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
2019-04-09钱丽萍
钱丽萍
【摘 要】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若在学习方面引导不好,学生就会开始厌学逃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学科的特点是实验较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比较突出,所以,教师们要很好的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于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疑惑很多,教师一定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对疑惑产生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要关注每位学生对学习兴趣的持久性,让学生感受到他付出的回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初中学生;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每个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八年级学生以前很少接触实验,所以对实验还是有好奇心。但老师设计的实验要足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水中折筷”实验,在碗中放一根木筷,然后在碗中缓慢倒入水,学生看到接触碗底的那端筷子翘了起来,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思考,碗中没水时筷子是直的,为什么碗中倒入水筷子就像折了呢?但取出来的筷子没折,而筷子放入水中像是折了呢?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筷子是从水和空气的分界面处折的,说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紧接着让学生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情况,此时学生探究兴趣非常浓,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探究,告诉学生入射光线至少要改变三次,还强调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那么有了入射光线就有折射光线,让学生感受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紧接着告诉学生过入射点做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垂线就是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就是折射角。引导学生做完实验后总结出三线两角的关系,并强调光路可逆。在实验的过程中,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紧接着引导学生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水中折筷”实验,让他们利用光的折射规律画光路图来解释,学生们通过画光路图解释得很清楚。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学生思考后回答“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等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一步步进行理论的探究,最后总结的物理规律解释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也觉得学习没有那么枯燥乏味了。
二、设计好每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说明学生在思索,也表示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疑惑,就是死学,其实到头来无法达到学习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设计问题环节来激发学生思考,学生思索了就慢慢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课,教师首先要设问,哪位同学没照过镜子,同学们肯定都照过镜子,既然都照过镜子,你们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和本人一样吗?引导学生思索像与物的左右关系、上下关系、大小关系。给每个学生一块镜子,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同学们肯定把左右关系和上下关系都搞清楚了,那么大小关系该怎样确定呢?引导学生实验,提问怎样找到平面镜中像的位置呢?让学生思考用平面镜做实验好还是用平板玻璃做实验好,最后学生思考后回答用平板玻璃做实验好,因为平板玻璃能准确确定像的位置,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解释,还有平板玻璃透光性好,教师接着提问:在暗一些的环境还是亮一些的环境做实验效果好,学生思考后回答:在暗一些的环境中做实验效果好。教师继续提问:既然暗一些的环境做实验效果好,那么选择的物体是发光的好还是不发光的好,学生思考后回答,当然发光的好。教师继续提问:那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学生思考回答:找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教师紧接着提问: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系吗?学生做实验探究,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让一支蜡烛放在平板玻璃一侧,在平板玻璃中观察像的位置,将另一支点燃的蜡烛與像的位置完全重合,这时提问学生: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相等吗?学生回答相等,教师提问:“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吗?”学生回答:“相等。”那么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吗?学生回答,对称,那么像的大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系吗?让学生继续重复上面实验,让蜡烛远离平板玻璃,学生发现像的位置也已远离平板玻璃,但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依然相等,学生最后得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最后问学生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学生找了一张白纸,将白纸放在像的位置,反复移动白纸,看能不能在白纸上呈像,结果白纸上找不到像,说明平板玻璃成的像是虚像。
三、正确评价每个学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课堂效果就得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要让每个学生对教学课堂产生兴趣,就得关注每个学生在课堂中思索什么?教师要对每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具有明确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比如,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课中,先让学生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的学生说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猜想的依据,学生回答:比如,骑自行车时下破路段用手捏闸,捏闸时越用力,自行车就越容易慢下来,说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这位学生回答的非常好,教师要鼓励更多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具体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应用于课堂之中。因为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感兴趣,你就会思考,思考了知识就学活了。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很多,教师只要细心研究、用心钻研,就能让学生喜欢上物理这门课,对物理学科感兴趣,学生就会乐于探究、敢于提问,课堂效果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参考文献】
[1]闫金铎.初中物理课本[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闫金铎.初中物理教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