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学段“6+2”课堂形态的转化策略
2019-04-08丁建勇
[摘 要]从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去研究课堂形态,重塑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课堂形态,是促使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举措。重塑课堂形态的本质不是弱化知识,而是用更生动、更深入、更灵活的方式强化对知识的学习。课堂形态转变的方法策略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更新教育理念,与新时代教育改革同频共振;坚持以学定教,精准设计课堂教学形态;构建生命课堂,促进教学形态“六个转变”;加强实践创新,构建师生发展 “双赢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形态;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6-0042-04
一、引言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学段“6+2”课堂形态的研究”是2016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 规划资助经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1602012)。课题为应用型研究课题,依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和模式,通过对普通高中传统课堂的转型升级,以构建新型课堂形态为载体,进而重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评价观。课题在高中学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教育技术等部分学科领域开展研究,通过推进课堂形态的变革,促动课堂形态实现“六个维度”的转变,最终达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增强教师科研能力同行并进的师生“双赢”目标。
“6+2”课堂形态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课堂形态的“六个转变”建构“六个课堂”。即,课堂教学形态从“教后学”向“学后教”转变,构建理念超前的翻转课堂;从 “满堂灌”向“精讲练”转变,构建精讲巧练的高效课堂;从“孤独学”向“互助组”转变,构建合作互动的活力课堂;从“独白式”向“发现法”转变,构建自主探究的发展课堂;从“一言堂” 向“百家鸣”转变,构建以生为本的魅力课堂;从 “痛苦学” 向“快乐学” 转变,构建激情四射的幸福课堂。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由“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学习者”转变,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自然生成精品课堂等研究成果,由“教书匠”向“研修者”转变,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师生发展同步并行,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最终构建一种教学相长的师生“双赢课堂”。
二、课堂形态转化策略
课堂形态,也称教学形态,是指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主要包括导入、提问、展示、交流、合作、矫正、反馈、练习、总结等环节,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独特性和生成性。从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去研究课堂形态,重塑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课堂形态,是促使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举措。变革、重塑课堂形態的本质不是弱化知识,而是用更生动、更深入、更灵活的方式强化对知识的学习。因此,课堂形态转变的方法策略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
策略一:赢在理念——与新时代教育改革同频共振
首先,从认识上,要明确课堂改革是一场观念的革命。课堂教学改革不是对传统课堂的修修补补,而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性改革,要树立崭新的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和教学价值观。提倡这样的教育观: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不唯师,只唯生;不唯教,只唯学;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提倡这样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最后一个学生抓起,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提倡这样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激情的点燃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者,教师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引导者,教师是学生破解知识难题和人生困惑的点拨者,教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提倡这样的课堂观:学习必须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必须发生在学生身上,学习必须按照学生的方式进行。提倡这样的教学评价观: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助教。
其次,从行动上,要迅速解决核心素养落地问题。当前的课程改革已从“知识核心时代”进入“核心素养时代”,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正在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正在实现从 “注重学科成绩”到 “促进学生成长”的转轨。新时代的教学在于积淀学生的核心素养,要以人为本,尊重人性,解放学生的身心,真正实现教育对人的全面回归。新时代的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学习课程理论,加强自身素养,要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重新审视课堂教学,重塑课堂形态,打造生命课堂。教师教学要把真实生活带进课堂,还原学习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站在长远、终身且面向未来的立场培养学生,避免“赢在起点”却“输在终点”的悲剧发生。
策略二:以学定教——精准设计课堂教学形态
新型课堂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定教。课堂形态设计的关键要素在于精准备课,要在全面而精准的学情和教情分析基础上,精备学情、精读课标、精研素养、精准预设,精心设计课堂形态。
第一,精备学情
