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做到为人民改革
2019-04-09危灿晶
摘 要 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关于伦理思想的全面系统的讲话,是党的新一代领导班子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关于处理社会中公平正义思想的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深刻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一次继承与创新。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公平正义问题的高度重视,为如何改革、如何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指明了前进方向。
关键词 习近平讲话精神 公平正义 伦理思想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做到为人民改革
——浅谈习近平同志关于伦理思想的重要讲话精神
危灿晶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1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的公平正义
1.1马克思主义中公平正义思想的阐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要站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消灭一切不公正的社会现象,追求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人类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公正,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价值和基本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和顽强生命力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公平正文早有阐述。马克思认为,分配是由生产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马克思恩格斯所主张的分配正义,分配方式要与生产方式相适应。是指分配方式要与特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也要与一定的阶级利益相联系。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发展阶段理论,第一个阶段是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第二个阶段是共产主义阶段,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就是为工人阶级利益辩护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观是功利论与道义论的有机统一。进一步说,它是人民大众的功利论与革命道义论的统一,是对历史上功利论与道义论的积极超越。人民大众的功利论包含有革命道义论的因素,而革命道义论又包含有人民大众功利论的成分。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功利论。
1.2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各个阶段必须遵循的社会主义原则。这能从本质上防止两极分化,防止再次出现阶级分化的可能性。不管是效率和公平、发展、改革和稳定,都只有在维护这一底线的基础上,不发生动摇,才能实现其重要意义。
1.2.1坚持公平正义思想,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体现着马克思恩格斯对公平正义思想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的实现是以人的发展为价值目标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是互为条件的。人们追求公平正义、实现公平正义的过程就是人不断发展的过程。要实现公平正义,就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努力发展社会生产的同时,发展人的能力、人的个性以及人的社会关系,同时满足人的发展中的各种需要:要实现公平正义,就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是衡量社会公正状况的一个重要尺度。
1.2.2坚持公平正义思想,努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建成
和谐社会必须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一,公平正义作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应于社会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只有在公平正义的指导下,才能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政策,更好地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内在要求,才能更好地解放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保障所有的公民享有同等的发展权利,享受均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协调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减小并逐步消除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想的核心内容。只有真正实现了公平正义,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在分配体制上做到公平合理,始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做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协调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充分发挥好政府的调节功能,做到先富带动后富,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提高最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扩大中等收入者的群体,对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众加大扶持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才能最终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建成。
2习近平同志关于公平正义的讲话及其精神内涵
今年4月,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讲话时指出:“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他同时表示:全社会都要尊重劳动,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
2.1坚持公平正义,是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源自于我国的“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但又发展了这两种思想。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批判地继承了我国的”民本思想”。毛泽东提出“三个始终坚持”的标准,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二是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三是要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公平正义,就是要提供社会公正,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平等发展,解决好市场经济下诸如分配不公、商业垄断、周期性经济波动、环境污染等问题,发挥政府调节功能,从行动上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并把它作为所从事的全部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2.2坚持公平正义,是对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并根据改革开放的新实践进行了发展和创新,提出了经济伦理思想。在进行提问“社会主义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伦理基础”、“如何把握当前经济活動中的伦理问题”、“经济伦理如何与时俱进”等问题后,邓小平指出,经济伦理的根本问题是经济和道德的关系问题。
首先,在遵循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兼顾的社会主义利益原则上,邓小平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充分肯定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二是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将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三是提出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方面的原则。其中,邓小平同志很重要的一个观点指出,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时,不仅要讲服从,还要讲兼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时我们也要反对平均主义,允许适度差别,并提出“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要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坚持做到公平正义,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经济伦理中的一个主要问题,首先,社会主义要将效率也要讲公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讲的是效率,“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讲的是公平。其次,效率和公平是一个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共同富裕是在效率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生产力发展就难免出现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就能够防止或缩小贫富差距,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维护社会的稳定,从而保障效率的不断提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真正统一了起来,这对社会主义公平观是一个极大的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3坚持公平正义,是做到为人民改革的必然途径
公平最根本的是分配平等。实现公平正义,让人人体面劳动、尊严生活,要用法治保障人人平等享受劳动成果,破除收入分配领域和社会保障领域的不平等,通过有效的社会分配制度改革,消除两极分化和城乡差别。必须消除机会不均等、权利不平等,深入推进改革,通过法治手段保障改革成果,铲除公平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公平首先来自于门槛平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排除教育、就业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机会不均等,铲除教育、就业和干部选拔不公背后的腐败用法治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一个公平的社会,对每一公民而言,参与社会生活是平等的,发展机会是相对均等的,人人都能够通过勤奋、智慧和个人努力而获得可预期的向上发展的机遇。这样的有序流动并不取决于其出身背景,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就会被打破,国家和社会也难以保持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三亿人民自己的事业,所以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以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以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所以必须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所以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以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以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3结语
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的讲话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我们描绘的中国梦中,公平正义就是它的底色。没有公平正义,所谓中国梦只会渐行渐远。让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改革,让人民滿意,给人民希望。由此,我们增强着改革的合法性,倾注着改革的原动力,也弘扬着改革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欧祝平,陈石鸣.论社会公平正义的地位及实现途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7(04).
[2] 陈国富.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实践[J].理论导刊,2013.
[3] 赵振奎.浅析和谐社会下构建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J].学理论,2013(10).
[4] 卓晓宁,孙迎联,孔陆泉.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正义问题浅探[J].学海,2013(02).
[5] 张素兰.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济南: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