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评价指标体系下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以环北部湾城市群为例
2019-04-08黄亚芬
黄亚芬,全 华
(1.岭南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会展旅游学院,上海 200000)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结构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以大城市为中心分布的若干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群,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环北部湾城市群是国务院于2017年1月20日批复同意建设的国家级城市群,(中国)区域由广东湛江、茂名、阳江,广西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玉林、崇左,海南海口、三亚三省区11个地级城市组成。环北部湾城市群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宁、湛江是我国与东盟10国经贸往来的桥头堡,地理区位非常重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国家振兴粤东西北地区战略的提出,环北部湾城市群在经济、贸易和旅游等方面有重要的政策支撑背景。
旅游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旅游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对城市交流、城市创新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效应。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某个城市在旅游方面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既是旅游业发展的结果,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旅游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自然增长阶段,竞争性增长阶段和共赢增长阶段[1]。城市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处于竞争性增长阶段,因此各个城市都在增强旅游竞争力,而对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中,不同学者用不同地方、不同方法、不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但是评价指标不同会不会对城市旅游竞争力产生影响?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竞争力指标,随后,关于旅游竞争力的分类和评价体系越来越成熟。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有的学者评价了几种体系,并且提出体系应该是可比较的,标准的和质量的[2]。而关于评价地区也是有国家的[3-4]、地区的[5],甚至是某个目的地[6]。而评价方法包括TOPSIS、PRPMETHEE[7]和IPA。而城市旅游的研究起步于Stansfield对城市旅游重要性的论述。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者开始梳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多维视角[8],但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概念及内涵,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学术性表述也比较模糊。国外学者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9]。Hernik J,Tuntev Z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涉及城市资源和旅游服务等[10]。Cinbinskiene和Snieskiene 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来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11]。国内学者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不断加深,总体呈现出定量化、多样化和综合化的趋势[12]。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从研究内容看,主要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之争,郭鲁芳从目前的旅游竞争实力、旅游竞争潜力和未来旅游竞争的发展力三个方面测度了区域旅游竞争力[13]。苏伟忠从旅游业竞争业绩、旅游竞争潜力、旅游环境支持力和旅游综合竞争力四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14]。丁蕾从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量方面构建了7个二级指标[15]。陈晓等从旅游环境支持、旅游业绩和旅游发展潜力三个指标对城市旅游及国内争力进行定量评价[16]。董云彩等从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环境支持竞争力和旅游潜力竞争力三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17]。其次,从研究对象来看,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尺度可以是单个城市的、也可以是省内城市的比较[18-19],还可以是更大范围的区域内城市[20-21]。从研究所依托的理论来看,主要集中在生态位理论[22]、竞争要素和空间尺度[23]等。最后,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适用定量研究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24]、聚类分析法[25]、层次分析法APH[26]、熵值法[27]、系统模型等[28]。经过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学者对环北部湾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研究很少,而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评价对象、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目前已有的研究有:单一评价对象,单一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指标;单一评价对象,单一评价指标,多种评价方法;多个评价对象,单一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方法。却没有单一评价对象,多种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方法的研究,这是本文的研究所在。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了保证数据的时效性,本文选取的数据为2017年的数值。主要通过如下方法取得:《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7》《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17》,2017年11个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个地方旅游政务网。
(二)评价指标体系及说明
本文采用国内普遍使用的两种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便于比较,将每个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级:一级指标(目标层)、二级指标(系统层)和三级指标(标准层)。两种评价指标,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18]
表2 城市旅游竞争力[17]
(三)评价方法
熵值法:是指用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的数学方法。离散程度越大,对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可以用熵值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信息量越小,不确定性越大,熵也越大。根据熵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可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这个工具,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提供依据。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符合此方法的条件,具体步骤如下:
(1)选取n个城市,m个指标,则Xij为第i个城市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i=1,2…,n,j=1,2,…,m);
(2)指标的归一化处理:异质指标同质化
由于各项指标的计量单位并不统一,因此在用它们计算综合指标前,先要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即把指标的绝对值转化为相对值,并令Xij=|Xij|,从而解决各项不同质指标值的同质化问题。而且,由于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数值代表的含义不同(正向指标数值越高越好,负向指标数值越低越好),因此,对于高低指标我们用不同的算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3)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城市占该指标的比重:
(4)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其中k=1/ln(n)>0,满足ej≥0;
(5)计算信息熵冗余度:
dj=1-ej。
(6)计算各项指标的权值:
计算各城市的综合得分:
(四)第一种评价指标体系下熵值法计算过程
1.原始数据及异质指标同质化处理
本文选取2017年相关统计数据见表1,由于该数据存在不同意义的量,缺乏可以统一计算的量纲,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异质指标同质化处理,综合运用公式(1)(2)可以得到表4。
2.计算指标的熵值
通过公式(4)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得到表5的统计结果。
3.权重的确定
根据公式(5)、(6)可以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如表6所示。
表3 各城市2017年基本情况
表4 异质指标同质化处理值
表5 各城市的熵值
续表5
4.各城市的综合得分
最后计算各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如表7所示。
5.第二种评价指标体系下熵值法计算分析
首先搜集各指标原始数据,如表8所示。
运用同样的过程对第二种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计算,最终得到各城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排名,如表9所示。
三、讨论与建议
通过运用两种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环北部湾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进行研究,发现:不同评价指标体系下,城市综合排名存在很大差异,三亚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在两种评价指标体系中竞争力都排第一,但是海口和南宁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下,排名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因为海口较之南宁有更强的旅游发展潜力,而南宁较之海口有较强的旅游现状竞争力,但是由于各个二级指标在不同评价体系中有不同的比重,所以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有差异。而湛江和北海在两种评价指标体系中没有变化,茂名、崇左,钦州和防城港四个城市的排名有比较大的变化,原因也是由于不同城市在不同的二级指标得分不同,而二级指标在不同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是不同的。
表6 各指标的熵权
表7 指标排名
表8 原始数据
表9 指标排名
这两种评价指标,很难界定哪种评价指标更科学,更可靠,对于政府而言,他们愿意选择自己城市排名靠前的指标体系,但是作为学术界,有必要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界定,从而使研究更科学、更有意义。本文只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和评价,但是如何建立一个学界共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未来旅游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