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广东省县级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建设为例
2019-04-08梁玉婷
梁玉婷
(广东省文化馆,广东 广州 510075)
一、前言
文化馆囿于原有文化行政管理体系及地域壁垒的限制,公共文化资源在统筹管理和共建共享方面存在制约和屏障,不利于文化馆自身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馆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①。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关注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强调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指出以总分馆制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2015年1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推进以县级文化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实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互联。2016年,文化部等共同印发了《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对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二、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基本现状
总体来说,文化馆总分馆制度的落实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延伸至基层,从区县、街镇到村(社区),实现文化资源的全覆盖与文化共享,进而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②。促使省市文化馆系统内的公共文化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促进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缓解公共文化资源地域分配不均以及城乡分配不均的问题。重庆大渡口、浙江嘉兴、江苏张家港等地区构建的总分馆制建设模式,均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给我国其它地区开展总分馆制建设提供了可借鉴范式。但由于我国各地省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组织架构各有差异,各地区之间的建设模式不能照搬照抄、依葫芦画瓢,一方面,要提炼总分馆建设先进地区的经验及典型案例,形成一系列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的总分馆建设模式;另一方面,各地要立足自身实际,在借鉴一些省情及发展水平相近地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探索出适于当地建设的总分馆制建设模式。
广东省自2016年起立足省情,以省财政支持的方式,以县区为单位先后开展2批共计21个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试点建设,并顺利通过验收,其中包括:黄埔区、惠东县、佛冈县、乐昌市、连平县、大埔县、开平市、阳东区、电白区、雷州市、饶平县首批11个试点地区,以及海珠区、源城区、紫金县、龙门县、陆丰市、阳春市、吴川市、高州市、封开县、罗定市第二批10个试点地区。依托以县(市、区)文化馆为总馆,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以村、社区综合文化室为服务点,打造“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服务点”总分馆体系网络,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两批试点均成立了由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挂帅,文广旅体局和总馆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能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并以县(市、区)政府名义印发通知及方案;
二是制定总分馆服务标准及业务规范,能够围绕服务标准,推进当地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基本建立绩效考评机制与资金管理使用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规范人员管理和财务管理;
四是围绕“三级联动”,搭建总馆、分馆、服务点共建共享平台,精心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五是有创造性地开展总分馆制建设工作,部分试点将文化馆总分馆工作与“创文”工作有机结合,或将文化馆总分馆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统筹兼顾,有效提升基层文化场馆服务效能。
三、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文化队伍人才匮乏
一方面,部分试点地区总馆文化队伍缺编多,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分馆及基层服务点的人员配备不足、身兼多职、专业水平不高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总馆缺乏对分馆、服务点总分馆建设从业人员相关培训,普遍存在业务人员从总馆、分馆到服务点,呈现出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逐级下降的现象。
(二)专项资金的统筹使用需进一步提升
试点地区的省财政补助资金划拨滞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资金投入难以保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平台建设、群文活动、培训辅导、群文创作等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部分地区重“硬”轻“软”,没有更新总分馆制资金调配观念,忽视对软件的升级改造以及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活动开展缺乏联动性
