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后期引发抑郁对脑梗死结局的影响

2019-04-10陆积新

智慧健康 2019年8期
关键词:抗抑郁病灶脑梗死

陆积新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21)

0 引言

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肢体麻木等症状为主,其精神功能、局灶功能损害均有所不同[1],抑郁是常见的病发症之一,常见表现为无趣感、情绪低落、淡漠、无助感、记忆力下降等,可严重影响其康复效果和预后[2-3]。本研究主要以300 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后期抑郁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旨在探究治疗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后期引发抑郁对脑梗死结局的具体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00 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50 例)和对照组(150 例)。治疗组:78 例男(52.00%)、72 例女(48.00%);年龄40~103 岁,平均(56.42±2.41)岁;按病灶部位分为68 例基底节区病灶、32 例脑叶病灶、50 例多发性病灶。对照组:80 例男(53.33%)、70 例女(46.67%);年龄40~103 岁,平均(56.46±2.52)岁;按病灶部位分为70 例基底节区病灶、32 例脑叶病灶、48 例多发性病灶。组间基础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年龄40~103 岁;(2)均经头颅CT、MRI 等常规检查方法确诊为脑梗死;(3)患者、家属已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1)全身性系统疾病患者;(2)精神障碍者;(3)患者、家属拒绝配合本研究工作。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后期出现抑郁症,均根据其病情发展、伴发疾病的严重程度予以降血压、抗血小板、控制血糖、调脂、抗抑郁药物等常规治疗,抗抑郁药物选择美国辉瑞公司提供的氟哌塞吨美利曲辛(厂家:四川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153014,规格:7 片×2 板/盒),早上、中午各1 片,2 片/d。治疗组在以上基础采取心理干预措施,通过集体心理治疗、个人心理治疗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为患者开设脑梗死俱乐部平台,便于患者之间互相交流治疗心得,互相鼓励,重拾治疗信心。定期开展座谈会、健康教育课程,要求家属陪同参加,不断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升家属的照护能力。集体治疗1 次/周,1h/次,内容为认知干预、心理支持、放松治疗、语言功能训练、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及提升安全防护技能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的抑郁改善程度和临床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评分。疗效判定[4]: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超过90%,且病残等级为0 级,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46%~90%,病残等级为1~3 级,为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18%~45%,为进步;功能缺损评分仅减少18%,或增加18%,为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增加18%以上,为恶化;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 软件分析,t 检验与χ2检验,P<0.05 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D 评分对比

治疗前,组间HAMD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HAMD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HAMD 评分对比s, 分)

表1 HAMD 评分对比s, 分)

治疗组(n=150) 31.24±5.24 17.23±3.21对照组(n=150) 31.08±5.14 26.13±2.41 t 0.266 27.155 P 0.789 0.000

2.2 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均无死亡例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见表2。

表2 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抑郁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伴有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脑梗死患者后期引发抑郁症,多表现为主动活动明显减少、悲观、焦虑、自卑、情绪低落、淡漠等症状,严重者存在自残倾向与自杀倾向等,需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治疗[5]。有研究报道,治疗脑梗死患者后期引发的抑郁症有助于改善其脑梗死结局,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6-7]。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诱发抑郁症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需要临床医务人员重视脑梗死后期抑郁症的临床治疗[8]。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氟哌塞吨美利曲辛、多奈哌齐、西酞普兰等,需根据患者的抑郁程度合理给药[9]。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可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既增强抗抑郁作用,又可促进加快患者认知功能、言语功能的恢复速度[10]。本研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组治疗后的HAMD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死亡例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提示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既可改善HAMD 评分,又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脑梗死结局,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心理干预在脑梗死后期抑郁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患之间需要建立信任关系,通过保持舒适的治疗环境,加强家属、社会的支持力度,积极予以心理疏导和心理暗示,有助于消除其负性情绪,纠正其错误认知,让患者有足够的勇气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改善脑梗死结局的目的。

综上所述,治疗对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后期引发抑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脑梗死结局,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抗抑郁病灶脑梗死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