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分析

2019-04-09张东方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

张东方

【摘 要】在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建构模式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提出了许多的要求。因此,笔者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建议。更提高了小学语文在社会生活中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审美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87-02

在新课改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目。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协作能力等方方面面。又因为,语文是通向各个科目的一条道,是将现实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相互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当中也是一个审美建构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能够从阅读的文章中找寻到文字的真正含性的过程中欢快的学习。更进一步达到其所追求的艺术文化境界。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整个教学过程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而对于学习能力接受的比较快。根据学生的年龄了解到,学生对语言知识都具有一定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的知识。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记忆力非常强,而且对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在此阶段的学生自我理解能力却非常的差。所以,根据事物审美的角度來分析,阅读文章不只是为了寻求所需知识,更是为了追求审美的快乐。在阅读过程中,就含有对于文章美感的审美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建构发挥着重大的用。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

在小学时期比较容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过阅读能力的提高,进而激发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但是,根据学生年龄段来看,小学生对于思维的能力有部分阻碍,因此,对于文章本身的含义和意义都很难得到理解。因此,要不断的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真实性和思维性。在阅读的过程中,利用眼、耳、口、脑、心去对文章更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在阅读中有效的建立良好的听觉表现。更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阅读中。因此,语言表达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学生进行读和写的过程。其中所说的读和写,就是阅读和书写。通过这种表达方法,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学习能力。更进一步的来讲,阅读更是写的基础。所以,在写作之前,更要去好好的去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有效的阅读,去感受阅读中带来的文字之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提升学生对文字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因为年龄段的原因,学生内心是非常纯真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更有利于将文字和心灵相互融合,最终感受文章的艺术文字之美。进而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审美欣赏水平。伴随着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进而学生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了更高的追求。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对于文章阅读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知识培养,轻视学习过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在教学过程里,只是重视教学的最终结果,而忽视了整个教学的过程和学生对文章的感情。这种机械式的教学,让整个教学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在阅读中不能找到文字带来的乐趣,进而得不到情感的熏陶,感受不到审美多带来的乐趣。

2.阅读中缺少“读”。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是老师讲解,很少让学生去读文章,就算是读也是简简单单的朗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读”的关键,有效的读文章能够让学生从作者或者主人公的角度去了解文章。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朗读习惯,让阅读教学的课堂多样性,不断的去进行完善,建立一些具有审美特色的阅读新模式。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3.讲的多,感悟少。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将语文最初的人文性质被曲解。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教,而忽视了感悟能力。进而将文章中的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被抹杀。一篇美文被教师分析的完全失去美感,进而无法感悟到文章的真谛。

4.评价形式单一。

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大部分运用的都是用考试的结果来评价的。因此,只是片面针对考试来教学,对于学生感情、思维、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情感审美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文字带来的魅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说的就是在教学中,对于文章本身的审美内容进一步发掘,进而在教学中找到全新的审美感。

1.文章本身淳朴之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里面具有非常多的美文,比如,文章存在这自然之美,但是不能直观的看到这种美,可以从其他角度来看,如自然的形态美、色彩美等等。所以在教学中将内容进行分析整理,进而找出学生更能接受的教学方式。例如,《绝句》中,从内容上看,含有大自然的不同的色彩之美,文章利用黄鹂和翠柳的颜色进行比对,给人以初春的感觉,相对于天空上的,白鹭和青天之间给人以优美的审美感受。整首诗利用颜色对比烘托出自然的艺术美感。

2.进行扩展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建构不单单局限于课本上,还要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以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学内容为基础,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审美的方法,更进一步运用在课外阅读学习过程中。进而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更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不同阅读感受兴趣,进一步构成审美建构。

总之,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此时的学生是具有可塑性的一个阶段,教师要对学生不断的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着重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利用审美建构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审美的方式方法等等。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罗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李昊.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特质研究[D].渤海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如何提高西藏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学生写话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