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2019-04-08卓梅英
卓梅英
【摘 要】在小学期间,必须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的过程,能够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掌握学生思想的灵感和训练,培养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进行研究。期望能够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供借鉴。
【关键词】兴趣;探索;反思;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差距,这是由多重因素造成。很多时候是父母的工作繁忙,导致监督不足,直接影响到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间接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小学生能够认真听讲,扎实掌握小学期间的数学知识,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作者从事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索了优化数学课堂的途径。
一、培养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学习兴趣是一种旨在让学生了解世界并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它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以此探索新知识,还能促进学生走向成功。因此,只要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享受这一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习兴趣更为重要,若学生愿意主动进入课堂,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自己的思维,展示自己的能力,会使数学课堂丰富多彩。
在数学课上,为了激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积极投入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经常在复习过程种引入新知识;将无聊的“一个问题—一个答案”转化为“竞争答案”;以及将那些单调的课堂练习转换成惊心动魄的挑战。這些方式能使学生充满新鲜感,积极举手,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的思维灵感受到启发。当然,肤浅的知识并不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必须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授画圆时,教师可将学生带出教室,走到操场上,让学生带上不同长度的竹竿和绳子,将竹竿设置为圆的中心,将不同长度的绳索设置为半径,在操场上画出不同的圆圈,改变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会充满活力。在这种练习课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周长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真正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进而积极、快乐地学习,并激发学习思维。
二、主动探索,发展学生思维
(一)解决重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科书中的关键点并不一定困难,但教科书中的难点一定是关键点。有必要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难度。小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缺乏自我意识,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尤其困难。数学老师应掌握教材的关键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带来有效的学习方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如“三角形的特性”一课,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很多,教师需要让学生彻底掌握三角形的含义,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绘制三角形的高度,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记住的知识点越多学生越会感觉困难,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困难。如果不能准确把握本课的难度,课堂将非常混乱,学生也很难轻易掌握知识点。高度和底部之间的关系是本课中的难点之一。为突破这一难题,我首先回顾“从直线外的直线看已知直线的垂直线”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理解两条直线和垂直脚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探索三角形的特征,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地构建知识,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不再枯燥乏味。在这里,学生获得了视听材料,这些材料被抽象成图像,激发了学生探索三角形特征的兴趣,找到了更快、更准确地绘制三角形的方法,本堂课,我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更具特色,收到了高效的课堂效果——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以真正飞扬。
(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思维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在小学阶段,每节课只有40分钟,教师可以合理安排,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可以掌握本课的知识,还可以学习与本课程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教师可以将新旧知识加以整合,或将课本知识扩展到课外活动,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拓展知识、拓宽思路、开阔视野的有效途径。此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扩展课堂教学能力,且不乏娱乐性。
例如:小学三年级会学习到“认数”的相关知识,这个知识点相对枯燥,只能跟着数位的顺序依次读写,因此,学生没有太大的兴趣去学习,培养数学思维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可渗透一些古人的日常行为,比如用石头计数、计算绳索等,学生会对此非常感兴趣,教师可让他们猜猜古人是如何用石头、结或刻痕计数的,学生便会开始思考,每个人都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应及时称赞他们的推测,即便不是很正确,但只要他们考虑并有一定的理由,就要给予肯定。最后,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描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这些数字的古老方法。课堂教师开始变得更加有趣,他们会发现古人的方法很复杂,但却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如今,人们已经慢慢地探索和发明了这种简单的计数方法,两相比较之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定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引导反思,提高思维能力
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也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表现。我发现,许多学生往往只针对问题进行练习,经常是完成今天学到的新内容,但是却无法考虑解决方法,也无法有效地对知识进行总结。很多时候,甚至会忘了在之前学过的知识,下次练习时需要很长时间的思考。因此,教师应自觉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习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总结。在每节课结束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反思总结,并引导学生在做题时多思考,想一下该怎么做,用哪种方法能够快速解题,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每天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最终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但不同学生存在不同情况,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叶宇星.善用数学思维 让课堂充满智慧——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A].第五届中国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思维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13
[2]彭三桃,徐建臻,周云英,侯素梅.大数据背景下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C].2018
[3]马薇,肖双春,甘小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2017
[4]张凤山,范广军,裴夕武,管雪飞,左明.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卷)[C].2017
[5]黄裕光.从“问”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