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运动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9-04-08周燕杜敏
周燕 杜敏
【摘要】从“好习惯,好身体,好心态”的角度出发,就当前民办高校运动会举办的形式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民办高校运动会应当是具有群众性、参与性、娱乐性、竞技性等,且结合民办高校体育的特殊性,使民办高校运动会作为一种体育文化而植入校园文化。从民办高校运动会的现状出发,从中发现民办高校运动会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校运会 校园文化 发展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10月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因此,培养身心健康的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使命。运动会的举办是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运动所传递的精神,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高校运动会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高校运动会的发展也从传统的偏重于组织形式和竞赛内容逐渐向集竞技、健身、娱乐和健康为一体的模式。高校运动会的举办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民办高校的体育运动也能展示出高校运动会发展的状况。
本文主要以齐鲁医药学院、青岛滨海学院、烟台南山学院、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山东协和学院、青岛黄海学院等民办院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492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8.4%,为论文提供了详实的数据。通过数量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所统计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民办院校运动会现状分析,为本文提出的发展对策研究提供参考。
二、民办高校运动会的现状
要对山东省民办高校运动会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和调查,首要的条件是要看被研究的院校是否举办全校性的运动会。通过调查了解到山东省民办高校基本都会举办校级运动会,这说明在民办高校中,运动会已被当做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普遍重视。运动会的举办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起到了作用。但是通过对山东省民办高校调查发现,目前民办高校运动会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竞技性:比赛项目传统、单一。目前,民办高校举行的运动会,从参赛的办法、竞赛项目的设定及组织工作等方面,都是依照竞技体育的有关规定来进行的。竞赛的项目多以田径项目为主,这些项目大多局限于跑、跳、投上面,内容单一、难度系数较大,竞技性较强、娱乐性较差。民办高校举办的比赛形式径赛类有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田赛类主要有铅球、跳高、急行跳远等项目。比赛规则设立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不能满足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的需要。
2.局限性:参赛人数少。通过对山东省民办院校运动会的调研,发现民办院校运动会项目重视竞技项目的设立,比赛项目均为田径类项目,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校运动会就是田径运动会的概念。比赛项目单一,缺乏团体项目。导致的后果就是学校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精心组织的运动会变成了少数具有田径专长的学生的展示会,失去了运动会的群体性。
目前,学校运动会由于举办季节、比赛项目、场地及组织工作等主、客观因素,都大大限制了参加项目的学生人数,致使许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没有参加过一次校运动会的比赛。通过对山东省民办高校问卷调查发现(图1),从小学到大学没有参加过学校运动会的学生占71%,参加过1~2次的学生占22%,3次以上的学生占7%。
民办院校运动会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人员会有所变化,与运动会开幕时人山人海的盛况相比,整个运动会的比赛过程,只有参赛的运动员坚持待在运动会场,许多老师和学生把运动会当作节假日,有的提前离开会场、有的看手机、玩游戏,比赛的关注度不高。
3.群体性:群体性项目少。多年来,民办高校运动会从形式到内容,再到组织,几乎都在“学习”国办院校,没有好的创新理念,没有形成民办原先的特色。尽管有些学校在校运会的项目设置上增加了一些全民健身内容,如拔河、单人跳绳跑、多人跳绳、三人绑腿跑、双人运球跑、钓鱼跑、托球跑等,但仍缺乏群体性项目,师生们对参与校运会的积极性呈下降趋势。
4.举办频次:举办频次偏少、时间较短。从山东省民办高校调查问卷中获知:被调查院校均是每年举办一次运动会,参赛范围大多集中在大一学生,比赛时间一般都安排“五一”或“十一”邻近放假前,难于组织。举办时间一般在1.5至2天,依据图2显示,90%的民办高校只举办1.5天,举办时间较短。
5.举办经费:经费紧张。民办高校均是自筹办学经费,没有生均投入。普遍存在办学经费不足,投入到体育经费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影响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学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交的学费。由于经费不足,民办高校举办运动会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学生体育活动的空间的限制和可供选择的体育项目也大大减少,经费问题始终是限制民办高校体育活动开展的瓶颈。
三、民办高校运动会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民办高校运动会与竞技体育运动会有着很大的不同。民办高校运动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树立健身意识、学习体育技能、提高竞争能力、陶冶情操等。一方面,通过校运会促进体育各项目的推广,从而活跃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战胜自我的勇气和决心。
1.民办高校运动会改革的指导思想。从项目的单一性向多样性方向发展。从对山东省民办高校运动会现状调查比赛项目设置来看,可以看到民办高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不够完善、项目单一,有些项目一经设立多年未变,多样化、兴趣度较差。要想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民办高校的运动会,就应该不断完善项目的内容设置。
民办高校运动会比赛项目的设立应该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比赛项目,促进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做到“我运动、我健康”,比赛项目的设定应该在传统的竞技项目的基础上,增加比赛项目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广大师生参与。
2.民办高校运会内容的改革。举办特色显明的体育文化。学校运动会具体内容和安排方式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民办高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优势,结合多年来在发展中形成的传统体育项目,举办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
3.民办高校运动会赛制的改革。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学校运动会是全校性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因此,可以改变由学校团委工会主办、体育教学部承办的惯例。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群团组织作用,如学生会、体育社团的功能,另外要发挥各院系的作用,尝试让他们承办单一的运动竞赛。
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原则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设置,兼顾竞技性的同时,不断增加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运动项目,提高学生参加运动会的积极性,在运动会中获得快乐和放松,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民办高校运动会评价与奖励机制的改革。重视“以人为本”。山东省民办高校运动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总观整场运动会,竞技类项目仍占重要部分,运动会的评价机制也完全是竞技体育的评价模式,名次依旧是运动会的评价标准,更有甚者还将运动会中学生的比赛成绩与系、班级的荣誉挂钩,这些无疑为参加比赛的学生增加了心理负担,竞技的积极性从主动性变为被动性。另外,民办高校的校运动会在对学生比赛成绩进行奖励时也存在许多问题,重视精神上的奖励,忽视物质奖励,这种片面的奖励方法降低了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
奥林匹克精神除了强调竞技运动以外,还倡导“体育为人人”的理念,运动会只看名次、成绩,只抓少数直接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思想,这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民办运动会的举办应该考虑到大多数同学,让“体育为人人”的观念深入到运动会举办的全过程。
5.民办高校运动会经费的来源。加大经费投入。随着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倾斜,民办教育发展越来越好,办学更加规范,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办学效益更加明显。学校运动会投入将逐渐加大,举办规模也在不断壮大。要想高校的运动会开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经费是必要的基础。学校应该扩展经费来源,寻求社会资金的支持。
四、结语
民办高校运动会的改革势在必行,是当前民办高校体育发展的迫切需要,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民办高校办学的指导力度及政策倾斜。民办高校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从实际出发,重视学校运动会的改革,以全校师生健康教育的发展为本,使学校运动会正真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喜闻乐见的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的体育文化盛会。通过确立校运会的比赛项目,引导广大师生确立平日里的运动项目,从而形成运动习惯。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广大教职工间、师生间的学习交流,提高全校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得到提升,丰富广大师生的课余生活,传递运动所带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为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最终实现校运会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福建省高校校运动会改革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2]关静红.长春市民办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21) :103.
[3]羅艳春.湖南民办高校大学生余暇健身现状调查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7,(02) :92.
[4]苟定邦,李梦泽,林华.[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5]李东颖,牛晓峰.[J].中国学校体育,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