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和分析化学课程群建设分析

2019-04-09袁建梅岳学静尚学芳

关键词:课程群互联网+教育分析化学

袁建梅 岳学静 尚学芳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到教学当中,传统的教育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信息化教学被普遍的应用到课堂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加了课堂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本文主要是对“互联网+教育”的分析化学课程群建设分析,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探索“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建立,建设分析化学课程群体系,培养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分析化学;课程群;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24-0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教育向“互联网+教育”的模式转型,课堂教学的工具多样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加深知识的记忆。然而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的教学方针,教师教学的理念,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资金的投入等等,难以实现短期内全面开展“互联网+”教学的模式,很多高校依然以传统教育为主,信息化教育为辅。为了将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教育”相结合,个人认为应做好这两点。

一、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探索“互联网+教育”

为了完善我国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适应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建立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更新教学的理念,学习“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这个过程要教师们结合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完成教育理念的转型。

高校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高校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分析化学是一门信息学科,其包括的知识点比较繁琐,计算公式比较多,分析仪器种类及分析方法多等等,这些分析化学的原理、分析仪器的操作过程等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教育”,提升学生接受知识的广泛性,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在不断的更新,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快,只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辅助教学才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1]。

教师通过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微课、课件、作业、讨论题目、测试题及考试题。学生可以随时学习微课,使得学生对重点难点部分加深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对分析化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和整理;师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题进行讨论交流,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作业完成情况及线上测试督促学生学习,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后边的教学安排进行规划。在实验课堂上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分析仪器的原理,学习分析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实验课将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相结合,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另外,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实验文献,对现有的实验进行改进、拓展,探索自己的课题。“互联网+教育”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充分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转换师生的角色,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导者,促使学生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的咨询老师,信息化教学的工具是多样化的,多媒体、白板、慕课、微课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要素选择合适的工具,起到輔助教学的作用,逐渐的丰富教学的内容,更新教学的方案[2]。

二、建设分析化学课程群体系

课程群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质量,深化教育的改革。分析化学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科之间相互融合,通过课程群建立新的体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及时的复习和掌握分析化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是分析化学学科重要的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群的建设是为了能够将分析化学学科多门课程进行内容的整合,打破传统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去除掉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教学课时少,倘若时间脱节,难以提高教学质量,造成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不完善,而分析化学课程群教学的建设,教师能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克服由于时间间隔较长造成的知识脱节的不良现象。

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不仅节约了教师上课的时间,不用再次重复上一节课的内容,而且还充分利用了教学的宝贵时间。使用“互联网+教育”的形式授课,一方面,利于教师对课外科学文化知识的快速汇总补充,更立足于教学课程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方便增加知识传递的丰富性,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用趣味性,引导性的微课传授课堂内容,利于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整合总结知识的技巧,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告别教学知识过于枯燥无味的学习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的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高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转变教师的传统思维,逐步形成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群体系的建立能够帮助学生,理论化、系统化的学习分析化学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参考文献

[1]陈怀侠,党雪平,黄建林,等.“互联网+教育”初期分析化学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6):159-160.

[2]陈怀侠,王升富,叶勇,等.分析化学课程群新设置及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30(5):33-35.

[3]张剑波,张晓丽.高职分析化学课程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月刊,2016(10):235-237.

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名称:“互联网+”时代药学药剂专业分析化学微课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2017SJGLX371)。

本文系“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互联网+”时代分析化学微课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Wjlx2017081)。

猜你喜欢

课程群互联网+教育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废液的处理与回收
光化学蒸汽发生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
TRIZ创新理论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