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2019-04-08李青
李青
[摘 要]新会计制度的颁布使得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保证农村经济的发展、创新、改进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模式,就成为必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得新会计制度的实际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文章就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农村财务;财务管理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9.09.040
1 农村财务管理的模式
1.1 “村财村管”模式
要想深理解“村财村管”模式,就要知道传统的“村账村管”模式,“村财村管”模式是对“村账村管”模式的继承,这两种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在老百姓看来,“财”代表看得见的现金,而“账”是各种凭证、报表和账簿,只要掌握了“财”,就完全把握了整个财物管理主动权和自治权。“村财村管”模式是“强管财弱管账”,而“村账村管”模式是既管“财”又管“账”。
传统的“村账村管”是由本乡村委会通过聘请财务人员而从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會计管理工作。被聘请人员虽然只对村委会负责,但也要接受乡镇财政所的指导和监督。[1]被聘请人员所要做的内容既包括本村的原始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也包括各种钱财,高度体现了村委会的自治。“村财村管”模式是将“账”的管理权上移,与“村账村管”相比,它从制度上提升了乡或镇一级对村委会财物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乡村财物管理的地位。
1.2 农村会计委派制模式
改变农村会计的管理权限和强化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农村会计委派制的实质,也就是说,农村会计委派制是将原本由村委会直接聘为会计人员的模式,改为通过乡(镇)政府部门统一委派、负责会计人员的考核、任免、管理工作,让会计成为独立于村干部的存在,以便强化会计监督的一种管理体制。
农村会计委派制又被分为直接管理和联村异地委派式两种模式,直接管理模式是由乡镇政府、县级财政部门按照“三公”(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联合组织公开招考工作,选拔财务会计人员委派到某些村任职。联村异地委派模式是在几个联合村里,选拔、委派财务会计人员去异地任职,并会定期轮换,被委派人员的考核、工资福利等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2]
直接管理模式的弊端是忽略了被委派人员的任职回避问题,如果被委派人员就职于自身生活居住的村子,那么容易被村民情面影响造成原则问题。而联村异地委派模式,虽然不会出现碍于情面的问题,但是如果村里人比较排外或其他原因,那么会给被委派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1.3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模式
会计委托代理模式是为农民和村集体提供成本核算等记账服务以及有关财务公开的各种信息,是乡(镇)经管部门受村委会委托对乡村财务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村民自治的传统意识之上,尊重了全体村民以及村委会的意愿,被大部分农民和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会计委托代理最大的创新点是实行“委托”,解决了制度的合法性。
1.4 “双代管”模式
“双代管”模式的前提是不改变农村财务所有权和支配权,从而实行乡(镇)和村两级分工协调、共同管理的村财乡管或村账乡管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3]“双代管”模式是对“村财乡管”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模式的调整和集权,无论是从会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会计档案管理方面,还是从账目审批程序、会计核算方法等方面,都比之前的财务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发展。
2 新会计制度下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监督,财管模式与经济发展相冲突
由于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程度上的冲突,从而导致农村财务管理水平下降,而管理水平不够的财务管理模式又对农村经济发展不利。研究结果显示,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是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之一。很多乡镇缺乏对农村的监督管理,村子里也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农村出现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
2.2 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财务管理工作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模糊、农村经济发展制度不健全,从而导致政府推出的许多政策无法合理使用,也难以把新会计制度的实际优势发挥完全。[4]例如,农村企业经营收入是否要缴纳增值税、农村集体资产是否可以抵押等问题,都为农村财管模式增加了难度。还有很多农村领导人法律意识薄弱、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财务会计管理的认知停留在记流水账的概念中,甚至对农村企业或集体资产采取强制支配态度,从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上不去,农村财务管理出现诸多问题。
2.3 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混乱滞后
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先后出现了“村财村管”模式、农村会计委派制模式、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模式、“双代管”模式等多种模式,不同的模式在不同地区有不一样的作用,例如,“双代管”模式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管理、保护集体资产不受侵害等方面有显著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弱化财务管理职能、财会人员依附性强、独立性差、不能很好地发挥财务监管职能等问题,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的改变下财务管理模式没有更好的支撑。
2.4 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些农村没有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有些虽然建立了制度但没有落实在生活中。很多财务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不熟悉,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又不认真了解、执行财务制度,使得农村资金的使用、分配、筹集等情况无法真切实际地反映出来。
3 完善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措施
3.1 加强农村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建立健全农村财务定期核查和审计制度,结合年度财务审计和季度财务核查,重点检查村级财务的收支情况是否真实、合法,公开核查、审计使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专项资金等收支情况,达到国家推行财务公开制度的作用。
3.2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农村的积极发展相关联。在新会计制度下,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财务管理经验,才能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作用。要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对农村领导干部严格要求,通过对干部的选拔、考核、培训增强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认知。同时要培养财务会计人员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意识,严格根据会计制度及时准确核算、分析财务数据、规范财务基础工作,以便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
3.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探索、建立农村财务管理新模式
在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革下,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暴露了很多新的问题和矛盾,面对这些问题,要求政府等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农村发展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例如,对于经济发达的新农村,可以把会计管理工作服务市场化,而对于大部分农村来说,会计为委派制其实是更合适的,不仅加强了财务的控制管理职能,还对区域经济的指导性分析提出了保障。并且要根据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对农村现金、费用开支、农民负担款项以及财会账目进行严格管理。
4 结 论
近年来,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村正常的经济秩序,政府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对农村财务管理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改进以及完善,尝试、推广了一些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另外,为了及时发现并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要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提高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艳杰.新会计制度下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商论,2018(6):123-124.
[2]陈林波.新会计制度下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改革探究[J].南方农业,2018(20):102,104.
[3]李天顺.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农家致富顾问,2017(14):124.
[4]文福海.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