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菌性腹泻的80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2019-04-08漆兆李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检验

漆兆李

【摘 要】目的:对细菌性腹泻患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在我中心就诊的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对象,收集患儿粪便标本实施病原微生物检验,并开展药敏试验,观察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相关药品耐药性。结果:80例患儿共检出病原微生物77株,检测阳性率为96.25%。其中沙门菌37株,志贺菌16株,弧菌9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8株,其他病菌7株,沙门菌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其他病原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门菌、志贺菌、弧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以及其他病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均有一定耐药性。结论:细菌性腹泻患儿以细菌感染为主,且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性增强,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通过病原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关键词】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071-02

细菌性腹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综合征,其发病原因较多,尤以病原菌感染为主,且在儿童中最为常见。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性问题逐渐显现。针对不同病原菌,采用较为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有助于防止药品的浪费,实现对症治疗。因此,积极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对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予以回顾。

1 治疗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中心就诊的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对象,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为6个月~7岁,平均年龄(3.81±0.49)岁,病程为2~7d,平均病程(3.64±0.27)d。所有患儿均符合《国家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中对细菌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改变症状,部分患儿伴有恶心、发热、呕吐等。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发腹泻的患儿、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儿、治疗依从性不足患儿等。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对治疗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检验方法 (1)病原菌检测。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操作要求,对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进行粪便标本采集。检验人员将80株粪便标本涂片加以检验,并选取SS培养基,于室温下培养20h,将SS琼脂平板中培养的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反应。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根据生化反应和血清凝聚试验对病原菌分类,如志贺菌、沙门菌、弧菌等。

(2)药敏试验。选取头孢哌酮、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等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液体培养细菌后涂布在培养基上,室温条件下连续培养18~24h,检测抑菌圈直径,根据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测定药物的敏感性。

1.3 觀察指标 (1)病原菌构成。观察80例患儿粪便标本中所检测出的病原菌,分别计算不同种类病原菌占比。(2)药敏试验结果。观察不同病原菌对相关药物的耐药性。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构成及占比 80例患儿共检出病原微生物77株,检测阳性率为96.25%。其中沙门菌37株,志贺菌16株,弧菌9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8株,其他病菌7株,分别占48.05%、20.78%、11.69%、10.39%、9.09%,沙门菌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其他病原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药敏试验结果 沙门菌、志贺菌、弧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以及其他病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均有一定耐药性。见表2。

3 讨论

细菌性腹泻是儿科中常见的疾病,该病起病急,带有传染性,患儿可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大便呈水样或黏液样症状,部分患儿伴有恶心、发热、呕吐等。细菌性腹泻具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为数小时至一周,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转化为慢性细菌性腹泻[1]。

目前抗生素已经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尽管抗生素在快速抑制病菌方面具有优势,但是抗生素滥用问题也日益突出,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变异出更多新型的致病菌亚型。而临床针对儿童细菌性腹泻主要是采用抗生素治疗以达到抗细菌、抗感染的目的[2]。包括沙门菌、志贺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等都是引发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例如志贺菌主要感染人群为2岁以上儿童,病菌侵入机体后潜伏期长,导致体内菌群发生紊乱,进而引发细菌性腹泻。所以明确患儿感染的病原菌是对症治疗的基础。细菌性腹泻的预防应注意加强儿童卫生管理,勤换衣物,经常洗手,定期消毒,尽量切断传播途径,降低感染风险。

本研究中80例患儿检出的病原微生物包括沙门菌、志贺菌、弧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等,且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均存在一定耐药性。可见及时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及药敏试验,才能进一步选取敏感的治疗药物。而且临床实践中病原菌极易发生变异,不同医院常见病原菌、院内感染情况存在差异,对于细菌耐药性应当区别而论,故药敏试验尤为必要。医生在细菌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中,应当严格遵循检验流程,明确患儿所感染的病原菌以及耐药情况,选取适合药物,从而帮助患儿尽快恢复。

参考文献

[1]林高平,肖勍,邹立新.儿童细菌性腹泻86 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8):963~964.

[2]李英.病原微生物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9):976~977.

猜你喜欢

检验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苯中水分的检验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提高检验效率 保证食品安全
关于计量资料中的t检验
关于计量资料中的t检验
“物质的检验”知识总结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关于计量资料中的t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