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损伤风险认知模型对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

2019-04-08王东礼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标准差体育锻炼中学生

王东礼

国家对于增强青少年体质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很早就颁发了相关的文件,文件提出“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乃至提高综合国力,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2]”因此,中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体质健康与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具有相关性,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促进中学生的体质健康已是迫在眉睫。中学生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的不稳定性使其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同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一些不定因素比如:环境、天气、运动场地、运动器材、自身体质、体育知识的了解、运动项目的认识等,这些因素都会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必要损伤的风险因素。所以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对体育知识和对于这些隐患的认知,是避免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出现不必要损伤的前提和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

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很多,根据以往研究人员的研究总结,认为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三个包括运动风险的认知、运动损伤等。运动风险认知是指在一切体育运动或体育活动(包括体育健身运动)中可能发生的造成人身损害后果和危险或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通过对运动风险的研究,了解运动风险发生情况及原因,努力避免运动风险的发生;让中学生了解与重视运动风险的认知,就能努力避免运动中发生的风险。只有体育锻炼中的中学生对体育风险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锻炼中有效的避免和减少运动发生损伤的概率[3]。青少年和中学生在体育活动锻炼中,由于运动项目的运动方式存在很大差别,如高强度对抗性、高风险性的活动项目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较大,而在一些如表演类项目中,受到关节及肌肉活动幅度等影响,虽然发生的概率不如高对抗性项目,但是也会出现严重损伤,如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主要以局部损伤为主,有关节脱臼、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由此可见,运动损伤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不管运动的项目是难易还是活动的风险性都是影响人们正常锻炼活动和锻炼质量的重要原因。

个体在参与运动时,其肌肉、骨骼和各个器官均参与运动,因此个体的各个系统均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损伤,因此大多数人们认识到参与体育运动会存在受伤、身体磨损、运动猝死等风险,人们对运动中的损伤通过看见和亲生经历或多或少都有点体会,这些感受会使他们产生紧张、焦虑和害怕等情绪,从而影响其态度与行为。由于对运动风险的认知不适当,会使中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产生一系列的惧怕和焦虑情绪,从而增加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研究表明个体对运动环境的认知以及反应,是影响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之一[4]。有过运动损伤经历的学生,在心理因素影响下很显然这会使他们在今后的体育运动的参与与锻炼中产生逃避该运动的情况。中学生只有具有适当的运动风险认知才能更好的规避风险和减少损伤,还能促进项目参与锻炼的次数和强度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江苏省徐州市周边3所中学(徐州中学、徐州一中、徐州三中)的500名不同学校的学生,其中男生250人,女生250人,平均年龄18±1.10岁。发放500份问卷,回收问卷500份(男生236份,女生230份),有效问卷466份,有回收效率为93.2%。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从中国知网上收集相关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方面的文献,并进行整理和归纳,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与我国中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进行研究编制的《体育活动风险认知量表》[2],主要测量参与者在运动项目所存在的潜在风险认知与评价。测量个体内在因素、外界因素和活动项目特征(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体育活动特征等)、中学生对感受和判断体育活动风险的影响程度,采用5点Likert计分,1-5为“影响程度低-影响程度高”。对活动风险的可能性程度、可控性和严重性程度评判,采用5点Likert计分,1-5表示“程度很低-程度很高”。采用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852,说明问卷测试具有较高的信度。

1.2.3 访谈法

对参与问卷的中学生,对其锻炼的情况、参与的运动项目、参与该项目的受伤情况和受伤原因等进行了解。并且对该项目是否存在阴影、能否继续坚持锻炼和对受过损伤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心理进行疏导。

1.2.4 数据统计法

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将学生对活动中风险的风险性、可控性、严重性和运动损伤的损伤次数、损伤程度、受伤部位,以及锻炼行为的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频率、锻炼坚持的数据进行统计,所收集的统计数据用Excel2007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体育活动风险认知、运动损伤和锻炼行为结构模型

本文在所做的研究是根据邱芬(2015)[2]所做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构建了一个体育活动风险认知、运动损伤和锻炼行为的结构关系。该模型认为体育风险认知直接影响锻炼行为,运动损伤也会间接的影响锻炼行为;体育活动风险认知对运动损伤和锻炼行为具有严重的影响作用,受个人身体素质、环境因素等前因影响。活动风险的认知能够预测在活动可能发生的损伤和锻炼中在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产生的行为;运动损伤会受到运动次数与损伤程度两个因素的影响;锻炼的行为通过锻炼的时间、锻炼的频率、锻炼的强度以及锻炼的坚持四个因素的作用。所以风险认知、运动损伤和锻炼行为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2.2 调查结果

表1是对466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中学生中对风险认知存在的风险性平均值2.911,标准差为0.986;可控性平均值2.540,标准差0.906;严重性平均值2.689,标准差1.077。466名学生中只有358名学生有过损伤经历,没有运动损伤经历的学生为108名,在这些没有损伤的学生中多为女性。损伤次数平均值3.989,标准差1.112;损伤程度平均值2.504,标准差0.883;受伤部位平均值3.321,标准差0.866。466名学生中在锻炼中的锻炼行为:锻炼时间平均值3.604,标准差1.116;锻炼频率3.245,标准差1.119;锻炼强度平均值3.889,标准差1.005;锻炼坚持平均值2.873,标准差0.983。

