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2019-04-08纪梦钊
纪梦钊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心中医全科,北京 100078)
本研究用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9例,均为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诊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男15例,女29例;年龄45~70岁,平均(59.32±6.36)岁;病程1~18个月,平均(9.62±3.19)个月;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Ⅰ级11例,Ⅱ级22例,Ⅲ级11例。观察组男17例,女28例;年龄45~72岁,平均(59.35±6.38)岁;病程1~20个月,平均(9.65±3.21)个月;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Ⅰ级10例,Ⅱ级23例,Ⅲ级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1]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35~75岁;③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Ⅲ级;④膝关节站立位X线摄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囊性变和(或)见软骨下骨硬化(骨质密度增高),关节边缘骨赘影;⑤近1个月内有反复发作的膝关节疼痛症状;⑥晨僵时间不足或等于3min;⑦关节液黏稠、清亮,白细胞少于2000个/mL;⑧活动时患肢可有骨擦音或骨擦感;⑨愿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膝关节急性外伤,骨结核,骨肿瘤等影响膝关节;②并发严重原发性疾病,出血疾病;③严重膝内翻畸形及患肢有血管,神经损伤史;④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伴关节畸形。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选阿是穴为主穴,同时取患侧内膝眼、外膝眼、鹤顶、梁丘、血海。着痹加阴陵泉、足三里,痛痹加肾俞穴、关元,行痹加膈俞穴、绝骨。用0.35mm×40mm毫针,消毒皮肤后快速进针15mm,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于针柄放置点燃的分段清艾条(长约2cm),每穴放置2次,留针50min。
观察组结合经筋刺法治疗。寻找膝关节相关经筋系统条索状或磨砂样伴明显压痛的病灶。于病灶点用2寸毫针快速刺入,顺着经筋循行路线,齐刺病灶点上下1寸处。得气后在主穴针柄上套小硬纸片(中间带孔),并将2cm艾柱插在针柄上,点燃行温针灸,燃尽后将灰烬去除,连灸2壮后出针。
两组均6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隔1天进行下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VAS评分[2]: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
Lyshoim膝关节评分[3]:采用Lyshoim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共计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膝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好转:膝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偶有轻微疼痛,基本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无效:膝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关节功能受限,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两组治疗前后Lyshoim膝关节评分比较见表2。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44 8.18±1.16 4.06±0.15 23.365 0.000观察组 45 8.14±1.05 2.32±0.31 35.262 0.000 t 0.169 33.515 - -P 0.866 0.000 -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yshoim膝关节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yshoim膝关节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44 50.85±6.83 70.51±1.78 18.477 0.000观察组 45 51.82±9.15 81.83±3.13 20.585 0.000 t 0.564 20.854 - -P 0.575 0.000 - -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病机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感风寒湿邪,留于肢体、关节、筋骨。温针灸可补益气血、补益肝肾、温阳祛寒,促使疼痛程度减轻,恢复关节功能[5]。十二经筋为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体系,连接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经筋刺法可疏经通络、松筋解结,促进宗筋主束骨恢复,改善关节功能。血海属足太阴脾经,针刺可活血祛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鹤顶为治疗膝部疾病常用穴,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功效,配伍血海善治膝痛;膝眼为经外奇穴,针刺内外膝眼可祛风散寒、通利关节,促进经络气血运行;梁丘是足阳明胃经郄穴,可缓解膝关节局部疼痛。因此,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可增强温针灸的效果,发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作用,进而缓解疼痛程度,恢复膝关节,促进康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