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措施探讨

2019-04-08徐慧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护理

徐慧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46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176-01

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不典型,容易发生心衰、肺水肿、室壁瘤、心室破裂、水电解质失衡及院内感染等并发症。老年AMl患者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较多,再梗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高[1]。现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护理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3.9±2.5)岁。心绞痛持续时間延长,超过30min,患者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躁动不安、濒死感,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多数老年AMl的表现不典型,较少有心前区疼痛,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的高龄老人可无胸痛,老人可表现为牙、肩、腹等部位的疼痛,而较多的则有气急、疲劳、衰弱、胸闷、恶心、头昏、休克、意识障碍等表现。

1.2 护理 (1)病情观察:任何怀疑心肌梗死的病例都应严密心脏监护,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5~7天,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和心功能的变化,每1~2小时测量并记录血压、脉搏和呼吸[2]。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随时监测血清酶及生化检查,了解患者血电解质、血气分析、心肌酶学改变。(2)休息与活动:急性期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允许患者坐床边椅。24小时后:患者可以看电视,但电视节目内容应不引起患者紧张与激动;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在患者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患者自理部分生活活动如协助患者洗漱,进餐,逐渐过渡到床边活动;若有并发症,则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5~7天:病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做医疗体操;在帮助下如厕、洗澡,试着上下一层楼梯等。第2~3周:可试着康复训练或出院;康复训练前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进展、心肌梗死的面积及有无并发症等;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疼痛,安静时心率低于100次/min,无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时,可进行康复训练[3]。第6周后:可每日步行1~2km、打太极拳等。(3)饮食护理:第1天进食流质。第2~3天以流质为主,逐步进食稀饭或面条等半流质。第3天可吃软饭。病情好转2周后可进普食。(4)排便护理:评估排便情况:评估排便的次数、形状;平时有无习惯性便秘;是否服用通便药物。通便措施:保持体位舒适,床边以坐便器替代便盆;排便时提供隐蔽条件,如屏风遮挡;一旦出现排便困难,使用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但急性期禁止灌肠,以免因排便次数增加而加重心脏负担;应激状态时,采用松弛疗法减少刺激[4]。预防便秘: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的摄入,每日:800g左右;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摄入足够液体(2000ml/d);无糖尿病者每天清晨给予蜂蜜20ml加温开水同饮;顺时针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无腹泻时常规应用缓泻剂;适宜运动;养成规律排便习惯。(5)用药护理:极化液:应用时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注意有无头晕、乏力、肾功能损害等。酶抑制剂;用药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血压、血清钾浓度和肾功能;从小剂量开始,几天内逐渐加至耐受剂量。溶栓剂、抗凝剂: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包括皮肤黏膜出血、血尿、便血、咯血、颅内出血等;密切观察有无头痛、意识改变及肢体活动障碍;注意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是否有低血压;及时发现脑出血的征象;注意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发生;一旦出血,应紧急处置;胃肠道出血、严重的高血压、近期内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发生前1个月以内进行过外科手术的患者一般不主张进行溶栓治疗[5]。洋地黄类药物:急性心肌梗死后24小时内尽量避免使用;长时间使用注意观察有无黄绿视、复视、腹泻等副反应。(6)心理护理:安置患者于冠心病监护室(CCU),向患者介绍CCU的情况及心电监护仪的作用,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向患者讲明住进CCU后病情的任何变化都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下,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最终会转危为安,以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简明扼要的解释疾病过程与治疗配合,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

2 结果

本次研究50例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46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

3 讨论

血栓是冠状动脉阻塞最常见的原因。老年心肌梗死的发病诱发因素较中青年有差异,缺乏体育锻炼及社交活动是老年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老年心肌梗死常可在休息或睡眠过程中发生。本研究中,5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大部分主诉疼痛消失或减轻,活动耐力增强,活动后无不适应,能够描述预防便秘的措施,未再发生便秘,均未发生并发症。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56例护理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22):124-125.

[2]罗柳芬.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3,(14):442.

[3]姜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与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229-230.

[4]付春.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325-326.

[5]武桂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72-73.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