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候着琴弓制作这门手艺
——访著名琴弓制作师李怀刚

2019-09-17孟建军

乐器 2019年9期
关键词:弓子琴弓李师傅

本刊记者/孟建军

在一片被围墙围着的废墟里,还有几间老房子孤零零的矗立着,原北京乐器厂琴弓制作师李怀刚就住在这里。尽管老街坊都走光了,可老人依然固守在这座住了几十年的旧居,一如既往的生活。大衣柜前一束束梳理好的马尾瀑布般垂挂着,窗前的桌子上,有一盏酒精灯和几根弓杆,说明85岁的李师傅还会时常动手制作琴弓。像守候着故土家园一样,李怀刚师傅仍在执着地守候着年轻时学到的制弓这门手艺。

在打磨厂“元音斋”做学徒

在北京工作、生活了一辈子,李师傅乡音未改。

李怀刚出生于1934年,16岁的时候,他离开河北衡水老家来到北京,进入前门附近的打磨厂“元音斋”做学徒。在“ 元 音斋”,他跟随李英奇、左克宽师傅学习制作胡琴。过去背井离乡来北京作学徒的,并不是因为爱好,更多的是为了生计才学一门手艺。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实行公私合营,“元音斋”与北京众多私营乐器作坊一起并入北京民族乐器厂后,李怀刚继续从事胡琴制作。

李怀刚师傅原本是学习胡琴制作的,为何又干起了琴弓制作的活呢?李师傅解释说:是因为做弓子的师傅要退休了,于是领导就让我改学做弓子。“刚开始照着师傅的样子做了一支弓子,师傅一看说:挺好。”李师傅回忆说。虽然没怎么学过做弓子,但有二胡制作经验的李怀刚一上手便将弓子做得令师傅满意。

“后来琴弓制作师傅杨汝真要退休了,工厂推荐我担任弓子组的组长。”

李师傅说自己做弓子和做二胡的年头差不多,基本上是一半一半,也就是说,从事乐器制作40年的光景,前20年做二胡,后20年专做琴弓。

什么事情做好了都不容易

改行做琴弓以后,李师傅潜心研究做好琴弓的学问。我问李师傅:做弓子和做二胡哪个更难?他回答:做好了都不容易,都够难的。“做弓子一点也不能马虎,弓杆调直,弯度合适,手感要好。”李师傅说:“演奏名家都愿意用我的弓子。拉京胡、板胡的也都用我的弓子,他们说用我的弓子手不累。”李师傅语气里透出一丝自豪。当年制作弓子,李师傅经常向演奏家征求意见,听他们对弓子使用后的感受,然后再不断进行改进。他称:制作弓子的难度是弓头前面的弯度,弯儿大点或小点都不行,全靠眼力,凭经验。

说起弓子,李师傅话多起来了:最早的琴弓马尾数量是110根一股,拴成一个疙瘩,一根弓子需要两两股,拴两个疙瘩,合起来就是220根马尾。后来根据演奏家的要求,每一股增加了9根马尾,成为119根,两股就是238根。

“这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总结出的经验。因为238根马尾制作的二胡弓子轻重适度,适宜拉奏。” 李师傅说,

“当年我制作的琴弓是免检产品”

李师傅因为年纪大了,去年还做了一个大手术,在家人的规劝下,他基本很少动手做弓了,可对做弓子的流程仍倒背如流:“做弓子有七八道工序。先调直弓杆,然后弓头炜弯,弯度不能大也不能小,在弓杆上打眼,挖槽,弓杆打磨光滑后,再涂刷漆片。然后拴马尾,穿马尾,沾水刷马尾,然后让马尾自然干燥,待干后用梳子梳马尾,使其顺畅。还有套管等工序。”

李怀刚制作的弓子质量上乘,手感好,因而深受专业人士的欢迎。“单位有定额,当时我一天能做十几根,总是超额完成定额。我的弓子免检,直接入库,年年得超额奖。”说起这些,老人的脸上泛起自豪的光彩。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李师傅体会到了辛勤付出后获得的成就与自豪。

演奏名家上门订购琴弓

李师傅的家当年曾经门庭若市,许多演奏家都曾来这里向他订购琴弓。著名胡琴大师刘明源先生对李师傅制作的琴弓也很是青睐,常来他家定制琴弓。李师傅还记得1996年的一天,刘明源先生最后一次来他这里买弓子的情形:“当时我看他走路挺费劲,走的时候他拿着我的弓子,我扶着他走出家门。”几天后,李师傅就听到了刘先生去世的消息。

刘明源先生的弟子、原东方歌舞团乐队首席、胡琴演奏家季节当年就是通过刘明源先生认识李怀刚师傅的。“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刘先生给我写了一张条子,让我去乐器厂找李怀刚师傅做弓子。”至今季节手里还有李师傅40年前给他做的弓子,因为年代久远,弓杆已经泛红。

一支小小的琴弓,将制作师和演奏家紧紧维系在了一起。

琴弓制作后继有人

李师傅虽然年纪大了,但他的制弓技术已经得到了传承:“我后来把技术传授给了女儿、女婿,他们跟我学了好几年,现在他们制作的琴弓也非常受欢迎。”女儿、女婿继承了李怀刚的制弓事业,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说话间,李师傅的女婿小潘走了进来。他聊起了弓子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过去二胡弓长78公分,后来80公分,现在弓子长度通常是83公分;过去弓杆粗,现在人们要求弓杆细一些,但弓杆长度却比原来长了,最长的弓杆达到9 2 公分长。小潘透露:我现在琴弓供不应求,中国院、中央院的老师基本都用我们做的弓子。“我们现在也常跟老师交流,琴弓在老爷子的基础上还有一些改进。”小潘坦言:不跟老师沟通,就不知道弓子哪里合适、哪里不合适。“老师使唤弓子,手感是否舒服,他能说出来。我们根据这个标准在进行制作。“弓子的选料很重要。”小潘说,每个人的感觉不太一样,但手感舒服的弓子大家都会喜欢。

李怀刚与小潘近影

工匠精神值得称赞

胡琴演奏家季节评价道:“李师傅厚道极了,工作特别认真。他制作的弓子质量好,弓毛不散;弓头前面的弯儿(弧度)好,让人使着很舒服。但他也不是一成不变,当有人提出要求时,他也会根据每个人的要求去做。1994年我去德国之前找他,他给了我做两根板胡弓子,至今我还在使用。”

季节认为李师傅将琴弓制作技艺发挥到了极致,他的身上闪耀着“工匠精神”的光芒。

采访结束后,抬头看见李师傅家的房柁上悬挂着一个镜框,镜框里有一张奖状,奖状上面写着:

“李怀刚同志被评为一九八二年先进生产者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北京民族乐器厂党政工团1982年12月”

这个奖状距今已经37年了。一张小小的奖状,浓缩了李师傅一生的付出,也被李师傅视为至高无上 的 荣誉。如今8 5 岁的李怀刚抬头看见这张奖状时,是否还会想起当年在民族乐器厂工作的时光?

我想,他一定不会忘记。因为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光阴,都奉献给了乐器制作事业。

猜你喜欢

弓子琴弓李师傅
二胡琴弓形制规范数据化探究
男子长期喝酒长出“象鼻子”
钟表匠李师傅
十九世纪低音提琴琴弓
暖心纸条
琴弓“父子兵”占领世界八成琴弓市场
纪念照片
纪念照片
“第三届中国国际提琴及琴弓制作比赛”在平谷举办
流水的学生,铁打的“李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