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H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
2019-04-09
(濮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肺炎是儿科常见呼吸道炎性疾病,起病急骤,重症肺炎可引发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早期及时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1]。重症肺炎患儿自我护理和表达能力均较差,常规模式中可能忽视较多护理问题。多数学者认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综合身心状况,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重症肺炎患儿154例临床资料,以探讨3H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及改善预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2016年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4例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3]中重症肺炎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年龄<12岁;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排除标准:先天性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者;其他原发性呼吸系统疾病者。按就诊时间将154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14~2015年就诊患儿纳入对照组(74例),2016~2017年就诊患儿纳入观察组(80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39例、41例,平均年龄(3.23±0.74)岁,呼吸衰竭12例、心力衰竭15例、喘憋发绀24例、呕吐腹泻29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36例、38例,平均年龄(3.11±0.59)岁,呼吸衰竭8例、心力衰竭13例、喘憋发绀21例、呕吐腹泻3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3H护理模式进行干预[4]。a) 医院护理服务模式(Hospital):针对患儿病情制定护理计划;主动与患儿家长沟通,评估家长文化程度和医学素养水平,用患儿家长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详尽地为其解释患儿病情状况,并耐心解答家长疑问,不能立即回答时,为其介绍能进一步咨询的途径或确定可回复的时间;使用健康知识手册等向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纠正患儿家长不良生活习惯和错误认知,以保证患儿能接受良好照护,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根据患儿家长文化水平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调整健康教育节奏,动态评估患儿家长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并反复协助其进行复习、直至完全掌握;在治疗过程中向患儿家长宣讲注意事项,如不可随意调节氧流量,雾化完成后温水漱口,为患儿拍背促进痰液咳出等,并提高家长对患儿病情变化征兆的警惕性;b)宾馆护理服务模式(Hotel):积极规范科室护理人员礼仪行为,按照星级宾馆标准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微笑服务,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提供护理服务,满足其合理要求,建立良好的具有信赖感的护患关系;c) 家庭护理服务模式(Home):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温湿度;适当改变病房内装饰,转向儿童喜欢的温馨风格;在病室内为患儿播放卡通片和提供玩具等,节日及患儿生日时为其准备小礼物,使其更顺利度过住院期。
1.3 评估方法
家长满意度由出院时家长主观印象评估,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度,总满意率=(基本满意+满意)/总例数×100%;选取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 4.0评分)[5]中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3个部分,共18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0~4分,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好。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随访3个月评估患儿生活质量[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 4.0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d
2.2 两组家长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不满意2例,对照组不满意9例,观察组总满意率97.50%较对照组87.8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P<0.05)。
2.3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PedsQL 4.0评分对比 分
3 讨论
重症肺炎患儿不仅病情危重,而且年龄较小,对临床护理要求较高,同时患儿家长在患儿住院期间也会产生较多负面情绪,不利于予以患儿良好照护。近年来已有较多研究关注情绪及心理对肺炎患儿疗效的影响,李晶晶等[6]学者的研究发现心理护理有利于促进肺炎患儿的康复,本研究结果与此相符合。观察组患儿各症状改善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3H护理模式一方面能更多地关注患儿身心状况,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使患儿在住院期间获得了科学、规范、优质及人性化的护理体验,既减少患儿受损伤程度,又能降低患儿家庭经济负担,改善疗效和预后状况。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本研究还发现,随访3月后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水平较高,情感等部分PedsQL 4.0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考虑与住院期间3H护理模式下更多地关注患儿心理状况有关,温馨的家庭护理服务模式减少了患儿对住院产生的抵触情绪,更顺利地度过住院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