课堂形态的变革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要回归课堂原点,捍卫教学常识。这个原点就是学生,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成长需要出发,而常识在于“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助教”。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学而定,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定,实行以学情定备课、以学情定目标、以学情定教学、以学情定练习、以学情定作业、以学情定考核。备课要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做起,研究学生个性特征、了解班级学习基础、分析学业成绩情况、亲自做题体验、确定重点难点、定夺讲评方法等。唯有做好学情分析,才能做到以学定教,精准定位,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精读课标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被称为高中教、考、学的“根本大法”。普通高中2017版新课标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增加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更完整,凸显时代性。尤其是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教师要通过逐字逐句研读课标,正确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观点或论述,厘清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第三,精研素养
培育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新形态必须做到精研教学中的素养因素。一是要分析教材,掌握图文,挖掘现行教材中相关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契合点,厘清其中隐含的核心素养要素。二是要剔除浮躁的教学,让课堂回归简单,精准对标学科素养的关键成分。三是要减少大量、机械的练习,增加学生对学习知识的体验。四是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明确每一个章节、课时学科素养培育的具体目标,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流程。
第四,精准预设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两翼。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现代教学观要把生成当成一种教学的价值追求,作为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每节课都要创设精准、有效的预设。一是要有效预设课堂教学风貌,教师讲课要充满“精、气、神”,把信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魅力带进课堂。二是要事先设计语气、手势、表情等体态语,对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要精雕细琢 。三是要精心设计课堂动态过程,包括复习过渡、引入新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建立模型、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得出新知、巩固运用、矫正反馈、反思小结、提炼规律等环节。
策略三:生命课堂——促动教学形态“六个转变”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课堂应该是生动的、生活的、生成的、生态的和生命的。无疑,课堂是直接向学生不断传送生命气息,使生命延续、发展的最重要场所,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养成的主战场。要通过课堂形态的转变,构建充满生命气息和活力的教学,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场”,使师生在课堂上获得解放和新生,归还学生享有人格、兴趣、理想、尊严和幸福的权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生活,学会感恩和珍惜,学会探索和创造。
第一,从 “教后学” 向“学后教” 转变,构建理念超前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利用微课、视频等教育技术手段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其核心原理体现了从“以教导学”到“以学定教”的全新教学理念,其教学流程体现了由传统的“先教后学”方式到现代的“先学后教”模式的变化。主要做法是充分利用导学案这一重要载体,辅助于教室内智慧终端等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将学生自主学习前置的方式翻转教学流程。彻底颠覆以往“教师讲了,学生就会了”的传统观念和“教师备课,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做笔记、完成课后作业,教师批阅”的传统流程。上课前,教师要依托教材精心制定导学案,导学问题重点突出、富有针对性。课堂上,学生依托导学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行自学、思考、理解、练习后,小组内展开讨论、争议、质疑,互帮纠错、反馈矫正。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先學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从表面上看,翻转课堂只是教与学前后顺序颠倒了一下,但其中蕴含着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的根本性转变。
第二,从 “满堂灌” 向“精讲练” 转变,构建精讲巧练的高效课堂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给学生讲多少,而在于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欲望。彻底扬弃“满堂灌”“拼时间”“拼体力”等陈旧观念和行为,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讲解或点拨。一是做好课堂时间管理,合理规划教学流程的每一分钟时间,摆布好课堂中“讲解、活动、训练、反馈和反思”的关系及时间分配,把课堂活动的时间、学生动脑动手的时间、合作交往的空间还给学生。二是讲解要做到“四讲四不讲”:讲重点问题,讲知识缺陷问题,讲易混易错问题,讲学生自学、讨论和质疑后还不理解的问题;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教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三是作业布置要做到“四布置四不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布置强化重难点的作业。不布置不能引发学生思维的“白开水”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第三,从 “孤独学” 向“互助组” 转变,构建合作互动的活力课堂
传统教学的学生学习方式为孤独学或单一学,而高效课堂学习方式为对学或群学。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为一对多,而高效课堂中实现了多元化,既有一对多,也有多对一,更有一对一和多对多。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个体发言、同位商讨、小组讨论、同学辩论、教师点评等多维互动形式搭建平台,实现了课上互学、课下互助、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多边活动形态。一是通过合作学习、质疑争辩、智慧共享,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体现了不同的学习风格,融洽了合作者之间的关系,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二是教师点拨或精讲,抓住要害,明晰事理,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收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三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训练题,并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结果,给予评价,及时矫正学生错误,并当堂进行针对性或补偿性限时限量训练。
