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人照护模式的应用研究
2016-12-26胡心超江海云唐瑶
胡心超 江海云 唐瑶
【摘要】 目的 探讨造口人照护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104例造口人, 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5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 实验组给予专业照护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28例, 多于对照组的11例(P<0.05)。实验组造口护理及并发症预防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的例数少于对照组, 对ET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造口人采用专业照护模式护理, 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 造口人;照护模式;护理质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199
造口人是针对直肠癌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或溃疡性结肠炎行全大肠切除, 在患者腹部左侧或右侧开一个人造口为大便改道, 此造口伴随患者的生命而存在, 这类特殊人群在医学上称之为“造口人”[1]。肠造口最常见的是回肠末端或结肠造口, 俗称人工肛门也称造口。造口人由于大便或小便的改道, 造口伴随着终身, 如果护理不正确, 可以发生造口并发症, 降低造口人生活质量。造口治疗师(ET)是指负责腹部肠造口的护理, 预防及治疗肠造口并发症的护理, 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咨询服务, 包括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及各种慢性伤口护理, 失禁患者护理以及使上述患者完全康复为最终目的的专科护士, 2013年起本院实行造口术患者由造口治疗师为其设制全程连续性专业照护模式实施护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4年本院收治的104例造口人, 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52例。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为造口人接受手术行造口术, 医生主导肠造口问题, 护士口头宣教造口护理知识, 疾病转归出院后掌握甚少关于造口护理知识, 造口人随意自我照护。
实验组由造口治疗师为其设制全程连续性专业照护模式实施护理, 如有病情变化, 在计划表中记载病情变化, 并转介医生处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 2. 1 手术前干预 ①心理干预:术前心理评估, 采用作者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收集资料分析, 针对患者心理需求与反应, 消除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a.成功病例现身说法;b.观看造口人联谊活动DVD;②术前常规禁食、备皮、肠道准备生活;③术前访视造口定位。
1. 2. 2 手术后干预 ①造口监测:评估、测量、记录;②造口护理:示范裁剪造口袋及贴袋、避免造口周围皮肤损伤;
③健康教育:预防造口并发症, 饮食多样化、旅游、性生活、工作;④术后训练:造口定时排便习惯。
1. 2. 3 出院后延续护理 ①建立随访档案资料;②造口门诊、随访:电话、上门追踪随访;③造口人联谊。
1. 3 观察指标 ①观察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造口狭窄、脱垂及周围皮肤皮炎;②自我护理能力:造口护理、并发症的预防;③心理量表评价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恐惧、自卑;④造口人对ET的满意度。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28例, 多于对照组的11例(P<0.05)。见表1。实验组造口护理及并发症预防例数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实验组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的例数少于对照组, 对ET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 1 我国每年因肠道疾病如恶性肿瘤,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肠道复合外伤等原因而行永久性肠造口手术预计有10万以上患者, 累计超过100万人, 且今后有增加趋势[2], 造口治疗师(ET)是指负责腹部肠造口的护理, 预防及治疗肠造口并发症的护理, 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咨询服务, 包括心理, 康复护理及各种慢性伤口处理, 失禁患者护理以及使上述患者完全康复为最终目的的专科护士, 目前为数甚少, 全国共约700名, 地域分布不匀, 社区服务体系并不完善, 有限的人力资源难以满足广大造口人的健康需要。一般护理人员又苦于缺乏该方面的专业知识, 造成出现造口并发症就有苦无处诉求, 严重影响造口人的生命质量。广东粤北山区地理位置较偏僻, 多数人对造口不熟悉甚至未听过何为造口, 造口人不敢透露自己的身体特殊, 造口用品只选择简单低廉的品牌与款式, 出现造口问题只能做隐蔽的简单处理或向医生简单咨询, 得不到造口专业、系统、连续的护理。所有造口人接受的是传统的护理模式, 即手术时未曾开展造口术前定位, 疾病转归出院后造口维护不到位, 用品选择指导局限, 出院回访缺失, 存在缺乏专业水平指导造成有问题无可依, 从而出现诸多造口并发症及心理障碍, 社区并没建立为造口人专业服务机构, 医院也未建立专门的造口随访信息系统, 使造口人信息不能归纳掌握, 无法统计造口人数、生活质量以及造口并发症等信息资讯, 由此为提高造口护理及健康教育水平, 减少并发症, 而规范肠造口护理模式, 需有专业的护理人员主导。
3. 2 国外造口人的社区服务体系已完善, 有互联网平台, 医院及社区开设造口门诊, 由ET坐诊或上门服务为造口人解疑排难, 纵多的优质先进的造口用品供造口人选择, 造口人并自发成立团体自助组织, 如造口联谊会, 造口人协会, 中国香港造口人协会是香港首个注册的患者自助组织, 于1979年由一群造口人在社工及医务人员协助下成立, 为造口人提供公众教育, 支援性服务, 分享经验及交换资讯, 他们并公益活动于各个医院为即将做造口术的患者现身说法, 他们勇敢而阳光。ET在其中承担教育者角色, 并为造口人建立终生教育服务档案。
参考文献
[1] 徐华萍.家庭“造口人”的护理.全科护理, 2012.6(10):1625.
[2] 喻德洪.我国肠造口治疗的现状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6):415-417.
[收稿日期:2016-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