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例谈
2019-04-09万三燕
万三燕
【摘 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转变观念、关注学生、吃透教材三个方面论述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2011年版课标中,“语言文字的运用”出现15次之多,频率之高,也从侧面说明了其重要性。然而,当前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仍有很多欠缺。如:在考试、作文中,错别字泛滥,成语误用,病句连篇,标点、修辞乱用,且常用到很多网络用语。因此,在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让这言语之花在课堂上绚烂绽放呢?
一、观念转变,为言语之花播撒孕育的希望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判者,传统的权威性的教学观受到挑战。作为设计者,教师必须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适应性的教学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教师作为组织者,必须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作为指导者,教师要以历史“代言人”的身份,超越时空,说明和解释已知条件下事情发生的状况和特点,揭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作为参与者,教师要经常扮演学习者的角色,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的关系、结构、特征和规律等;作为评判者,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认知结果加以纠正,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论证。
新课程的实施自2001年至今,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选择中,我们总会冷落了后者。在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逐步明白了工具性的重要性,如果老师还守着情感性的课堂,强行加上工具性的帽檐,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要使我们的路走得更顺畅,就必须更新和洗涤自己的教学观念。
二、关注学生,为言语之花寻觅肥沃的土壤
课堂教学由师生共同创造。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学习中敢于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唤起。
在学完《鲸》和《松鼠》,我让学生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点,并告诉学生如何区分两篇文章的异同:首先要熟悉文章的内容,可最先从文章内容入手,接着再从文章的表达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近一步分析……在我的讲解下,学生似懂非懂,于是,在讲完如何比较异同的大致方法后,我请学生再次回到两篇文章中,根据我讲的方法重新比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和学生又温习了文章的写作顺序,重新感受了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分类等。
临近下课,两篇文章的异同点也已分析完毕:
“你觉得这节课,老师想告诉你什么?”
“告诉我们写说明文时,语言一定要精准、严谨!”
“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一定的顺序!”
“告诉我们如何去比较文章!”
……
以往,我经常会因学生的某种表现在课堂上“大发雷霆”,其实仔细想来,学生的反应正是课堂效果的一面镜子,虽然一堂学生激情飞扬的课不一定是一节好课,但学生面无表情,甚至木讷,好不动情的课,就一定不是一节成功的课,我们应该思考,学生不懂、不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学生上课三心二意,不肯动脑,还是他们真的听不懂,只有理清了这些,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做到有的放矢。
三、吃透教材,为言语之花注入丰富的养分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进行教学,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工具。根據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特点,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一般是从对教材的感知开始,感知越丰富,观念越清晰,形成概念和理解知识就越容易。同时,教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更系统化、规范化,有助于对教材内容加以理解和掌握,也便于学生自习、复习和作业。因此,教师应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鲸》一课,我在让学生初步读完课文后,便和学生一起整理文章的段落大意,之后再让学生尝试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接着就将重心落到课文的第一段教学。
孩子体会到鲸的庞大后,我伺机提问:“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鲸的庞大,作者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表现鲸的大?”
一生提到:“最大的已知有……,最小的也有2000斤!”
“他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列数字!”我问:“列数字的理由是什么?”生:“为了说明鲸的大小!”
“老师也来读读这句(最大的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你发现什么了吗?”
“少了已知!”
“这个已知去掉有什么关系,不就是说最大的和最小的多重嘛,加个已知岂不多此一举!”
经我这么一提醒,孩子们马上意识到了说明性文章要尊重事实,要有科学性,在这样的引导下,我让学生关注了其他的说明方法,关注说明性文章中每个语句的科学性。
教材分析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新课程改革,确立了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确立了教师对教材分析的主导地位,教师要学会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特点、理清知识脉络,主动培养分析教材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并非仅局限于课堂,应贯彻在日常生活中。但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渠道,它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立足课堂,全心全意地帮助学生孕育语言之花,使其绽放课堂,绚烂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