂的十几分钟之内展现出课堂全部知识点,它只能把重点突出来,方便学生学习与记忆,如果想要深入地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还要在课堂上进行具体讲解。(2)微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多学生认为课堂上能够和老师直接进行互动,并且得到老师的指导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微课虽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9]。故将微课教学法联合传统教学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结合两种教学法的长处,利于儿科的教学。
表2 两组学生教学方式满意人数比较(人)
本研究表明,试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以看出在儿科临床实践理论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微课相结合的模式要比传统模式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升,国内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引进微课能有效让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升[10-11]。本研究还能看出,试验组中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要比对照组高很多,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传统模式的临床技能教学中是通过模型来对临床实践进行模拟,由于实验模型和真实的患者有所不同,而且在现场有很多学生观摩,很难仔细地观察到完整的操作步骤以及细节问题,这对于学生操作能力有很大影响。但是将实践学习和微课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针对真实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病史询问,能真实地把临床实践的所有过程展现出来,对于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详细剖析,更方便学生掌握操作要点,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成绩。
通过满意度调查表可以看出,两组医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教学方式满意人数明显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也体现了微课能让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12],十分利于临床实践和学习交流。
本研究表明,把微课程引入到儿科临床实践当中,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考核成绩,和传统形式的教学相比,学生更满意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所以,把微课引入到传统的儿科临床实践教学当中,能更好地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顺应高效教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