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提琴演奏的右手技巧运用
2019-04-08方琴
方 琴
(安徽省宿州市坠子剧团,安徽 宿州234000)
一、前言
完全放松的状态并不是良好的状态,只是一个休息的状态。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很好工作的状态,这种状态本身需要一定的紧张度,就像一辆自行车,要它运转良好必须将他每一个螺丝拧紧一样。我们在演奏中不可能只用一种力度,必然有张有弛、有紧有松,均要以“不妨碍力的运行”为原则。松时力要“通”上去,紧时力更要“通”上去。
二、正确的用力
演奏大提琴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需要力量的支撑,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力的问题。由于发音是由弦的振动而决定的,所以我们在运弓时绝对要注意的是“不要妨碍弦的振动”。 我们常遇到:调音定弦时琴的声音很通、透,但放上左手,加上表情声音就干、涩起来。这一方面与缺乏训练的左手有关,同时也与错误的用力有关。
正确的用力应是横向的、运动的,也就是一种“摩擦力”。注意充分利用弓子本身的重量和弓杆的弧度,使弓弦关系密切,但误压,要给弦以自然振动的可能,弦的震动,靠的是弓毛摩擦琴弦,而不是靠压迫琴弦而产生的。力的变化,配合弓速与触弦点的变化,产生不同的音色和力度。如在调音定弦时,由于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音准上,而且听的很仔细,往往能发出最纯净自然的声音。当然这是没有表情的声音,但这个纯净的发音却是各种美妙音色的基础。这里不需要“沉下去”或“手臂重量”,更不要用“压力”。
因为这些提法容易产生副作用,导致“妨碍弦的振动”。如“压力”的提法,容易理解为自上而下的用力压破琴弦,这样往往使手臂僵硬,运弓停滞,发出粗糙的声音。当我们用拨弦(Pizz)拨动弦时,我们可以看到和听到手指离开弦后,弦的振动仍然在继续,直到逐步消失。而我们用弓演奏时,实际上就是用弓“拨”动琴弦后用弓子延续它的振动,也就是不断在“拨动”它。
运弓时,设想弓毛上有100 个点,手臂的每个部位对每个点都要有感觉。手臂的伸展和收缩应像手风琴的风箱那样均匀地、整体地活动,而不是局部地,先动什么部位在动什么部位。长音符用大动作,每个关节的活动是不明显的;短音符用小动作,这时每个关节的活动十分清楚。试拉慢长弓与短分弓加以比较。不论用长、短弓,也不论在弓的什么部位演奏,手臂的每个关节都要协调活动,一般情况下,如果哪个关节不动了,就是哪里“不通”了。
三、正确的握弓和换弓
初学阶段,左手与右手必须分开各自练习,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以后,方可两手配合,所以第一步是先学习持弓。步骤是:先用左手持弓杆中间,弓毛平放在琴码和指板中间,下垂右臂和右手,手自然放松,呈半圆状,好比手心里握住一个圆东西一样,然后,从肘关节开始提起右下臂,手一直是下垂的,指、腕充分放松,弯拢拇指,拇指尖右侧贴住弓杆与马尾槽的接合处,食指第一关节搭在弓杆包有银丝的地方;小指放在马尾槽的中间、第一关节搭在弓杆上,无名指的第一二关节围着马尾槽和弓杆,指尖与包有银环处相接触;中指的第一二关节也围着弓杆,指尖搭在弓毛和银环之间。
拇指尖一部分放在弓根的凸出处,一部分靠在弓杆上,作为持弓的支点,食指和小指在两旁稍加压力使弓子保持平衡,手成孤型,各个手指间有一定的距离,而不是完全靠拢的,手的力量好比轻轻地拿起东西,这种握弓要求手臂到手指都要放松。如果握弓太紧,不但发不出好音色,反而造成僵硬,持弓与琴弦保持绝对的垂直,初学者拉较短的中弓,免去手紧张和僵硬。要强调的是握弓时拇指必须保持弯曲,这是应遵守的规则。
(一)握弓训练
第一步,用左手将弓竖起来,在中弓部位垂直拿好,弓毛朝手心,然后加上右手,手指稍分开,十分放松。拇指与中指相对,稍靠无名指。弓杆勿超过食指的第二关节。