第四,从 “独白式” 向“发现法” 转变,构建自主探究的发展课堂
自主探究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主线。改变单靠一张嘴的独白式、告诉式或讲解式的传统教学习惯和套路,引导学生自我矫正,以旧启新,主动质疑,自我发现,进一步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推进过程,使自主探究活动贯穿课前、课上和课后等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一是精心设计自主探究活动,创设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和欲望。二是引导学生自主制定探究计划,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阅读、观察、调查、实验、收集分析资料等多种探究形式和方法,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三是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习惯,通过课堂训练和课外实践,检测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巩固探究习惯的养成。
第五,从 “一言堂” 向“百家鸣” 转变,构建以生为本的魅力课堂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解放学生”,使学生把握学习主动权,回归主体地位,焕发生命活力。改变以往 “独裁式”“一言堂”或“君临天下式”的教学形态,使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建构者和创造者,形成“百家争鸣”的教学局面,打造以生为本的魅力课堂。 一是教师少讲,归还学生课堂话语权,使学生争当预习小名士、阅读小博士、发言名将、探索精英、推理明星、表达健将、构思神童、辩论大王、演讲首席、擂台霸主、解读英才、公关先锋、进步之星、发明专家、点评能手等等。二是学生多说,给予学生展示、表现的机会和时间,通过学生讲、学生议、学生演、学生辩、学生评等活动,增加师生、生生讨论问题的机会。三是生生互动,在安排优秀生介绍展示的同时,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后进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等手段,增强后进生的学习信念、使其拥有学习激情、主动纠正错误、体验成功快感、享受学习愉悦、感受成长幸福,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第六,从 “痛苦学” 向“快乐学” 转变,构建激情四射的幸福课堂
幸福课堂首先要营造种互相尊重、平等包容、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课堂学习形态,要呈现和谐之美,要洋溢幸福之情。一是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学习实践中的多元感受,呵护学生在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予他们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二是善于创设情境,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形成问题,击中思维的燃点,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课堂评价机制,关注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同时注重学习成绩和结果,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重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改进学习,使其在合作、讨论、探究、互动、分享中,感受到被尊重的幸福、交流的幸福和成长的幸福。
策略四:实践创新——构建师生发展 “双赢课堂”
课堂形态的“六个转变”,促动教学相长的师生“双赢课堂”,催生了课堂教学的魅力嬗变。在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生命课堂过程中,师生的不断实践创新将成为教学形态变革的主宰和灵魂。
其一,随着核心素养的全面实施,课堂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的教学将打破固定的课时安排,跨学科地开展面向真实生活的主题学习。当前,一些新的课堂形态,如游戏、设计、创作、戏剧、绘画、游学等原本被忽视的学习方式将会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教学形态更加真实、自然、综合,更加符合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育人实际,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完整的情境中完成知识习得,而且提升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来的课堂将把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结合起来,构建以面向真实、富有个性、深度体验为特征的创新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建构世界”“探索自我”“结交伙伴”的三位一体的实践,将是一种充满智慧、耐心和人文关怀的教学。
其二,“6+2”教学形态所达成的师生“双赢”目标,体现了课题研究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助力作用。一是教师将主动关注学生发展问题,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命课堂”,研究学生如何尽快适应新的课堂形态转型,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调整,更好地為学生的素养提升服务。二是教师“主动专业发展”成为一种新常态,坚持学习状态,提升专业状态,改变工作状态,更加自觉地更新教育理念,开展课题研究,追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三、结束语
课题研究的核心在于变革、重塑课堂形态。教师的千方百计、师生的多边活动、操控的多种维度,能够最大化地实现课堂形态的革命性变革。形式多样、新颖灵动的课堂形态打破了师道尊严,改变了单调乏味,冲破了惯性束缚。课堂回归学生主体,释放生命活力,散发无穷魅力。在这样的生命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完善情感性格。课堂导入更加引人入胜,课堂提问更具启发诱导,课堂展示更加丰富多彩,课堂训练更加精细有效,交流合作更加积极主动,结课更加余味无穷。
总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努力建构幸福、活力、高效、发展、双赢的生命课堂,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个性奔放的乐园、生命狂欢的殿堂,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长的自主、生命的尊严、创造的欢乐和超越的幸福。
[ 参 考 文 献 ]
[1] 任永生. 陈宝生部长发出“课堂革命”的改革号角[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034fc30102x1w6.html,2017.
[2] 丁建勇.以学定教,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英语讲评课堂[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9):37-43.
[3] 曹培杰.重新定义课堂: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转型[J].现代教育技术,2017(7):40-46.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