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

2019-04-09方敏杏

关键词:文言文初中语文教学

【摘 要】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篇目占到近四分之一,教学大纲虽然对文言文的要求有所降低,只要求学生读懂,但对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来说,读懂也不是一件易事。这种能力是在文言文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32-02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语感是在表达和理解的言语活动中,主体对语意及用法的直接感知。这种对语言的敏锐而强烈的感知力,对于阅读理解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呢?

1.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教师必须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如何去“读”。明确地给学生提出朗读的要求,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尽可能融为一体,文章的思路、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才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的提升。

2.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品味主要是指用比较揣摩的方法对语言材料的意蕴和妙处进行语感分析。品味是深入语言内部,感受语言神韵的必由之路。文言文的词、句、段都可以进入品味的范畴。品味“词”、“句”、“段”。品味语言,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范例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寻找、揣摩、研讨那些语言典范。最后,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和小结。

3.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文言文的积累主要是通过背诵来实现的。背诵积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也许有人会问,新增加内容的背诵时间何来,增加背诵量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文言文语感教学摒弃了逐字逐句的串讲和对译,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背诵积累,所以,这样的背诵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4.实践语言,提高语感。

文言文语感教学还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语言实践主要是指学生写语感随笔。语感随笔是从口头品味语言到书面品味语言的延伸,是从课内学习语言向课外学习语言的延伸。语言实践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及其书面表达能力。

二、注意对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运用

1.诵读法。

诵读法即熟读和背诵的方法,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诵读需与会意密切结合,疏通文义,在朗读中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都需要学习,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也愿意跟着读。

2.讲解法。

讲解法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践情况进行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先让学生试着将课文译出来,教师有重点地提问某些词语的意义,对于难度较大,学生无法解答的,由教师讲解。

(2)在预习之前,教师先把课文范读一遍,并对难懂的词语,句式作些解释,然后再让学生经过预习,逐句讲解,如有错误,教师及时订正。

(3)学生预习课文,参看注解,查工具书,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试着自行讲解。

3.讲析法。

要从教学目的出发,紧棵扣课文的字词句,用讲述分析来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理解的教学方法,抓住课文的特点和重点。不必面面俱到,可以侧重于课文的某一方面,如人物分析,情节分析,结构分析,语言分析,逻辑分析,表现手法分析等。

例如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要因体裁的不同而重点不同。对同一体裁的课文,重点也有所不同:

(1)议论文着重在篇章结构,论点论据。

(2)人物传记着重在选材,剪裁和人物描写。

(3)写景抒情的散文,着重于景物描写和意境。

三、要使文言文教学行之有效,应做好如下步骤

1.“读”字当先,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读法有种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朗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老师的范读,以加深记忆。

2.切合实际,教会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通大意,规范语言。要求学生看懂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还有不懂的地方,由教师答疑点拨,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作出增補。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3.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在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异同等等。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综合、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笔记,便于复习。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只要碰到此类情况,决不放过。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

4.前后联系,优化文言教学。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甚至在现代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文言积累活学活用,这将有利于学生掌握文言知识。

(1)前后联系可以帮助学生读懂文句。

(2)前后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旧课文的理解。

(3)前后联系可以让学生自主突破阅读中的难点。

总之,培养初中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要加强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要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引导学生吸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借鉴,学习写作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现代语文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莎.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

[2]陈厚德编着.有效教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语文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方敏杏(1981.6.21-),女,汉族,广东湛江人,任职于廉江市安铺中学,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文言文初中语文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