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重症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在ICU 的临床救治

2019-04-10全厚全

智慧健康 2019年8期
关键词:致死率监护室脑出血

全厚全

(大连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300)

0 引言

脑出血作为脑血管疾病中高发病率的病症,占比接近1/3,重症脑出血又在其中占一半,致死率和致残率更是高达90%以上[1]。有学者发现在重症监护室对重症脑出血手术患者展开24h 的监护管理,能够降低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患者预后效果提升较为明显。我院对此进行研究,具体资料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 年10 月至2017 年10 月接诊的120 例患者。选择60 例在普通病房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救治,另外60 例从重症监护室选择常规临床救治联合ICU 监管式临床救治。两组基本资料,观察组:男性45 例,女性15 例,年龄50~84 岁,病发时间0.5~7h。对照组:男性43 例,女性17 例,年龄50~85 岁,病发时间0.5~8h。两组患者颅内出血量及部位接近。所有重症脑出血手后患者均在我院确诊并手术,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及手术指征。本次研究排除其他脏器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以及依从性较差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展开常规的治疗和救治;观察组的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对照组的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则入住普通病房。对照组行我院常规临床救治,观察组行重症监护室的常规临床救治联合24h 全程监管式临床救治措施。

1.3 疗效诊断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评定标准为:痊愈-生活自理,神经功能评分减少一半及以上,病残程度评定为三级及以上;显效-生活不可自理,神经功能评定减少1/4 至一半的程度;无效-治疗后病情未出现明显改善;恶化-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与两组患者有关各方面数据都按照SPSS 22.0 实施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3.33%(56/60),远高于对照组的71.66%(43/60),在恶化情况上,观察组有3.33%(2/60),对照组有11.67%(7/60),观察组占比更低,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情况上,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3.33%(14/60)比对照 组83.33%(50/60)更低(P<0.05),详见表2。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脑出血疾病本身发病急、病情重,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重症脑出血更是病情危急凶险[2-3]。在脑血管疾病中,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引发的脑出血占比高达80%以上,且以中老年人居多,男性高于女性,春冬季节高于夏秋季节[4-5]。此外还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脑血管畸形或脑动脉瘤、血液病或溶栓治疗、脑底异常等病症,或出现感染、动脉炎症等引起重症脑出血[6-7]。对于重症脑出血术后的患者,有针对性的监管很重要,如颅内压、脑电图、静脉压监测等。同时重症监护室能够提供更多的类如呼吸机正压通气、镇静下亚低温治疗等普通病房难以给予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展开本次研究时笔者发现:(1)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特殊,如下丘脑或是小脑部分,最好建议患者家属选择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2)消化道出血、肺炎、脑梗死、心律失常至少一项并发症患者,强烈建议选择重症监护室治疗;(3)大量出血伴瞳孔双侧散大、呼吸停止,可考虑不手术治疗;(4)重症脑出血患者治疗时需结合个体差异,针对性治疗[8-10]。

综上所述,在重症监护室病房中对重症脑出血手术的患者进行监测式临床救治是非常有必要,能够降低患者病情恶化概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更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致死率监护室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低毒高效空仓烟雾杀虫技术应用探究
台湾致死率升至5.2%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