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态制剂预防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儿并发小肠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2019-04-09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结肠炎小肠先天性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消化道发育畸形发病率第二位的常见先天性疾病,结肠异常增大导致远端结直肠肠壁神经功能紊乱,肠管痉挛收缩使近端肠管内容物难以向前推进,近端结肠扩张加重,表现为严重腹胀,甚至导致患儿死亡[1]。巨结肠根治术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显著降低患儿死亡率,但术后可发生不同程度发热、腹泻及腹胀表现,引起相关性小肠结肠炎[2]。小肠结肠炎是最严重的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症,多在术后1~2个月出现,其发生率为2%~43%,致死率为1%~30%[3]。微生态制剂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失衡状态以降低肠源性毒素释放,从而促进肠管上皮细胞损伤修复[4]。本研究针对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者予以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治疗,通过观察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率、Heikkinen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析微生态制剂对预防小肠结肠炎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8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90例,患儿均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术治疗,并经肛门直肠测压、钡剂灌肠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后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纳入标准:均符合《实用小儿外科学》对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标准[5];年龄≤13岁;均行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5例,观察组男59例,女36例;年龄2~12岁,平均(4.18±1.35)岁。观察组男57例,女38例;年龄1~12岁,平均(4.36±1.42)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巨结肠根治术后常规治疗,采用抗炎、扩肛、补液及增强免疫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予以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温水冲服,服用剂量:1~3岁患儿2片/次,2次/d;>3岁患儿3片/次,3次/d,以3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均进行6个月随访,采用Heikkinen 评分进行患者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及预防效果评估,Heikkinen 评分共7个指标,总分14分,0~4分评为差,5~9分评为中,10~13分评为良,14分评为优。分别采集两组患儿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清晨静脉血3 mL,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置于-20℃冰箱内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试剂盒由上海蓝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 诊断及分级标准

统计患儿小肠结肠炎发病率,根据患儿临床症状进行病情分级,轻度:体温<38℃,每日腹泻次数≤5次,轻度或中度腹胀;体温38~40℃,每日腹泻次数6~10次,中重度腹胀,伴轻中度脱水症状;体温>40℃,每日腹泻次数>10次,重度腹胀、脱水,精神不振,可出现休克表现。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小肠结肠炎发生率(见表1)

2.2 两组患儿Heikkinen 评分(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术后Heikkinen 评分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L-6、IL-10水平(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术后血清IL-6、IL-10水平比较 pg/mL

注:1)与术后比较,P<0.05;2)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

3 讨论

小肠结肠炎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内括约肌痉挛引起的远端肠管梗阻,近端肠管扩张,肠内容物潴留,肠壁扩张出现血运障碍,肠内病原菌过度滋生,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紊乱,大量细菌入侵黏附于肠上皮而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6]。还有部分学者提出,免疫功能低下,分泌型IgA反应性降低也可能是引起小肠结肠炎的一个因素[7]。IL-6、IL-10均由活化巨噬细胞合成分泌,IL-6是一种促炎因子,可通过促进炎症反应发生,增加肠上皮通透性,影响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以提高小肠结肠炎的发生风险;IL-10则是一种多细胞源性抗炎介质,可显著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炎症细胞黏附作用,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小肠结肠炎发生率[8]。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可能出现吻合口狭窄、失迟缓性内括约肌痉挛、肠道蠕动减慢以及肠道黏膜局部免疫功能障碍等表现,临床上以提高根治术疗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恢复、增强免疫功能等途径达到预防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目的[9]。微生态制剂通过直接补充益生菌来竞争性抑制潜在病原菌的繁殖,可阻止病原菌侵入肠道黏膜,减少致病菌毒素释放,提高机体对致病菌的抵抗作用,从而增强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促进肠道上皮组织损伤后自我修复过程,同时微生态制剂可促进内蛋白合成分泌,提高分泌型IgA活性,增强肠道局部免疫功能,减少肠管上皮组织损伤[10]。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微生态制剂患儿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仅为8.42%,明显低于常规治疗患儿,且预防治疗发生小肠结肠炎者病情较轻。该结果表明采用微生态制剂补充生理菌群以抑制肠道病原菌可明显降低巨结肠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风险,疗效显著。术后进行6个月随访调查两组患儿Heikkinen评分表明预防治疗患儿优良率较高,Heikkinen评分通过统计患儿排便次数、控制排便能力、大便性状等评估患儿术后元气排便功能,优良率高提示患儿巨结肠根治术后排便能力恢复良好,进一步表明采用微生态制剂可明显改善患儿肠道功能恢复,防止小肠结肠炎发生。预防治疗患儿术后3个月、6个月血清IL-6明显低于常规治疗患儿、IL-10水平则高于常规治疗患儿,说明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增强局部免疫功能,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同时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清IL-6、IL-10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反弹,考虑原因可能是患儿治疗3个月后停止服用微生态制剂造成,因小肠结肠炎发生时间多集中在术后2个月内,因此对3个月后停止服用微生态制剂是否可能再次增加小肠结肠炎发生率需进行下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改善患儿肠道菌群失调,提高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促进排便功能恢复,抑制肠上皮炎症反应,对预防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结肠炎小肠先天性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一根小肠一头猪
养好女人小肠经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