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治肺结核合并咳嗽变异型哮喘36例临床分析探索构架

2019-04-08唐林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疗效

唐林

【摘 要】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合并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方案及作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共36例,选择单纯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共36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的痰菌阴转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均在治疗后的4~19天内症状改善,出院前全部患者的病情控制良好。结论:初治肺结核合并咳嗽变异型哮喘采取积极抗痨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改善哮喘病情,提高结核治愈率,也提示哮喘并不会影响初治肺结核抗痨治疗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治肺结核;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259-01

肺結核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并且疾病的治疗难度大,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结核病防治计划的不断推进,该病的整体发病率呈现出了一定的下降趋势,但每年仍有数以万计的新增病例[1]。另外一项临床研究发现,肺结核患者出现哮喘的概率更高,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哮喘的常见类型,被称为不典型哮喘,主要以咳嗽为主,容易被漏诊和误诊[2]。若不能及时发现,则会进一步发展为典型哮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对症处理,做好疾病的监督和控制,值得患者的预后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现对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共36例,选择单纯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共36例,试验时间2016年10至2018年12月。观察组中男18例,女18例;患者的年龄在20~50岁,平均年龄为(36.77±4.37)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在22~60岁,平均年龄为(36.91±4.39)岁。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全部患者均经细菌学检查,确诊为肺结核,并且均为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均合并咳嗽变异型哮喘,并处于急性发作期,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均显示阳性;均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近两周均未使用过其他治疗药物者;肝肾功能异常者;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合并内分泌系统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者;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中途退出试验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痨治疗,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要参考《全国肺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需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接受全程治疗,一般对于初治肺结核患者而言,可在2~4周治疗后使传染性完全消失,因此必须要指导患者完成全程治疗,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使患者务必能明确结核病治疗的必要性,同时也需要做好疾病传染的控制工作,预防病原菌扩散。观察组对于哮喘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选用的是丙二酸倍氯米松,每天3至8ug,可分2-3次吸入,对于合并气促的患者,也可适量使用氨茶碱和β受体阻断剂,待患者症状好转后停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痰菌阴转情况,以及观察组的哮喘治疗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痰菌阴转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痰菌阴转35例,对照组中痰菌阴转34例,两组的痰菌阴转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良好,均无复发病例。

2.2 观察组的哮喘治疗情况 观察组患者均在治疗后的4~19天内症状改善,胸片检查显示炎症消退,出院前全部患者的病情控制良好。

3 讨论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肺结核会引起气道慢性炎症,可能会加重哮喘症状,如果在肺结核感染的基础上再次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可极大增加哮喘发病率,二者同时发病后的症状并不典型。肺结核的部分临床症状容易与哮喘相混淆,因此当患者同时出现肺结核与哮喘时,容易出现疾病误诊、漏诊现象,极大的提升了疾病的治疗难度[3]。目前认为本研究通过对肺结核合并哮喘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首先指导患者进行2-4周的抗痨治疗。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对于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采取积极的抗痨治疗有助于促进疾病治愈,而全程规范治疗的治愈率高达96%以上,因此治疗期间需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使得患者能够完成全程治疗[4]。哮喘治疗选用的糖皮质激素为丙二酸倍氯米松,该药具有广泛的抗炎作用,是治疗哮喘的常用药,进入体内后,可有效抑制气道内的炎性反应,抑制气道内炎性因子释放,缓解患者的气道阻塞症状[5]。另外本研究同时使用了β受体阻断剂,主要的目的也是改善呼吸道阻塞症状,扩张支气管,预防低氧血症和呼吸抑制。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改善气道阻塞症状和炎性反应,有助于预防患者的肺功能进一步损害,而配合有效的抗痨治疗,更有助于提升结核病的治疗效果,促进痰菌痰菌阴转,而哮喘并不会影响初治肺结核抗痨治疗的有效性。总之,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预防结核病进一步传染,全面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黎家齐, 梁永祥, 廖龙生, et al. 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 2017, 38(5):835-837.

[2]商明群. 40例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结核的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 2014(33):7377-7378.

[3]邝浩斌, 汪敏, 邝小佳,等.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超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的临床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6):660-662.

[4]黎家齐, 梁永祥, 廖龙生, et al. 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 2017, 38(5):835-837.

[5]钟欣, 齐悦.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影响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52):10388-10388.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