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培育有竞争力的学习者
2019-04-08顾振伟
顾振伟
【内容摘要】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要努力转变教师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着力课程建设,拓宽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学习者。
【关键词】数字化 开放化 多样化 国际化
21世纪是“知识高速迭代,世界剧烈分层”的时代,对知识的获取方式与驾驭能力,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由信息、知识和创新为主导的高速发展的世代,教育改革必须与时俱进。那么,新世纪背景下的学习与过去比有哪些新特征?面对新特点、新挑战,学校该如何培育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学习者?下面结合星港学校的案例,谈谈教育者的思考和实践。
一、当“翻转”遇见“易加”——学习环境数字化
【案例】互动教室里,陆纪燕老师正在开设地理会考复习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节课将翻转课堂模式与园区易加平台完美融合,全园区的教师都可以在线观看。
课前,陆老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考点》微视频完成“课前任务单”。课堂上,首先针对任务单的知识进行快速检测。接着进行三组训练,学生通过平板在易加平台上传答案。根据实时统计的结果,传统的老师讲评被学生热烈的讨论、质疑和释疑取代,老师则退居幕后,成为学生思维的点拨与引导者。学生频频上台,对着地形图“指点江山”,并接受其他同学的疑问挑战。最后,学生变身“出题老师”,就某张地形图共同拟制考题,深化了对考点的理解与掌握。整节课不仅被录制,更通过易加平台同步共享,实现了一课多人听、多人评的即时教研。
【解读】目前的中小学在校生,是21世纪出生的“数字土著”,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信息技术广泛接纳。随着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学习工具、学习平台、学习资源的极速发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越来越多地被数字化环境所“包围”。
针对学习环境数字化的特点,星港教师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成为园区“翻转课堂”课程培训基地。在翻转课堂内外,学生是自己学习的船长,他们需学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不断练习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從而成为自主学习者和终身学习者。学校大力推进园区教育“易加互动”平台的校级应用。师生们课前利用平台自主学习,课中进行互动直播,课后还可以回看。翻转课堂模式与园区易加平台的完美融合,帮助星港三个校区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带领师生突破教与学时空的双重限制。
21世纪的学习者不仅要与人相处,还要学会与机器和人工智能相处。信息、媒体和技术素养缺一不可。星港学校新媒体中心,改变了学校微信公众号只侧重宣传的传统,把它打造为师生、家长互动学习的新平台。“悦读”栏目,师生诵读中英文经典或自己写的美文,已推72期。“闲话苏州”栏目,学生讲苏州话,保护传统。“星萃家庭微课堂”指导家庭教育。“心港”栏目,引导孩子们关注校园内外。借助星港新媒体平台,学生激发了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体会到学习成就感,促进更长远的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二、只留清气满乾坤——学习课程开放化
【案例】去年教师节,星港跨学科STEAM课《流体艺术》将“艺术的清流、科学的清流、文学的清流”完美融合,网络播放点击量破10万。
当开水倒入干冰,瞬间雾气翻涌,全班同学集体喊“哇”。当一幅普通的纸张从水里捞起时,神奇美丽的图案独一无二,全班同学又是集体惊叹。当飞花令之后,一幅当场书写祝福教师的作品“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和同学们创作的流体画一起贴上墙时,又引来众人啧啧赞叹。此堂课,通过实验、绘画、朗诵、书法、舞蹈等手段,不仅让学生记住了“流体”这种物理现象,而且对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有了发自心底的感知。这节课被网友称为“教学界的一股清流”。
【解读】新世纪,学校课程改革的开放度提高。课程目标根据社会变化、学生背景、社区情况等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向跨学科和整合化方向发展。课程实施校内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专兼职教师、互联网教学提供者、家长、学习社区成员等共同构成了新型学习共同体。
星港学校建有“科技与生活”省级课程基地,“神奇的声音”、“虚拟机器人”、“奇妙的物质世界”、“有趣的生物”四门主干课程,将科技与生活紧密联系,以实验和实操为主要手段,横跨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多学科。《流体艺术》这节课是“奇妙的物质世界”课程中的一个单元,又整合了美术和语文学科,是典型的STEAM课程。它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外直播,起到了很好的科普效应。学校还开设“创造发明”、“三模制作与竞技”、“机器人”等拓展课程,校内校外相结合来实施。园区迈柯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每两周来学校给孩子们上木工、金工课程。我校孩子和家长走进企业,开展雅培家庭科教公益项目。
