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9-04-08郑仁栋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4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郑仁栋

【内容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情感、理想目标等各方面能力的创新发展。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

创新是促进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的正确形成。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初中学生认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但是,要想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本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提出几点个人建议,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而且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其教学内容更具个人感情与主观色彩。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内容及其方式,非常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此外,道德与法治的课本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受其知识程度、生活经验及生活体验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人们虽然对某一事物有共同的理解,但却依旧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性,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

1.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目前,很多初中學校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完全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被动地随着教师的讲课节奏去学习,使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打压,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如,《少年有梦》的教学,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实现梦想的视频,如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视频,给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在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同学们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想当老师!”有的说:“我想当飞行员,去太空看看!”……在相互分享与交流中,让学生对梦想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使学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学生解题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能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质疑,才能提出相应的问题,才能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产生“质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的观念,深入挖掘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一般教师为了便于管理学生,通常都是以严肃的表情呈现在学生面前,容易让学生产生某种程度的恐惧心理,从而对老师产生畏惧感,尤其是一些胆小的学生,不敢想老师提出疑问。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自身形象,让学生在轻松、宽容的环境中学习。

其次,教师在学生提出疑问时不能表现出不屑或出言嘲讽等,而是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或鼓励,积极为学生答疑解惑,以此促进学生提问意识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创新能力。

最后,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而徐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互动式课堂教学

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都是“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而枯燥,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互动以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授课教师应该充分理解互动教学的作用,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正确认识互动的作用。

如,《维护国家安全》一节的教学,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位渔民的重大发现”的视频,让学生针对“渔民发现水下机器人,维护国家安全”展开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激发学生对维护国家安全方法的探究,提高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强化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如果只是在课堂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授课教师应该注重社会实践,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获得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及学生思想认知的影响,致使课堂教学过于重视课本内容的教学,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的提升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促进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云.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学周刊,2018(25):53-54.

[2]苏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建构、实施与创新[D].云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晋江市云峰中学)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