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护理干预

2019-04-08杜禾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护理体会

杜禾芳

【摘 要】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42例患者溶栓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47%,溶栓后NIHSS评分(21.34±4.1)分低于溶栓前(36.42±3.6)分,且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248.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144-01

脑卒中俗称为中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其中有60%~80%的患者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也不断上升,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征,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轻则影响患者生活,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当前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为溶栓治疗,首选溶栓药物为阿替普酶,但是在溶栓治疗过程中,还应该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一般资料选自云南省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42例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短于4.5h,脑功能损害体征持续时间超过1h,其中男性患者共26例,女性患者共16例,年龄跨度为51~78岁,平均年龄为(63.2±3.8)岁。

1.2 方法

1.2.1 溶栓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根据阿替普酶的浓度计算用药总量,第一阶段静脉注射10%的阿替普酶,第二阶段将剩余药物应用等渗盐水将其稀释成浓度为0.2mg/ml的溶液,于1h内静脉滴注完,溶栓后1d对患者进行检查,确定患者颅内无出血后可服用阿司匹林,每日100mg,连续服用10d。

1.2.2 护理干预。(1)溶栓前护理。将患者送至病房后,妥善安置好患者,立即监测患者心电、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尽快给应用留置针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考虑到病情发展较快,护理人员还应该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耐心告诉患者该疾病发病机制以及静脉溶栓治疗的意义,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2)溶栓中护理。护理人员应该现配阿替普酶,在溶栓前检查并记录患者的血压、神志、瞳孔、四肢肌力等等,保持心电监护24h运行,并记录好应用阿替普酶的时间,其中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血压禁忌标准为收缩压>185mmHg或者舒张压>110mmHg。在溶栓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守护在一旁,若患者烦躁不安可适当给予约束。在溶栓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输液部位有无血肿、水肿、药液外渗等,观察患者大小便颜色、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痰液颜色等等,一旦发现有出血征象时要立即通知医师。(3)溶栓后护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出血,护理人员应该重点观察伴有恶心、呕吐、肢体障碍、意识障碍的患者,分析其是否脑出血,一旦确定要立即通知医师处理。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道、鼻腔、消化道、泌尿道等是否存在出血倾向。严格控制探视人数,为患者营造安静的环境,提醒患者多食用低盐、低脂的流质食物,并定时按摩下腹部,以防便秘。除此之外,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初期卧床患者可以在病床上进行被动运动,以便肌肉萎缩或者变形,若患者失语,应加强其语言康复训练,鼓励患者进行站立、平衡、更衣的训练。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判定标准包含:将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意识清醒判定为治愈,将患者临床临床症状和提升有所改善,意识比较清醒,但生活依然无法自理判定为有效;将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变,且有恶化的趋势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于患溶栓前和溶栓24h后应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评定患者神经缺损情况,总分为42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神经缺损的症状越严重[1]。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借助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患者例数以n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x±s)和(%)表示,用t和x2统计,当P<0.05时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分析 42例患者在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治愈22例(52.38%)、有效16例(38.09%)、无效4例(9.53%),总有效率为90.47%。

2.2 两组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对比 溶栓前,NIHSS评分为(36.42±3.6)分,溶栓后NIHSS评分为(21.34±4.1)分,由此可见,经溶栓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且P<0.05。

3 讨论

脑卒中主要是指患者脑部因血液发生循环障碍,引起脑血管阻塞或者破裂,最终引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者障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脑卒中最常见类型,患者在确诊后需要立即进行溶栓治疗,主要是恢复患者脑梗塞的脑部区域功能,改善患者预后。而临床上常用的溶栓药物为阿替普酶,阿替普酶属于一类血栓溶解药物,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共由526个氨基酸构成,阿替普酶能够通过赖氨酸残基和纤维蛋白结合,直接激活和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并且阿替普酶能够选择性地激活纤溶酶原,不会引起出血的并发症,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疗效显著。但是因为溶栓治疗本身是一项动态治疗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确保溶栓顺利完成,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

在本文研究中,在對4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溶栓前评估患者病情,实施心理干预,配好药物,在溶栓中加强监护,保证患者溶栓治疗安全性,在溶栓后,注意预防各种并发症,指导患者参与康复训练,从而提高了溶栓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曹霞.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护理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2):156+158.

[2]杜凤拖,张瑞玲.细致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疗效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9):263-264

猜你喜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护理体会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与临床研究
求助者中心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焦虑的护理分析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
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