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

2019-04-08胡德尧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应用效果

胡德尧

【摘 要】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2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上显示的椎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增生情况进行观察检测;并将这患者与对照组中的21例未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观察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组)中有4例椎动脉正常者,7例横突孔异常者,11例钩椎关节增生者,非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对照组)中有14例椎动脉正常者,7例横突孔异常者,6例钩椎关节增生者。结论: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较好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椎动脉型颈椎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36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242-0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头痛、耳鸣、听力减弱和视力障碍等,其诊断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是新出现的一种发展较快的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和三维CT血管成像进行分析,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选取我院近一年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2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上显示的椎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增生情况进行观察检测,并将这患者与对照组中的21例未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观察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中有男患者16例,女患者5例,年龄21~73岁,病程为5个月~19年。观察组患者中有发作性眩晕者21例,有颈椎病一般症状者20例,有椎旁压痛者18例,有自主神经症状者16例,颈椎X线片示颈椎退变者20例。

对照组共21例非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11例,年龄27~73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头痛待查5例,眼肌麻痹待查3例,颈部肿物1例。

1.2 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GE Optima CT660 机对患者进行检测,检测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首先对患者进行定位像的扫描,并行常规平扫,扫描范围从外耳道水平至主动脉弓水平,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延迟20s后开始扫描,扫描范围同平扫,扫描时间为9~13s,在平静呼吸状态下自头侧向足侧扫描,一次完成。整个检查过程约3~ 5min。将所有图像传送到GEAW 4.2工作站上进行处理,主要内容包括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及血管分析等,通过多角度分析图像来观察患者的病情。

1.3 观测指标 分别对轴面和重建图像进行观察,明确椎动脉横突孔以及钩椎关节等的病变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近似正态分布计量指标 (x±s)表示,采用x^2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椎动脉三维重建图像结果 观察组中椎动脉表现正常者4例,管腔变细者7例,均为单侧椎动脉变细,其中右侧变细4例,左侧变细3例;走行异常者1例,出现在右侧;血管硬化2例;管腔局限性狭窄4例;血管走行迂曲3例,均表现在双侧;未发现椎动脉血管闭塞的患者。对照组中管腔变细者均为单侧椎动脉变细4例;走行迂曲者3例;其余的椎动脉未发现异常。两组中血管正常、局限性狭窄出现比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管腔变细走行异常、血管硬化及走行迂曲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椎动脉直径的测量 观察组和对照组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横突孔观察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左右两侧横突孔横径、矢径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椎动脉解剖学观察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表现为双侧椎动脉由C5横突孔进入,观察组组椎动脉表现为左侧椎动脉管腔局限性狭窄,对照组左侧椎动脉管腔变细,其他解剖学的异常并未发现。

2.5 钩椎关节增生观察结果 观察组中11患者共有36例鉤椎关节增生,以C4~C7增生最为常见,增生的钩椎关节中32例为轻度增生,3例为中度增生,1例为重度增生;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共有19例钩椎关节增生,其中只有1例钩椎关节表现为中度增生,其余均为轻度增生,未见重度增生。

3 讨论

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一种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在椎动脉相关疾病的诊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也具有其局限性,只有全面分析多种因素才能将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发挥至最大。

参考文献

[1]周殿阁,刘海鹰,高健,等.MRA与DS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0):587-590.

[2]武新英,杨小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2(1):23-25.

[3]朱岩,胡非克,郭树章,等. CTA与DSA在椎动脉检测中的对比实验研究,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23):1803-1805.

猜你喜欢

椎动脉型颈椎病应用效果
小针刀配合温胆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观察中医多途径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