在风险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中得出,中学生对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可能性的判断得分在2.5-2.9之间,略高于中间值,说明他们认为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风险值要高;对于潜在风险的可控性得分低于中间值,说明中学生认为对潜在风险的可控性程度比较低;对体育运动中潜在风险的严重性判断,得分稍稍高于中间值,说明中学生认为潜在风险的严重性偏于中等。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得出当风险出现时他们可能会措手不及不能应付出现的风险;对风险的严重性判断较中等可能时他们在活动中没有出现受伤或受伤程度低有关。因此他们对风险认知程度与他们活动参与的多少和在活动中是否出现过损伤有关。

根据问卷中的数据分析得出,运动风险认知对运动损伤、运动风险认知和运动损伤对锻炼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也就是说中学生对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不能准确的判断和避免运动中的损伤,由于缺乏运动风险因素的认知,就容易导致在运动中受伤和其他事故。中学生在运动中出现事故和伤害使其在心理中产生阴影进而影响他们接下来的体育活动参与、锻炼强度、锻炼数、锻炼时间等。

只有对体育风险认知有相当的了解时才能让学生既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项目,又能有效的避免锻炼时产生的运动损伤,学校的教育工作起主导作用。

表1 风险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n=466)

3 讨论

3.1 中学生活动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运动损伤的影响

中学生活动风险认知的因素分为个体内在因素、外界环境因素、活动项目特征,这些因素中说明中学生在活动中风险认知受个体的身体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对所做运动项目的知识和运动技能、参与锻炼的经验、心理素质、本身对风险的态度、运动场地设施及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影响,已有研究得出结论,这些因素均影响中学生的的运动行为。要么盲目参与体育项目、要么逃避某些运动项目,由于中学生对运动风险认知的了解有很大的不足,就容易使学生对风险产生不合理的判断和不适合当下能够做出的运动行为,从而导致运动中出现受伤和严重事故的情况。

根据石岩提出的“体育活动风险认知内外界因素的影响图”[6]表达的观点,性格特征差异会使个体去接近和参与运动项目时,考虑到运动中潜在的风险,有的会逃避该运动,有的则会趋近该项目。如性格特征中有冒险、激进等特征的学生为达到锻炼目标会趋近,挑战该项目;而性格特征中有焦虑、胆怯等,则考虑到风险的情况下会考虑回避该项目。

中学生体育活动中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心理因素、场地环境、运动技能、运动项目本身等方面。中学生心理和行为表现出较强的冒险和激进的特点,会使学生在某项活动存在风险的情况也会踊跃参加,且部分想在异性面前表现或是展示自己的能力;出现跟风行为而忽略自身的承受能力,部分学生特别是男生喜欢一些高冒险性活动项目,如拳击、体操、徒手攀岩等,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运动损伤和伤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参与体育活动的中学生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及对待事物的判断的不理性和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控性、严重性判断存有偏差,在这些情况的影响下学生发生损伤的概况会大大增加。由于上体育课和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竞赛中,对参与活动的风险不认识,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肌肉、韧带的拉伤;还有些学生在参与高风险、激烈的运动项目时对自己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评价过高,随意的参与一些自己还不能完成的运动项目,这些掉以轻心让危险不经意间发生在自己身上。

3.2 中学生活动风险认知和运动损伤对锻炼行为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模型与问卷中了解到运动风险认知对锻炼行为的影响对学生是反向的,由于中学生的人格特征、性格特征和运动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相同风险情景中,性格不同的人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控性的判断与评价也是不同的。

对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不足对以后的锻炼有重大影响,容易导致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损伤和严重的伤害事故,在心理因素的影响下会减少锻炼次数、降低运动强度等,也就是说运动损伤作用于锻炼行为;有的学生忽略自身情况盲目的参与某些不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导致自身出现损伤,进而影响锻炼。因此也可以说风险认知直接影响锻炼行为。在对中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曾经在活动中受过损伤和有过损伤经历的学生,往往在今后的活动中容易受到过去事件的影响,会较少参与曾经受过伤或有过经历的运动项目。

4 结论

通过本研究得知,在体育风险的认知中学生的风险性、可控性和严重性得分在2.5-2.9之间较符合现阶段的中学生心理、生理情况,所以此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在中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即对运动损伤与锻炼行为有显著影响,且影响均为反向的;活动风险认知也通过运动损伤作用于锻炼行为。体育活动风险在中学生学习中作用很大,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对学生体育项目的相关知识及风险的传授有待加强,只有学生对运动风险认知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学生更有效、更安全的参与体育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为祖国的新鲜血液提供更好的保护。

猜你喜欢

标准差体育锻炼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过程能力指数法在改进中小学教学质量中的应用
语音信号幅值分布的统计分析
方差中亟待澄清的两个错误观点
谈数据的变化对方差、标准差的影响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