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血栓通注射液、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联合治疗疗效
2019-04-08王婷婷
王婷婷
(涟水县中医院脑病科,江苏 淮安 223400)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最常见的老年疾病之一,该疾病具有病情发展快速、发病急促等特点,同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对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安全与日常生活构成了严重影响[1]。由此,如何实现对急性脑梗死疾病的有效治疗,已成为广大医学工作者需深入探讨的课题。基于此,为了进一步评价血栓通注射液、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联合治疗疗效,本次研究抽取60例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评价对象展开评价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其中,A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4.58f2.59)岁;B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74.51f2.8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给予单纯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以静滴的方式对患者给予4 mL血栓通注射液+250 mL生理盐水,1次/d。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以静滴的方式对患者给予30 mg依达拉奉+100 mL生理盐水,2次/d。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的评定方法:(1)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失,且未发生不良反应,视为治疗显效;(2)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且相关不良反应得到控制,视为治疗有效;(3)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改善,且伴随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症状,视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低于B组治疗总有效率的9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n(%)]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A组中,存在2例皮疹、2例恶心、2例呕吐,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B组中,存在0例皮疹、1例恶心、0例呕吐,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属于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药物,该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与保护脑部组织的作用,同时就具备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对机体炎性介质的生成与脂质过氧化状态起到直接抑制作用[2]。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低于B组治疗总有效率的96.67%;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提高治疗效率与保障患者安全均有着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能在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保障患者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