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
2019-04-08李晓铭
李晓铭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人文内涵的集中体现,对于全校师生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推动力,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道德和法律作为基石。通过校园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二者相互促進相辅相成,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道德水平、法治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校园文化的功能意义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意义,探讨二者相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同行参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融合
校园文化建设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具有不可替代和忽略的地位,而校园文化形成的基础是道德与法律,能够同综合素质教育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无缝衔接。二者的融合,不仅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通过校园文化的引导,也能够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形式。本文分析了二者的存在意义,并对二者的融合教育必要性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校园文化的功能意义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一般是指一所学校里,根据自身的客观环境和特点而发展的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通常可视为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其中包括这所学校的特定传统、校风校训、人文精神等,在校园活动中无处不在,可以感知到却摸不到。校园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外在形式,常常借助于各项教学活动体现,通过外在形式和无形的手,对所有师生进行全方位的、长久深远的影响,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认同感。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所学校必不可少的人文建设,同时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内核,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有着极强的指向性,校园文化的内核越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就越强烈,就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师生的方向,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校园文化可以促进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校园文化还能够有力地约束学生的行为,对不正确或消极的认知起到有力的抵制,在无形之中约束着学生不良行为和不良思想,使整体氛围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将义务教育的德育课程改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德育教育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方向性更加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能够为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判断力和价值观,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社会化,以便日后能够顺利融入社会环境。接受道德与法律的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心中树立道德警戒线,能够积极正面地面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挫折。
三、校园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的必要性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内容的需要
无论哪个学龄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其根本目的都是加强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与理解,以便提高综合素养,为日后顺利融入社会做准备,这就决定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不能脱离实际,只有通过实际的感知才能真正理解教学的内容意义所在。而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模拟,让学生实际感受到;通过校园文化,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样的道德和价值观是值得赞扬的,法律是鼓励什么、禁止什么的。校园文化可以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第二课堂,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呼应,形成完整的教学循环,相互促进。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内容中,教材中的内容主旨为“无规矩不成方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遵守法则,其中的规矩具有两面的含义:一是道德,二是法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都提倡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等道德建设,同时也会有法律内容,譬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周围环境等。如此,二者之间有了非常契合的融合点,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的教育,课堂后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 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映照。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虽然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不同的特点,但其基础一定是以社会所倡导的道德,以及我国法律所鼓励和禁止的内容为依据。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就是道德与法治,只有有了强有力的基石,才能形成正确的、对全体学生和整个学校具有推动作用的校园文化。
例如,现今社会上毒品依旧存在,且各种形式层出不穷,甚至已经危害到了未成年人(利用未成年的好奇心理、自控能力较弱的特点进行渗透),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禁毒教育应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学校也是禁毒教育的重要领地。毒品是法律所禁止的,拒绝毒品也是校园文化所应提倡的。以法律和道德为基础的校园文化建设,是让校园文化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
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与道德法律密不可分,前者为后者提供了表现环境和实践途径,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基石,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
四、校园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的策略
(一)校训和校风是校园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的第一阵地
校风和校训是校园文化的高度提炼,所代表的是该校的价值观取向,是学生应该牢记的,是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第一环节,校风校训的形成必然要以道德和法律为理论基础。因此,校风校训必然是校园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的第一阵地。
无论什么性质的学校,在新生入学的教育中,必然要提高校风校训的贯彻,在日后课堂的开展中,可以回顾校风校训的内容,加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使其积极融入学校生活,也能够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宣传栏是重要的表现手段
校园内宣传栏是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选择内容,定期更换内容,将所宣扬的价值观和法律观念,直截了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宣传栏的表现方法有多种,图片、宣传标语、新闻稿等都是其表现形式,能够带来强烈、直接的视觉冲击。例如,前文提到的禁毒宣传,将吸毒后人体损伤的图片加以展示,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其后果的严重性,此方式胜过千万次的理论教学。
(三)课堂内与课堂外的融合是主要途径
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采取多种途径实现二者的呼应,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将教育内容植入学生的内心,因此,应对二者的结合应给予更多重视。
例如,在校园文化周采用演讲竞赛的形式等,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选定主题,实现课内课外相互融合。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二者能够互相促进、相互影响,能够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其今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学校和教师深入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安生旺.《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下),2017(1)
[2]赵成龙.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班主任工作的融合[J].都市家教月刊,2016(9):172-173
[3]祝水月.道德与法治课和主题班会整合策略探微[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7(4):9-12
[4]魏岩峰.高职师范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J].吉林教育,2016(17)
[5]何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
[6]左梦飞.立德树人 以法育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建议[J].湖南教育(D版),2016(10):12-13
[7]杜晓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感悟[J].学周刊,2018
[8]张保国.若水校园文化与《道德与法治》的融合教育分析[J].好家长,2017(55):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