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劈波斩浪立潮头现代农业“新航母”
——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综述

2019-04-08

甘肃农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垦甘肃改革

甘肃农垦水肥一体化建设——大型自动化喷灌设备

1953年,肩负着恢复和发展生产、安置转业官兵、巩固国防等重要使命的甘肃农垦在千里河西走廊创建,它的定位是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引领者,农业战线上的“国家队”、“排头兵”和“正规军”,代表了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在这场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中,农垦人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不懈努力奋斗,一手抓创业与发展,一手抓调整与改革,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完成了农垦、军垦、省农垦局、省农垦总公司,以及集团企业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为开发甘肃、建设甘肃贡献了重要力量。现已发展成为甘肃省最大的农业企业集团,谱写了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

改革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甘肃农垦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完成了四大改革任务:1983年完成甘肃省农垦局向甘肃省农垦总公司的改革,在经营管理上打破了“大锅饭”,大力兴办家庭农场,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管理体制,在当时的情况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2004年完成省农垦总公司向省农垦集团公司的改革,使农垦发展定位更加清晰,农垦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企业化发展的新阶段。2008年完成农场整体公司制改革,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2010年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农垦集团纳入省政府国资委监管,标志着甘肃农垦管理体制完成政企、事企分离,总体实现企业化转型。

虽然一系列的改革让甘肃农垦日臻完善,但是,长期企事业单位共存的特殊经济社会组织以及所属农牧场相对封闭运行的环境,让甘肃农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改革欠账。一段时期外界对农垦的评价是“四不像”:政府不像政府、农村不像农村、军队不像军队、企业不像企业,虽然于2010年前完成了集团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之“形”,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方式,没有完全形成现代企业制度之“实”,行政色彩浓厚,集团管控能力不强,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不足。

甘肃农垦大条田建设——食葵基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甘肃农垦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国企改革意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农垦改革的要求,牢牢把握“两个一以贯之”,确定了本轮改革主攻方向:一是以去行政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深化集团化企业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二是以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为目标,整合资源资产,优化产业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建设;三是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转变观念作风为保障,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形成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经营管理团队。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按照确定的改革方向和重点,甘肃农垦扎实推进“2+N”(国企改革和农垦改革)改革体系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初步构建了农场农业现代化、企业组织集团化、国有资产资本化的新发展格局。

——实施总部机构改革,提升集团管控能力。在颠覆式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的前提下,出台集团公司《总部机构及职能调整设置方案》,将存在数十年、带行政色彩的“处”改为体现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部”,重新界定了集团总部和直属企业的职能定位,通过创新绩效考核方式推动集团总部与所属企业打造命运共同体,机关部门由原来的17个精简为13个,人员减少12%。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修订完善了集团总部人员薪酬改革和考核管理办法,落实“三能”机制。制订所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和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企业内部分配行为,集团总部人员40%以上的工资与工作绩效和企业效益挂钩,所属企业领导人员年薪限额提高50%,允许农垦所属企业班子经理层人员年薪高于班子正职,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和活力。

——规范董事会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修订完善集团公司及所属41户企业章程和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议事规则,制定修订两个层面规范董事会建设方面的制度23项。使企业治理各职能机构和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矩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管理快速步入正常轨道。

——建章立制,补齐制度建设短板。对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深化国企和农垦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制定修订了110项管理制度和方案,形成了农垦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制度体系,通过全面推动落实,使各方面管理有了明显改善,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氛围正在形成。

——明晰产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按照公司法等相关规定,理顺了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及直属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管理关系、党组织关系,建立了以管资本为主,运转协调的管理运营机制,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农垦集团与上司公司的发展定位不清等问题。

——强化风险管控,严肃考核问责。针对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关键岗位建章立制,制定《财务总监管理办法》《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实施办法》《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办法》等制度,提升各种风险防控能力。

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提升

十八大以来,甘肃农垦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按照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集团化运作的思路,制定了《甘肃农垦整合重组打造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实施方案》并推进实施。

——整合产业资源,做强龙头企业。相继培育了亚盛集团、莫高股份两家上市公司;打造了黄羊河集团、条山集团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了田园牧歌草业集团、绿鑫啤酒原料集团、亚盛薯业集团、好食邦集团、普安股份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化专业公司,推动垦区集团化迈向更高层次。

——整合销售资源,加快营销体系建设。在集团总部成立市场营销部,强化全集团营销资源整合和农垦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指导。创新营销模式,改革营销政策,亚盛“好食邦”、大宗农产品购销公司、大宗农资购销公司、农牧投公司主动出击找市场,收到了良好效果。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以“甘肃农垦”为主品牌,统一农垦企业产品品牌,形成“好食邦”、“黄羊河”、“条山”数个核心商标,增强了农垦企业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推进土地资源资本化,创新土地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国有土地资源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发展路子,先后将所属14家农牧场的443万亩土地及农业类资产,通过定向增发、资产置换等方式重组到亚盛股份公司,使垦区一半以上的国有土地资产实现了证券化;亚盛和莫高两个上市公司先后8次从资本市场累计融资50亿元,有力推动了垦区经济发展。落实土地确权任务,强化土地管理,将力争于2018年全部完成发证任务,为实现农垦国有土地整体证券化奠定坚实基础。