“科技与生活”只是学校“星萃课程”图谱中的一颗星。学校坚持儿童立场,开放办课程,“星萃课程”涵盖心理与成长、道德与生活、公益与生活、艺术与审美、科技与生活等九大门类。“生本、生活、融通”成为三大特质。
三、小发明登上大舞台——学习方式多样化
【案例】李心宇同学平时善于观察,乐于探究。一次全家出游半个月归来,发现家里马桶清洁剂溶解了很多在水里,非常浪费。她又联想到当频繁使用抽水马桶时,清洁剂来不及溶解,冲出的水几乎是透明的,没有发挥清洁剂应有的作用。于是,她开展立项研究。通过多次检索文献、绘制图纸、实验论证修改,终于制作成可以定量供给马桶清洁剂的装置。该装置能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成本低廉,方便可靠,既可以在设计马桶水箱时置入水箱中,也可以在已有马桶中进行升级安装。该作品在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创意类一等奖,又获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最高荣誉“市长奖”。
【解读】新世纪,学习方式多样化。除传统教授式学习方式外,项目学习、体验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在课堂内外不断流行。自主、合作、可选择、跨界融合成为新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
李心宇的创造发明就属于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研究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也正是我们培养21世纪学习者的模式——T型学习。T的一横是学习的宽度,一竖是学习的深度。宽度有时会决定深度,关键找到宽专结合的那个承载点。李心宇同学平时对于“科技与生活”系列课程就十分感兴趣,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这次旅行归来的发现,就是触发其深入研究的那个点。
在人文学科,星港学校也注重学习方式多样化。如体验式学习“天平山探古访幽”获苏州市中小学生“看《苏州史记》,走读苏州”主题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评比一等奖。孩子们在小组合作、实地体验中,实现了语文、艺术、体育、科学学科的跨界学习。
四、夏令营里学做世界公民——学习视野国际化
【案例】 2015暑假,来自波兰、印度尼西亚、越南、埃及、马来西亚的5个海外志愿者们和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中方志愿者,在星港开展了“幸福微梦想”的主题夏令营。
学生被随机分成5个小组,在5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者与中方志愿者的带领下围坐一圈。他们通过知识与趣味的课程,在游戏互动与经历分享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英语水平、交往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马来西亚志愿者说:“人活着就有梦想。学生们积极参与和热情学习的态度让我想起学生时代。我从学生们的身上看见了他们对待世界的好奇心,想了解更多的进取心。我希望透过这次夏令营能够让学生知道更多,在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之余也更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我会继续志愿活动,努力把正能量散播給全世界。”星港学生叶文轩告诉记者,通过夏令营活动,知道了世界文化是非常多元、美好的,希望将来能像大学生志愿者一样,具有世界公民的视野,去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解读】国际化是21世纪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跨文化学习和交流,已成为常态。语言工具、思维方式、文化理解,都需要国际化的视野。
中外志愿者为学生带来了多元文化体验,开阔了视野。星港的志愿者文化十分浓厚,陈亦杨老师在非洲为期一年做志愿者,她又把这段经历分享给了学生。志愿者文化本身就是学习国际的产物。
星港学校每年都要接待新加坡爱同小学和康柏中学的师生来访,都要组织去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国进行研学旅行或中短期浸濡学习。除了走出去请进来的互动之外,学校计划拓宽双语节的内涵和形式,通过外国文化主题研究、中外学生论坛、中外学生网络研修等项目,更经济便捷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拓宽学生视野。
通过以上四个案例,不难看出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课程开放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视野国际化是21世纪学习的新特征。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要努力转变教师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着力课程建设,拓宽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学习者。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