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以“听”导“学”的艺术体验课堂

2019-04-09郑春林

文理导航 2019年5期
关键词:聆听感受体验

郑春林

【摘 要】音乐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直以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状态繁衍进步着,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音乐更以多样化的状态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广播、电视、唱片、CD、手机等多渠道都在传递着音乐的信息,学生每天有意无意的从社会和家庭所接受到的音乐信息应该比课堂要多,其中存在“被迫”的接受因素很多。因此,良莠不齐、雅俗交织的音乐信息使得学生的审美发生了偏差,甚至极端到认为流行就是美的。同时,人类感觉效应中的“听而不闻”现象延续在了音乐课堂中,把音乐的传承与当今的音乐发展完全割裂。作为一线教师能否扭转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开始,建立艺术体验式的欣赏课。

【关键词】聆听;兴趣;实践;体验;感受

《课程标准》阐述了“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即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的活动是围绕着感受与体验音乐而进行的。而音乐艺术的实践与体验依赖于听觉,同时音乐又是抽象的存在,这就为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没有任何理论与实践经验支撑下的体验是空洞的,乃至无法进行的,这样的欣赏只是个人的喜好而已。教师是学生体验与感受的引导者,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从兴趣着手,“听”身边的音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身边接触到的音乐往往是通过他们感兴趣的电子产品——手机。笔者就以此为契机,专门设计了一节有关手机的发展史,并将重点放在了手机铃声方面:从手机铃声的单音,发展到有和弦,再到现在的有人声或者更多电子合成器的音乐等展开讨论,使学生从中感受单声部旋律与多声部的特点区别;再到讲解和弦知识点的运用,最后带领学生了解了电子合成器的发展。有的学生甚至问了合成器音乐的制作,对电子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有趣的是,他们还饶有兴趣地分析铃声音乐与手机持有者的性格之间的联系。相信经过这堂课后,学生会关注每个手机的音乐,或者学会辨别电子合成器的音色效果,而更多的收获是使学生开始关注身边的音乐。本节课后,笔者也想到了后续拓展,如用平板电脑制作自己的铃声等。

二、从“审美感知”着手,“听”大众经典音乐

笔者在课堂上经常强调一句话:流行的是昙花,经典的是陈酿,学生盲目的追求与审美源于盲从,而这样的盲从是社会性体验的一种方式。从真正意义上讲,盲从的体验不是学生的直接体验,而是别人体验后的传播(通俗讲是广告效应)。音乐教育的过程是学习者感受音乐与亲自体验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即使说出所欣赏的音乐是如何的高雅,如何的经典,也只是教师个人的体验,学生不会感知。教师分析的再透彻,讲解的再清晰,也只是对这个作品在书本层面上的理解,学生还是不会“听”,甚至还产生了思维惰性。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教学实践,用听来指挥教学活动的展开,再在适当的時机进行言语的引导,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围绕“审美感知”的要素展开实践活动:1.音乐的辨别力。如辨别音的高低、速度、强弱等,笔者一般会通过对比手段总结所描绘的音乐形象。2.音乐的感受力。如感受在情绪的变化中,语言、器乐、人声等特点。笔者会根据所听的音乐让学生模仿动作,或者通过简单的律动体现学生当时所听的感受。3.音乐的记忆。如能记住乐曲的旋律、出处、背景等。教师可以唱主旋律或者创作性填歌词等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三、从“审美情感”着手,“听”能演的音乐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做“通感”:笔者把审美情感通过听并且演绎出来与相关知识融合,达到情感的真正体验,把音乐欣赏中的音乐感知进行升华,最终达到理解作品以及个人情感的宣泄。同时能够充分了解艺术创作的根源反馈于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在体现审美情感的环节不能孤立作品本身,需要关注学科的综合元素——可以通过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朗诵,还可以通过戏剧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参与演绎。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其中人文情感。同时也关注了《新课标》提出的音乐与诗歌、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音乐与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而从听到演的过程,不仅能够拓展学生视野,同时也是对学生个人情感的熏陶,如爱国的情感,民族大义的情感以及对亲情、友情的诠释等,都能够通过音乐作品的演绎而挖掘出来。

结语

音乐艺术是情感与经历幻化成的听觉形象,它所表达的音乐语言,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作为音乐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首先从音乐中提炼精华元素达到传承的目的。其次,从体验与理解中能让聆听者表达出归属个人的感觉。最终,达到更高级的聆听体验或实践,即在传承的基础上使人形成创造性的个人认知或促使新作品的诞生。当然,听的过程是需要有品质的听,不管是情感的体验还是知识的实践与运用都是不能分割的。让音乐鉴赏的综合能力去扩大音乐的审美效应,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如唱、舞蹈等。因此,对一个作品体验式的鉴赏可以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当然,音乐鉴赏作为审美教育的一部分,审美情趣的培养是首要的,教师在选择作品时也要注意筛选,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经历来设计“听”的艺术体验。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2011版)

[2]金亚文.音乐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光伟.论歌唱中的审美情感[J].吉林教育:教研,2009(5):70

[4]王琴,段振巧.培养学生“听”的能力[J].新课程(教研版),2012(2):14

[5]郑维.视与听的艺术交融[J].大众文艺,2011(20):15-16

猜你喜欢

聆听感受体验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议
积极统筹协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喧嚣时代如何学会“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