甘肃农垦万亩林果基地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甘肃农垦从组建之日起,就在农业发展上始终立于时代前列,代表着农业先进生产力和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农垦有效发挥农垦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优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大条田、大基地、大产业和水肥一体化“三大一化”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年播种面积达110万亩;建成百亩以上大条田面积40万亩,高效节水面积60万亩,建成饲草、玉米、食葵、蔬菜、特药、果品等6个接近或已达10万亩以上的大基地。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建成农业科技示范田60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创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取得绿色食品认证近100个,产品产地监测面积达20万亩,可追溯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万亩以上。

——加快发展新业态,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冷链储存能力达16万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大电商营销力度,部分企业电商销售额占总销售收入的20%以上;积极创建田园综合体建设,观光农业呈现较好发展态势;组建农机合作社等组织,推进农业服务业发展。

——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带动作用。建成了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和20多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向社会提供近100万吨优质安全农产品,示范带动周边农村200万亩基地种植经营。

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甘肃农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积极融入全省脱贫攻坚行动,自觉履行国企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依托食品加工、生物医药、草食畜牧、酿酒葡萄、现代制种、农业服务、旅游观光、工程房产八个主导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行动。通过租赁、带动和劳务收入等形式,年总计带动农民种植经营土地80多万亩,促农增收30亿元以上。其中:带动周边农民种植各类作物15.5万亩,实现产值5.8亿元;引进农民承包经营农场土地16.7万亩,实现产值3.8亿元;流转直接经营农村土地25万亩,实现产值6.3亿元;吸引贫困县农民季节性用工支出劳务费5.5亿元。

——自觉履行国企政治和社会责任,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甘肃省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和《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工作部署,筛选出了农副产品购销、生猪养殖、奶牛肉牛养殖、种植示范基地、冷链物流、生物降解聚酯新材料6个助力脱贫攻坚产业项目,计划承接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和部分到户产业扶持资金20亿元以上。主动与秦安、宕昌、古浪等深度贫困县对接,制定了实施方案,切实加大农副产品购销力度,所属的条山农场和农垦药材公司分别收购加工宕昌县土蜂蜜46吨,中药材126吨,农牧投公司完成了深度贫困县特色农产品信息征集工作,产销对接项目总金额10亿元以上,计划签订销售协议总金额6.2亿元,已经签订购销合同2.6亿元。实现助力脱贫攻坚和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双赢的目标。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农垦自诞生之日起,就传承着红色文化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垦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国企党建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国资委党委印发的《关于省属国有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指导性文件确定的党建工作改革任务,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着力解决企业党的建设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制度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两个责任”落实等制度30多项。

把党建工作内容纳入企业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和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的权责、工作方式,有效保障了农垦企业党组织在承担好、落实好从严管党治党方面责任的落实。

农垦扬帆再出发

回顾总结甘肃农垦发展改革的历程,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一是坚守“一条主线”是把握改革正确方向的关键。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既是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具体体现,也是被实践证明正确的道路。新时期甘肃农垦改革应坚持这条主线不动摇,只有坚持不懈沿着“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这条道路走下去,才能快速做大做强,不断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才能在发展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二是处理好“三个关系”是推进集团化改革的基本遵循。处理好战略定位与改革发展目标的关系,处理好改革推进的力度与职工、社会保障体系等承受能力的关系,处理好做大做强与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处理好这“三个关系”才能使改革稳步推进。

三是大力推进“三大”建设是集团化改革的重点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发挥好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骨干引领作用是农垦企业的责任和使命,如何把农垦丰富的土地资源等比较优势发挥好,是甘肃农垦不断探索的主题。实践证明,集约化、组织化程度越高,效率就越高、产出就越高、效益就越大。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三大”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

甘肃农垦小城镇建设

四是能否增强“三力”是检验集团化改革成效的标准。改革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集团管控能力、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加快办社会职能改革、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改革都是增强自身的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整体实力的重要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农业领域航母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奋进新时代,扬帆再出发。下一步,甘肃农垦将以强烈地使命感和高度地政治责任感,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历史机遇,顺势而为、担当进取,实施“三步走”战略,实现三个阶段的奋斗目标:一是从2018年到2020年,通过两年的努力,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决胜全面小康垦区。二是从2018年到2023年,通过五年的奋斗,即到甘肃农垦创建70周年,实现经济总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打造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进一步突出,职工收入同步增长,农垦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三是在2023年基础上,再经过五到十年的奋斗,实现经济总量在百亿集团基础上再“翻一番”,将甘肃农垦打造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农业领域的航母。

按照“三步走”战略确定的奋斗目标,甘肃农垦将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紧紧扭住打造百亿集团、建设新农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三大任务,着力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经济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战略重组,重点发展亚盛集团现代农业、莫高股份葡萄酒及生物降解新材料、医药集团生物医药及食品保健、畜牧养殖及饲草、工商业及房地产五大经济板块,做强做大食品加工、生物医药、草食畜牧、酿酒葡萄、现代制种、农业服务、旅游观光、工程房产八大特色主导产业,培育20家规模以上的“千万元”利润企业集群,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把甘肃农垦建成甘肃省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大型优质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和农业向西开放的主要基地。

(本文图片和资料由甘肃农垦集团提供)

猜你喜欢

农垦甘肃改革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改革之路
农业农村部: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 加快推进农垦改革发展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困知勉行 积厚成器——快速成长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