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SPACE及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对听神经瘤周围神经的术前评估

2019-04-08曾少华杨智云

肿瘤影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听神经面神经线圈

曾少华,杨智云

1.清远市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放射科,广东 清远 511518;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0080

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区的常见肿瘤,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1]。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对听神经瘤作出准确诊断,但对肿瘤周缘神经的术前评估需要应用高分辨力序列[2]。三维重T2WI序列,如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3D-SPACE)、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 constructive inference in steady state,3D-CISS)及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FIESTA)序列可以清晰显示脑神经脑池段,微小表面线圈能提高表面局部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有利于局部小范围的结构显示[3-6]。本研究探讨3D-SPACE序列及微小表面线圈联合三维双回波稳态水激发(3D double-echo steady state with water excitation,3D-DESSwe)序列对听神经瘤周围神经的术前评估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4年3月—2016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3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右侧发病16例,左侧发病17例。患者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8.4±13.3)岁。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SIEMENS Verio 3.0 T磁共振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使用头线圈行常规扫描及3D-SPACE序列扫描后,采用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序列对患侧进行扫描。3D-SPACE序列扫描参数: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回波时间(echo time,TE)为1 000/132 ms,层厚/间距为0.5/0 mm,反转角为120°,视野(field of view,FOV)为240 mm×240 mm。3D-DESSwe序列扫描参数:水激励脂肪抑制,TR/TE为13.95/5.20 ms,层厚/间隔为0.5/0 mm,三维层块数为112,反转角为35°,FOV为150 mm×150 mm。

1.3 图像分析

将3D原始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沿神经根长轴行斜冠状、轴位多平面重组。由2名神经放射学专业副主任医师在不知道手术结果的情况下,对后处理获得的重组图像结合其他序列图像进行独立观察和分析,两者意见不一致时通过协商取得统一。主要观察3D-SPACE序列及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序列对听神经瘤周围神经的显示情况,并与手术所见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肿瘤的大小

33例肿瘤左右径9~57 mm,平均(32.24±11.99)mm;前后径13~53 mm,平均(30.48±9.59)mm;上下径7~52 mm,平均(29.97±10.14)mm。大多数肿瘤(90.91%,30/33)跨内听道口向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区生长,可见患侧内听道不同程度增大(图1A),常规MRI检查术前可作出明确诊断。

2.2 3D-SPACE序列对听神经瘤周围神经的显示

3D-SPACE序列对患侧面听神经脑池段具有较高的显示率,对后组颅神经亦能清晰显示,对面神经的内听道段显示率较低(表1)。

2.3 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显示的面神经内听道段移位方向及与术中对比

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显示面神经内听道段有较高的分辨率,对面神经移位方向可作出较准确的评估(图1B、1C),与术中所见有较高符合率(表2)。

2.4 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与3D-SPACE对肿瘤周边神经显示的对比

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序列扫描对面神经内听道段的显示率为78.79%(26/33),较3D-SPACE(54.55%,18/33)有明显优势。3D-SPACE对面听神经脑池段的显示较3D-DESSwe优。对后组颅神经,两者显示率均为100%(图2)。结果详见表3。

图 1 患者,女性,51岁,手术病理证实左侧实质型听神经瘤

表 1 3D-SPACE对听神经瘤周围神经的显示情况(n)

表 2 术前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显示的面神经内听道段移位方向与术中对比

图 2 患者,男性,38岁,手术病理证实左侧实质型听神经瘤

表 3 3D-SPACE与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对听神经瘤周围神经显示的对比

3 讨 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听神经瘤手术的难点和热点从降低死亡率集中到术中对面听神经的保护及术后面听神经功能的恢复[1]。MRI在术前诊断、肿瘤分级分期及手术风险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1 3D-SPACE序列及3D-DESSwe序列

3D-SPACE序列采用单次激发、可变小角度反转角、长回波链和并行采集,可用较短时间完成扫描,同时具备高空间分辨力,很好地反映解剖细节。既往研究[7-9]表明,3D-SPACE序列在正常脑中能清晰辨认内听道的神经、小血管,较其他序列显示较好。3D-DESSwe序列是将水激发技术和稳态自由进动成像序列结合,联合脂肪抑制技术。但其对颅内的水抑制效果及关注范围不如3D-SPACE,因此对颅内脑池段神经显示不佳。邓明等[10]对比3D-DESS与3D-SPACE在腰骶神经成像中的应用,发现在显示神经长度方面3D-DESS不如3D-SPACE;但对神经根细节及神经根病变的显示,3D-DESS优于3D-SPACE。应用微小表面线圈能显示全段面神经,可估计面神经与肿瘤的关系[11]。

3.2 3D-SPACE序列及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序列对听神经瘤的术前评估

近期研究[12-15]表明,手术前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纤维束追踪技术可显示听神经瘤与面神经纤维束的关系。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将追踪重建的面神经纤维束与肿瘤的三维解剖模型融合,可三维立体地显示面神经与听神经瘤的空间关系,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可提高面神经保留率。但部分医院MRI设备不具备开展该项技术的条件。

研究发现,凭借3D-SPACE图像可分别从内听道底沿面神经的走行向脑干侧、沿面神经脑干端向内听道侧仔细寻找,利用内外侧神经与肿瘤接触点间肿瘤表面的假想弧线(即面神经与肿瘤表面的位置)来寻找神经的走行,此时沿神经长轴的斜位重组图像显示十分重要。脑池段神经因有脑脊液的对比而显示较清晰。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序列分辨率高,能更清晰地显示内听道段的面神经与肿瘤位置关系,与术中所见符合率较高,尤其是面神经位于肿瘤上方时易于分辨,与术中所见符合率达100%。后组颅神经位置相对较表浅,也可获得满意的显示,本研究中后组颅神经的显示率为100%。

面神经脑池段在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序列扫描中未显示,可能是该序列中面神经信号与肿瘤信号差异小,肿瘤较大,面神经脑池段与肿瘤粘连、分辨不清。此外,微小表面线圈与脑池段神经距离较大,该序列扫描范围相对较小,因此对面神经脑池段、三叉神经及展神经评价不如3D-SPACE序列。

总之,微小表面线圈联合3D-DESSwe序列对浅表组织的分辨率高,对面神经内听道段的显示优于3D-SPACE,但对面神经脑池段的显示不如3D-SPACE。两者结合应用,可对听神经瘤术前面神经进行较全面的评估,对保护面神经和听神经、保留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听神经面神经线圈
基于LSTM的汽轮发电机线圈的早期异常检测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患了听神经瘤该怎么办?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磁共振在听神经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以为是脑梗,却检查出听神经瘤
耳鸣、耳聋、头痛头晕-警惕颅内听神经瘤
超小型薄壁线圈架注射模设计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