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肌瘤腹腔镜剥除术中止血药物效果分析

2019-04-10徐平平徐克锋

智慧健康 2019年8期
关键词:后叶素宫素垂体

徐平平,徐克锋

(山东省烟台市北海医院,山东 烟台 265701)

0 引言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良性肿瘤,为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1]。子宫肌瘤可对女性生殖、循环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对有生育需求的女性,临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腹腔镜剥除术(LM)为临床常用术式[2-3]。但子宫肌层血运较丰富,对肌壁间肌瘤剥除后创面较大,术中出血成为此手术的主要问题,也是决定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4]。本研究将不同药物用于子宫肌瘤腹腔镜剥除术中,旨在评价其止血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进行时间在2015 年11 月至2018 年11 月,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76 例,以止血方式分成甲组(n=38)与乙组(n=38)。甲组年龄22~56 岁,平均(37.68±1.86)岁。乙组年龄23~55 岁,平均(37.65±1.84)岁。两组资料相比,差异不大(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均符合《妇科学》中子宫肌瘤诊断标准;肌瘤直径≤10cm;均符合手术指征与适应证。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妇科恶性肿瘤者;肌瘤>3 个无法保留子宫者;临床资料丢失者;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7d 内行子宫肌瘤腹腔镜剥除术,对外阴行常规消毒、铺巾,于脐缘右侧纵向10mm 处(于脐孔上缘穿刺)将腹腔镜置入。于脐孔左侧(右侧)3cm 处下腹麦氏点及相应部位(反麦氏点处)分别置入5mm、10mm、5mm Trocar。

甲组术中给予垂体后叶素6IU+生理盐水10mL行表层注射,注射完毕后切开子宫肌层,完整分离周边组织及肌瘤包膜,探查有无肌瘤结节。对肌核及假包膜血管行双极电凝及电凝钩剥离操作,随后以可吸收线对剥离创面行持续缝合处理,缝合时注意对合整齐,且不留死腔,防止出现腔隙出血。

乙组术中给予缩宫素20U+生理盐水10mL 行表层注射,其余手术步骤均与甲组一致,两组术后均给予缩宫素行肌注,持续治疗3d。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手术时长、出血量、排气时间、血红蛋白差值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不同时段血压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分析

通过表1 可知,甲组手术时长、术后排气时间与乙组相比,相对更短,术中出血量相对更少,血红蛋白差值相对更低(P<0.05)。

表1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

表1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

甲组(n=38) 96.85±6.31 63.56±5.84 15.23±1.78 9.25±1.57乙组(n=38) 112.54±7.69 96.76±9.69 20.91±2.36 11.65±2.42 t 9.723 18.089 11.845 5.129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观察两组不同时段血压变化, mmHg)

表2 观察两组不同时段血压变化, mmHg)

分组 收缩压 舒张压用药前 用药后15min 用药后30min 用药前 用药后15min 用药后30min甲组(n=38) 123.5±6.3 151.3±5.1 132.5±3.2 77.2±3.3 83.5±4.6 74.6±4.2乙组(n=38) 123.1±6.2 141.6±4.3 131.4±3.1 76.9±3.5 79.3±3.9 74.2±4.1 t 0.279 8.964 1.522 0.384 4.293 0.420 P 0.781 0.000 0.132 0.702 0.000 0.676

2.2 两组不同时段血压变化

通过表2 可知,两组用药前、用药后30min 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甲组用药后15min 收缩压、舒张压与乙组相比,均相对更高(P<0.05)。

3 讨论

近年来微创技术不断进步发展,大量研究证实,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剥除术效果理想。但LM 术中出血仍为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虽然电凝止血有一定效果,但可能会对局部子宫肌层造成破坏,因此术中采取更加安全有效的止血方式意义重大。

垂体后叶素、缩宫素为LM 术中常用止血药物,两种药物均有较好止血效果[5]。缩宫素为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可选择性对子宫平滑肌上缩宫素受体进行激动,通过G 蛋白介导对磷脂酶C 进行激活,生成磷酸肌醇,增强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加强子宫收缩,进而起到止血效果[6-7]。垂体后叶素具有双重收缩的作用,其具有缩宫素促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同时有血管加压素收缩平滑肌的作用[8]。垂体后叶素可作用于加压素受体,对细胞膜内磷脂酶C进行激活,促进生成三磷酸肌醇,促进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促进子宫收缩与缩宫素相比更强[9]。术中通常使用剂量为6~12U,可促使肌壁间肌瘤层次及分界更加清晰,利于肌瘤剥离,进而起到迅速止血的目的。但垂体后叶素可对机体血液循环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术前需对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患者进行排除,术中应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严密监测[10]。本次研究中,对甲组患者术中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后,其止血效果与使用缩宫素的乙组患者相比更显著,但用药后15min 血压水平与乙组相比,相对更高。提示与缩宫素相比,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更为显著,但对血压有一定影响,需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及禁忌症。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腹腔镜剥除术患者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更为理想,但与缩宫素相比可对血液造成一定影响,引发短暂性血压上升,临床应用严格掌握禁忌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止血药物,以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

猜你喜欢

后叶素宫素垂体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比较
宫颈锥切术中右美托咪定对宫肌注射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的影响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