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多评(一标多测)质量评价模式在中药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2019-04-10王宏伟申玉华姜英子
王宏伟,申玉华,姜英子
(1.延边大学药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2.吉林省药品检验所,吉林 长春 130033)
0 引言
中药的化学成分数目众多,且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在研究其有效性时,单一成分含量无法全面反映中药产品质量,多指标含量测定模式已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传统的多指标含量测定要求种类繁多的对照品,一测多评法(一标多测)可以解决对照品的瓶颈问题[1]。从2009 年到2018年9 月20 日,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达570 余篇,其中有关药材、饮片采用一测多评方法的文献研究306 篇,成方制剂210 篇,其他59 篇。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从1 个(2010 年版)增加到9 个(2015 年版),由此可见,该方法已然成为未来中药质量整体可控性的发展趋势之一。
1 概述
1.1 原理
依据在一定的范围(线性范围)内成分的量(浓度或质量)与检测器响应成正比的原理,即W=fA,在多指标质量评价时,假设某样品中含有i 个组分,fi=Wi/Ai(i=1,2,…,k,…,m),式中Ai 为组分峰面积,Wi 为组分浓度。选取其中的一个组分k为内参物,建立组分k 与其他组分m 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fkm=fk/fm=Wk/Wm×(Am/Ak),由此可导出计算公式:Wm=Wk×Am/(fkm×Ak),其中Ak 为内参物的峰面积,Wk 为内参物的浓度,Am 为其他组分峰面积,Wm 为其他组分m 的浓度[2-3]。
1.2 特点
传统的多指标成分定量评价方法在标准执行阶段,需要多个对照品,而一测多评法可以通过测定易得、简单的一个有效成分,实现多个成分(没有对照品或难以供应)的同步测定,最终达到控制中药整体质量的目的,不需要对每个组分都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及相关的考察,具有检测成本低、简便、快速的特点[4]。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其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各个定量组分的色谱条件有一定要求等。
1.3 技术要求
一测多评方法的构建内容包括指标成分的确立、分析方法的建立、测定条件的选择、参照物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相对校正因子及相对保留时间的计算、方法学验证、相对校正因子耐用性考察、色谱峰的定位及多个实验室复核等,其中相对校正因子和待测色谱峰的准确定位是一测多评方法的最关键的两个环节,在标准中对于实验条件与参数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5]。方法学验证应参照药典附录要求对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定量限、线性、耐用性等内容进行考察,应符合要求。
2 应用
2.1 应用在中药材及饮片中
在量-效关系评价、同源中药质量评价及基源鉴定、采收加工及提取工艺优化环节、饮片炮制质量标准、不稳定成分定量评价等方面得到探索和应用,具体见表1。
2.2 应用在中药成方制剂中
用于中药制剂、药材-中间体-制剂、同品种不同剂型的质量评价,具有代表性的统计见表2。
表1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材及饮片测定中的应用
表2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成方制剂中的应用
3 一测多评法研究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
3.1 参照物的选择
从以上表1 和表2 中可以看出,参照物具有以下特点:多为在样品中有较高含量、有明确的药理作用、分离及制备相对简单、性质比较稳定、易于检测。若测定成分中有2 个以上满足条件,可通过比较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或RCF 耐用性考察的RSD 进行选择[6],也可选择2 个参照物进行分组计算,或用2 个参照物进行保留时间的校准。
3.2 相对校正因子(RCF)的耐用性
一测多评研究更多采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器,主要分为两种:(1)如果检测的成分是结构母核相同的类似物,由于同类成分紫外吸收光谱相近,选择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即可;(2)如果检测不同的成分,由于参照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其他待测成分相差较远,检测波长可选择两者共用的吸收波长区,或在梯度洗脱过程中根据各待测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实现可变波长检测[7-8]。
除了检测波长外,不同的实验室、pH 值、体积流量、不同检测人员、不同的色谱仪器、柱温等均会出现结果不同的相对校正因子,因此导致实际测量值与计算值出现偏差。
3.3 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
基于现有研究一测多评实例,绝大部分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采用多点校正法,除此之外还有斜率校正法、定量因子校正法等。斜率校正法和定量因子校正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多点校正法的不足。相对校正因子的最终确定,要根据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法得到的数值与不同仪器、不同色谱柱测得的相对校正因子一起进行计算求得算数平均值,即相对校正因子值。
4 结语
一测多评方法是中药多指标控制的一种新颖、高效、低成本的方法,已经取得较大进展[9-10]。相关研究逐年增多,但目前一测多评法仍存在一些问题:色谱峰定位方法的探索不完善、定位不准确;药材样品批次较少,产地未全面包含主产区、道地产区;缺少一测多评法的共享数据库和更详细的技术指南。因此有必要建立多成分一测多评测定法中相关参数的数据库,制定通用的质量评价标准,对一测多评法的适用范围、方法学考察验证等内容做进一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