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

2019-04-08张娜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护理质量

张娜

【摘 要】目的:总结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方案以及效果,为冠脉介入手术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n=86),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n=43)冠脉介入手术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43)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加行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摔倒、患者紧张不配合、室颤以及室速、血管迷走反射延迟等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导管室护理風险管理可以成功降低患者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推行价值。

【关键词】冠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风险情况

【中图分类号】 R5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284-01

当前,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导致冠心病明显多发趋势,疾病的发生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影响明显。针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冠脉介入手术,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手术效果显著。但是,基于手术的有创特点,患者仍旧有较高的风险,导管室护理配合情况直接影响预后效果[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冠脉介入手术患者为例,总结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1月-2018年10月,总计86例。纳入标准:(1)冠脉介入手术患者,无禁忌症情况;(2)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1)手术禁忌患者;(2)精神、意识障碍患者;(3)其他因素干扰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各43例。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26-78岁,均值(50.0±5.6)岁。观察组43例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8-76岁,均值(50.3±5.2)岁。2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冠脉介入手术患者手术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1)术前风险管理。完善手术准备工作,术前全面检查手术器械摆放位置、使用性能等,准备术中可能使用的对比剂、硝酸甘油等药物。核对患者情况,术前需了解患者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一般资料情况,核对患者检查资料,在了解患者情况的基础上降低手术风险。(2)术中风险管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患者心律失常情况,观察T波、ST波改变情况。加强压力监测,通过造影图像分析了解患者心梗等情况。术时熟练掌握异常压力图形,观察数值改变、压力图形,若有压力异常需停止手术,并在明确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处理。术中并发症护理,患者有连续房室传导被阻滞等情况时静脉推注硫酸阿托品(0.5-1mg),患者有连续性颤室、室速等情况时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撤离冠状动脉导管并进行除颤护理,患者面色苍白、神志异常等情况下静脉推注阿托品(1mg)/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3)术后风险管理。患者术中有过敏反应、心功能不全等可能性,所以需叮嘱患者、家属术后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记录冠脉介入手术患者护理风险(摔倒、患者紧张不配合、室颤以及室速、血管迷走反射延迟)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86例冠脉介入手术患者观察指标数据以SPSS21.0计算。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形式展开以及X2值检验;护理质量评分以x±s形式展开以及t值检验。P<0.05情况下,表示冠脉介入手术患者指标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护理风险情况见表1,总发生率分别为2.32%、16.27%。经统计学计算,x2=4.9615,P=0.0259。

2.2 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3.30±2.30)分,对照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89.50±2.65)分。经统计学计算,t=7.1014,P=0.0000。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器官性质、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坏,有胸痛、心衰、血压下降、呕吐等症状表现,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效果显著[2]。但是,手术仍有并发症情况,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自身疾病、手术器材选择、手术操作情况以及护理工作均有关联。导管室风险管理护理在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以及术前、术中、术后风险管理的基础上优化每一个护理细节,提高患者安全性以及护理工作质量。陈幼英研究指出,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患者风险的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率[3]。

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2.32%vs16.27%)、护理质量评分(93.30±2.30vs89.50±2.65分)比较,P<0.05。和余芳,胡校云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2.53%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1.76%,P<0.05[4]。

综上所述,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在提高冠脉介入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手术安全性,建议推行。

参考文献

[1]吕蕾,宋静茹.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9):228-228.

[2]卢艳婷,李影.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5):18736.

[3]陈幼英.冠脉介入手术患者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研究[J].母婴世界,2015,(6):243-244.

[4]余芳,胡校云.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J].当代医学,2017,23(5):151-153.

猜你喜欢

护理质量
造口人照护模式的应用研究
用iPad实施床边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的影响
腔镜资源整合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