第二步,放掉左手,让右手单独握弓并活动手腕,注意弓子仍垂直。体会弓本身的重量并给予起码的握力。手指关节勿直。
第三步 左手帮助拿弓,用中弓部位将弓子放在弦上,右手保持前一步的姿势和握力,拉中速分弓。运弓时姿势和握力勿变。
(二)手指的灵活和力的转换
拉长弓,在弓跟时,手指垂直,小指和拇指较弯曲食指较直。在运弓过程中,随着手臂各关节的伸展,拇指、小指与无名指亦逐渐伸展,而食指将逐步弯曲,注意“力”的转换。至弓尖时拇指往上托,整个手略朝琴身方向倾斜,肘勿直,腕勿太凹,整个手臂没有死角。从弓尖至弓跟时,以手带动,肩勿用力,手指逐步还原。
四、右手技巧的演奏方法
连弓是用一弓连续演奏两个以上的音,要求奏出均匀,连贯的效果。在演奏连弓时,应注意弓子的分配和弓压、弓速配合的关系。要使音符连接的紧密,注意演奏连弓时右手手臂、肘、腕都要保持松弛,弓段分配均匀,不要抽弓。
碎弓是大提琴右手奏震音的一种方法。(可以说是最短促的分弓,但奏法和分弓却不同)。碎弓是靠手腕灵活而有节奏地抖动,很轻的碎弓还可以仅用手指局部做动作。要注意演奏碎弓时,其他的关节一定要保持放松状态,尤其肘关节。碎弓基本上是在中弓或弓尖附近,原则上不用弓跟部位,有时在奏音头时加重音,是靠食指同时加一点儿弓压,就可以奏出重音来。
顿弓又称断弓,是演奏顿音的一种弓法。顿弓分为分奏顿弓、连顿弓、重顿弓几种。分奏顿弓是用弓毛即加弓压,使之出现重音,然后把手放松,用腕、手臂放松时的甩力,把弓子送到一个部位后立即停住,这就成了顿音。分奏顿音的弓位比较自由,但是在弓尖却比较难做到。顿弓每个音之间虽然有停顿,但弓子不离弦,弓段要短,结实有力。
连顿弓是一弓连奏几个顿音。运弓原理大致上和分奏顿弓一样。手腕动作和控制跳弓基本相似,但手腕动作要小一些、平一些,连奏顿弓用上弓演奏比较容易掌握。
跳弓是大提琴右手技巧中最重要的一项。跳弓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有控制的”或“慢”跳弓。在这种跳弓中,每一次跳动的起落须用三、四指贴着马尾槽进行控制。跳弓在演奏中应用得相当广泛。演奏这种跳弓,弓子像是悬在弦上上臂来回运行的过程中,由手腕和手将弓抛向琴弦。在弓第二次跳起后,用三、四指贴住马尾槽进行控制,使弓悬在琴弦上方,直至运功方向改变,然后又将弓抛向琴弦上。抛弓的动作必须在每次用弓位的中点,注意不是在换弓时开始。这两种动作是水平动作和垂直动作的结合。
在通常演奏中,运用控制跳弓的最有利的位置,是在弓杆平衡点附近,(即从马尾槽算起到弓尖的三分之一长度的地方)。建议做一个很好的预习方法:尽量放松下臂,让手腕很自然地按着八分音符的节奏,用弓尖部分连续地将弓抛击琴弦,但不要来回拉动。在取得弓子跳动的感觉后,可以用上下弓来回练习。跳弓的位置逐步移向弓子的平衡点,(这时弓的弹跳不如原来那样高)。弓子能反跳的原因是弓杆本身弯翘,并且弓毛富有弹性。弓子的回跳不是在两次拉弓之间用手来“控制”,而是靠弓子本身的弹性来实现。手的来回动作要快速,使弓子不至于在改变方向之前落回到弦上。
初步练习这种跳弓用中弓开始,或稍靠后一些,用慢速少量的弓,并且要相当结实但要放松地将全部弓毛贴在弦上(开始时用分弓在空弦上)。当拉六个十六分音符一组时,每组的第一个音必须拉出重音。不要让弓跳起,并逐渐增加弓速,直至达到很快的速度,然后减轻手指对弓杆的压力,在下弓的重音上将手轻轻一仍使弓跳起来。在每次拉下弓时,都使用食指加压来维持这种快速跳弓。
总之,大提琴发音的好坏直接影响音色,纯美、浓厚、轻松、自如、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是大提琴演奏中始终追求的目标。好的发音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握弓时手指的位置、拉弓时手臂的动作、适中的触弦点,如何克服生理上的弱点及力量的来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