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2019-04-09刘姬
摘 要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产物,对青少年的语文学习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影响,教师要深入研究网络流行语,对学生顺势引导才能使学生自觉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
关键词 网络 流行语 语言 规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不断普及,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人们每天接触网络的时间越来越长。随之而来的就是网络语言的流行,幽默搞笑又精辟的语言不断涌现,传播速度极快,不断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1)网络流行语作为目前流行的社会语言,对青少年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①引导学生关注热点事件。例如“我爸是李刚”“且行且珍惜”、犀利哥等等,让青少年们对社会热点事件产生兴趣并且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②引起学生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兴趣。基于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对网络流行语本来有很大的兴趣,进而会主动关注相关的网络文学作品。例如《醉玲珑》等等文字优美水平较高的一系列网络小说,青少年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对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促进青少年口语交际。网络流行语包括数字谐音,如“886”、“1314”等等;字母谐音,如“爱豆”,“idol”音译,“粉丝”,“fans”音译;字母缩略,如“LG”,“老公”,“BTW”,“别挡我的路”。这些新奇有趣的网络流行语使得青少年更多的进行口语交流,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
(2)同时,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也有着消极影响:
①很多网络流行语并没有遵循汉语言文字规范,夹杂大量错字,会混淆受众对汉语规范使用的认识。有的随意改变词义,例如,学生在课业比多的时候,会说:“我又被作业套牢了。”这里套牢的本意指的是:“股票买入后由于价格下跌而卖不出去的情况。”在此例子中,“套牢”被学生改为“课业繁重”的意思,混淆词义。又如如前两年经常被使用的 “神马都是浮云”,“神马”原本是指有神力的马,但在网络流行语中指的是“什么”,这会导致学生在写字时将“什么”写成“神马”。 这些网络用语不符合汉字规范, 青少年在记住流行语时忘了正确的字的写法。
②网络流行小说有很大部分水平不高,尤其是近些年流行的穿越小说,语言多有不规范之处,情节简单,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小说的阅读,并不能提高语文水平,反而会受到某些低级庸俗色情内容的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到青少年审美水平的提高。
③网络流行语的大量使用导致青少年在口语交际和写作中经常出现不规范使用文字,语序颠倒等等现象。例如把“先踢会儿足球。”说成:“踢会儿足球先。”在分析语句病句的时候,由于平常经常使用错误,往往会忽略这些语病。
④语言文字的纯洁,不仅是文化的纯洁,更意味着价值观念的纯洁。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张志公说过,语言的规范是社会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部分网络流行语提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例如“富二代”这一群体在网络上高调炫富攀比,“有钱人终成眷属”提倡金钱万能,不劳而获。青少年正是应该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的时候,又有好奇心,对网络流行语有极大兴趣,又极易受到影响,这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很容易就会对青少年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会让孩子们觉得努力学习不如“拼爹”,不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
语文的教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语文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文学鉴赏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与发展。语文所涵盖的内容远不是普通的书面教材,语文是广义,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林林总总,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环境,这些有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因素,而网络流行语与青少年的周围环境密切相关。语文教师应如何应对网络流行语呢?我认为有如下策略:
(1)客观看待并深入研究网络流行语。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会进步的产物,我们不能视它为洪水猛兽。有些人认为网络流行语使用不规范,应该全面禁止,这种态度当然是不可取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全面深入研究网络流行语,了解学生使用这些流行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渴望认同。网络流行语中也有很多优点,比如灵活性、幽默、传播速度快等等。教师应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选取一些优秀的网络作品跟学生分享,提高学生辨别网络文学作品的水平,从而主动摈弃低级庸俗的网络文学作品。
(2)拓展阅读范围,提高学生语言辨别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优秀的网络语言供学生课外阅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喜欢的题材,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辨别能力。
(3)强化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在学生的写作方面,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自觉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对那些不规范使用的学生及时提醒改正;在学生的口语表达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积极向上的网络流行语,对低级庸俗水平不高且不规范的网络流行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抵制。
(4)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语文教学方式,提倡规范化、通俗化教学模式。语文本身就是充满研究性的学科,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因材施教,从学生精彩各异的兴趣点出发,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研究研讨,采取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更加吸引学生,化枯燥为趣味,使学生更多地主动的参与语文学习,不仅在课堂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成为自身的爱好来进行学习。
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虽然有不规范的内容,但是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展示汉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有意识的自觉规范使用。课堂教学、教师自身更要尽量使用传统语言文字教学、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优秀的网络流行语必然会长期存在,使汉语言更加丰富美丽。
作者简介:刘姬(1977.11-),女,汉族,湖北随州人,本科,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新闻传播。
参考文献
[1] 宋永晖.论网络流行语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学周刊(教学研究),2018(04).
[2] 薛慧敏.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语文素养的影响[J].語文建设,2015(01).
[3] 陈娟.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和特点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14).
[4] 谷云峰.网络流行语言看青少年的价值观特点[J].教育现代化,2018(26).
[5] 王朴全.网络用语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4).
[6] 武艳萍.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有效引导[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