试点地区总馆缺乏统筹意识,未能充分调动分馆参与并发挥“三级联动”的积极效用,导致许多共建品牌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大多数集中在总馆,实际上分馆以及服务点的参与度并不高,主要依靠总馆“一竿子插到底”,难以驱动共建品牌活动真正“活”起来。
(四)服务内容覆盖不够全面
部分试点在迎合群众和引导群众方面没把握到位,加上分馆及服务点资源有限,导致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设置“偏科”现象较为明显,分馆和服务点功能室布局也存在偏向性,各类文化活动类型没有全面布局,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如联动公益艺术培训则集中在广场舞,缺乏更丰富艺术门类的辅导与推广。
(五)制度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试点地区相关制度存在欠缺。例如,总馆尚未制定并实施统一服务标准和业务规范,或者尚未建立起统一的考评机制;二是已出台的系列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相关制度仍未能很好地聚焦管理的科学化,服务的高效化与职能的合理化;三是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作为由县区级政府具体组织实施的重要工作,更是未来文化馆发展的新业态,试点地区部分制度未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将其固化并执行。
(六)档案管理仍需进一步规范
一是台账资料不完整。试点地区档案资料收集工作不完善,台账层面未体现联动活动或资源调配,大多数都缺乏设备清单和设备对外服务的相关台账。二是部分材料的分类不够清晰,未按验收标准规定的六大项来进行分类,整理还稍欠规范。
四、对策及建议
(一)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试点地区通过“优化增量,盘活存量”的方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敢担当、有作为的文化馆总分馆人才队伍。
一是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确保从总馆到服务点均有志愿者可以调动,并利用演出、展览和培训等活动的联动来促进各级文化馆站间人员联系;
二是不断完善总分馆培训工作机制,组织各级文化馆(站)相关工作人员就总分馆制建设进行业务培训,市文化馆(中心馆)对总馆进行指导,总馆对分馆开展业务培训,强化总馆下派专职人员职能发挥。
(二)进一步落实经费使用
一是建议总馆将部分资金进行统筹,主要用于文化设施的共享与调配,总馆通过实地考察制定各分馆设施器材采购计划,并报请财政部门审核,确保总分馆建设进度。
二是总馆应提前做好总分馆年度资金使用预算,增设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经费,打造可持续性、具有示范效应的品牌活动。
三是着力建立总分馆建设运营经费统筹使用机制,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
(三)树立“三级联动”工作思路
一是试点地区要提高对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重要性、针对性、开拓性的认识,打通行政层级和区域划分,将分散的、隶属关系不同的和财政分级拨款的各级文化馆、站进行有效整合,与基层形成资源共享、服务联动。
二是要加强联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强调“三级联动”、“联合作战”,而不是总馆、分馆、服务点“单打独斗”、“各行其是”,需要进一步提升分馆的参与度。
(四)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设备招标和政府采购工作推进步伐,结合实地硬件、活动情况对各分馆提出功能室设置意见和设备配置意见,认真对照我省总分馆建设验收标准和采购需求,委托招标部门对总馆、分馆和服务点所需软、硬件及耗材实施采购招标。③
(五)着力建设网络平台
一是数字平台,衔接省、市数字文化馆建设工作,及时接入“广东公共文化云”平台,统筹完成文化馆总分馆公共文化信息发布、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网上展演培训等方面数字化建设。
二是微信平台,加快建立和完善总分馆微信平台,及时发布总馆、分馆和服务点三级建设动态,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六)加强宣传推广
一是通过联动举办系列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活动进行总分馆制宣传,让群众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加深对文化馆总分馆制的了解与认可;
二是借助文化志愿者力量深入社区进行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宣传活动,依托文化馆总分馆平台,实施文化志愿者进社区、走基层、送温暖活动,通过送服务、送温暖将总分馆理念与实惠送到寻常百姓家;
三是利用公示宣传栏、展示墙等实体载体以及网站、微信等网络平台载体对总分馆制建设的内容和任务进行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及载体的宣传推广。
(七)切实做好档案管理
推动试点地区对照档案建设管理规范及文化馆总分馆试点验收表,逐级、系统梳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档案,做到资料收集及时准确,资料分类清晰有序,资料内容客观全面,真实有效反映本地区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情况,为后续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运作奠定良好基础。
(八)有效提炼经验成果
建议推动试点地区系统、全面梳理试点工作过程中设施、队伍、服务、保障、考评等方面建设的经验教训,发挥典型案例作用,为全省同类地区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提供实践示范、制度经验和路径参考,开创我省总分馆制建设新局面,并为全国其它计划或正在开展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地区提供可借鉴的“广东模式”。
注释:
①冯小媛.农村文化馆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文化月刊,2013(08):120-121;
②王松霞,倪晓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总分馆建设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09):15-16;
③张行.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特点及建设方法[J].图书馆学刊,2012(0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