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

2019-04-08熊春丽杨文丽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教育

熊春丽 杨文丽

【摘 要】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年以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按照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实施分组,分为观察组,组内包括90例患者,和对照组,组内也包9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在健康教育干预实施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管理、自我护理信心和自我护理总分,评估结果相当,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健康教育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以上各项自我护理行为评分,都要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高,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能力。

【关键词】自我效能理论;健康教育;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

【中图分类号】 R19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212-0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病程较长的疾病,且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中[1]。因此,患者是否能够具备良好的自我护理行为,对于患者的是否能够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心力衰竭症状,减少其住院次数,具有重要的意义[2]。为了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能力,我院引入了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选取2018年1年以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按照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实施分组,分为观察组,组内包括90例患者,和对照组,组内也包90例患者。观察组90例患者中,包括48例男性和42例女性,患者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9.3±4.5)岁;组内包括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25例、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患者49例、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16例。对照组90例患者中,包括46例男性和44例女性,患者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68.7±4.8)岁;组内包括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28例、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患者45例、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等数据分布情况,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1.2 临床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如下:

1.2.1 一对一个体交流 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一对一个体交流,主要的交流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日常运动锻炼方案,就以上方案与患者進行交流和探讨,并帮助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锻炼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让患者参与到自己的治疗方案和锻炼方案的选择当中,从而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和运动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同时在一对一个体交流过程中,要为患者持续提供相关的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知识,并向患者传输一些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康复的因素,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3]。

1.2.2 强化健康教育 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对患者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坚持遵医嘱进行饮食、锻炼和用药的重要性,并告知患者在康复期间需注意的一些注意事项。同时要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时进行心理指导。并在每一次的面对面健康教育过程中,需对患者的遵医嘱用药、锻炼和饮食执行情况进行理解和监督[4]。

1.2.3 分组讨论 将科室内的患者与医生进行分组,每组均包含若干患者和数名医生,在组内让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生之间,进行交流,并鼓励患者的家属积极参与到其中。组内交流讨论的内容包括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控制、保健和护理经验,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患者也可以向医生提出关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实施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促进健康教育干预的不断完善。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结果以P<0.05为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运用中文版《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量表》[5]对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行为能力进行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在健康教育干预实施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管理、自我护理信心和自我护理总分,评估结果相当,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健康教育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以上各项自我护理行为评分,都要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高,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估数据见表1:

3 讨论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 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02):98-122.

[2]李冬静,李冬梅,邢凤梅,等. 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1704-1706.

[3]吴长丽,赵跃武,唐丹.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11):861-863.

[4]仇静波,汪小华,李伟,等.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的 meta 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16-919.

[5]陈娟,赵书娥.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3):360-364.

猜你喜欢

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教育
舒心通脉组方治疗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与药学监护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