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男篮亚洲杯快攻战术运用特征研究

2019-04-08王雯立马树振陆祖颖欧瑜枫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长传快攻亚洲杯

王雯立,马树振, 陆祖颖,欧瑜枫

1 前言

现如今篮球运动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庞大的规模,在篮球的竞技方面,越来越多的技战术应运而生并不断淘汰与更新,然而快攻战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篮球战术,仍被沿用至今,成为了比赛中运用次数最多的战术之一,具有一定的得分高效性和观赏性——在比赛中,运动员在由防转攻时,利用自身的身体条件优势,在最短时间,最快速形成以多打少或以少打多的局面,同时在与对手人数相当时,趁防守方阵形尚未占据有利区域位置,果断进行合理的进攻,通过这种进攻方式,很容易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鼓舞团队士气,从而掌握比赛节奏,扭转比赛格局。纵观国内外文献,虽已有不少对篮球快攻战术的研究,但由于篮球快攻战术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本文通过研究2017年男篮亚洲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前八强球队的快攻战术运用特征,以此为出发点,分析现今的篮球快攻战术有何新的发展,为我国各篮球运动队的战术升级提供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2017年男篮亚洲杯中前八强的最具代表性的一场比赛,研究对象分别为澳大利亚、伊朗、韩国、新西兰、中国、黎巴嫩、菲律宾和约旦。比赛时间是2017年8月8日,获胜方名次分别为澳大利亚、伊朗、韩国、新西兰、中国、黎巴嫩、菲律宾、约旦。从8场比赛中,回放视频统计快攻次数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以快攻战术运用特征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Google学术等学术平台检索“篮球快攻”“快攻战术”“fast break”等关键词获取文献近30篇,并对其进行筛选、分类、整理,为论文的撰写和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依据。

2.2.2 录像观察法

首先下载2017年男篮亚洲杯篮球比赛中前八强的8场比赛录像和统计资料,再结合现有的相关研究与导师探讨后确定统计指标,最后通过反复观察比赛录像,将各个球队在比赛中快攻战术的运用特征进行统计与计算,反复核对将误差减至最小化。

2.2.3 数理统计法

反复观看视频录像回放并记录,对2017年男篮亚洲杯中前八强的快攻战术运用时机(篮板球后长传、发后场端线球长传、断球、盖帽)、发动区域(掷界外球、掷罚球线以内、掷三分线内罚球线外、掷三分线以外)、胜负方发动快攻次数、推进方式(中路线推进、边路线推进和中边路线结合推进)、接应方式(固定接应形式、机动接应形式和形式无接应直接运球)、推进人数(1人推进、2人推进、3人推进或多人推进)、快攻战术运用效果(得分、未得分)进行记录,最后整理与统计。

2.2.4 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贯穿全文,通过研究2017年男篮亚洲杯比赛视频录像的回放,将量化的数据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并得出结论,旨在为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和少年篮球的训练提供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快攻的应用条件

快攻的应用条件包括发动形式、发动区域、比赛双方球员的技战术水平等因素。由于参赛球队均为前八强,球员的技战术水平基本相当,所以笔者主要从快攻的发动形式分布、快攻的发动区域两个方面着重研究。

3.1.1 快攻的发动形式分布

如表1所示,2017年男篮亚洲杯中发动快攻的主要方式为断球长传快攻和抢篮板球后长传快攻,分别占形成快攻总数的38.0%和35.0%,球员在盖帽发起的快攻其次,占快攻总数的16.0%,最少的是通过发后场端线球长传快攻,占快攻总数的11.0%。

表1 快攻的发动形式分布统计表

3.1.2 快攻发动区域规律

如表2所示,2017年男篮亚洲杯的快攻战术发动区域主要为两分区掷罚球线以内,共计65次,占快攻总数的39.9%,其次是掷三分线内与罚球线以外的区域,形成发动快攻战术次数有41次,占快攻总比25.2%,掷界外球发动快攻,掷三分线以外球快攻,形成发动快攻战术相对比较少,发动次数分别为39次和18次,占比分别为23.9%和11%。这是由于罚球线以内和三分线内罚球线外这些区域在比赛中容易抢到篮板球或者是利用对手的失误进行抢断发动快攻。

表2 快攻的发动区域统计表

3.2 快攻的应用状况

3.2.1 快攻运用频次

在比赛中获胜方发动快攻的次数为93次,占比57%,失败方发动快攻次数为70次,占比43%,获胜方发动快攻的次数明显高于失败方。由此可见:球队整体实力与其发动快攻的能力成正比,整体实力越强的球队越能够创造条件发起快攻,从而掌握比赛的主动权,最后赢得比赛。

3.2.2 快攻的推进方式

如表3所示,在推进方式上使用最多的是中路线推进,共计68次,占整个发动快攻推进路线总数的41.7%。其次是采用边路线推进,共66次,占整体的40.5%,使用最少的是中边路线结合推进,仅29次,占总数的17.8%。这是因为在2017男篮亚洲杯中由于断球发动快攻比较多,使得球员直接进行推进从中间或者边线来直接发动快攻。

表3 快攻推进的路线统计表

3.2.3 快攻的接应形式

如表4所示,快攻的接应形式上使用最多的是无接应直接运球,共计60次,占整个发动快攻接应总数的36.8%,其次是采用机动接应来进行传送球,使用了56次,占整个发动快攻接应总数的34.4%,使用固定接应传送球的使用率最低,使用了47次,占整个发动快攻接应总数的28.8%。快攻的突出特征就是快,可以看出在男篮亚洲杯中,球员自己运球或者队友机动进行的快攻比率比较高,而有队友固定接应的比率比较少。

表4 快攻接应形式统计表

3.2.4 快攻的推进人数

如表5所示,发动快攻时,大多数情况下为1名球员推进的运球形式进行快攻,共有57次,占比35.0%;采用2名球员推进的运球形式进行快攻途中的传送球,使用了47次,占发起快攻总数的28.8%。;采用3名球员推进的运球形式进行快攻共计了42次,占25.8%。采用3名以上球员推进的运球形式进行快攻共17次,占发起快攻总数的10.4%。可以看出在男篮亚洲杯中大多数是通过三名球员以下来进行传送球来完成快攻的,在快攻反击战术中,一人运球推进反击的机会最多,占比最高,两人快速反击进攻战术,在配合下成功率高。

表5 快攻推进人数统计表

3.3 快攻的运用效果

3.3.1 快攻的得分成功率

由表6所示,2017男篮亚洲杯快攻的得分率为71.2%要远远高于未得分率28.9%,这说明在2017男篮亚洲杯快攻的得分率较高。其中无效干扰投篮得分占有75次,占投篮出手总次数的46.0%,无干扰投篮得分有41次占投篮出手总次数的25.2%,未形成投篮有47次,占投篮出手总次数的28.9%,未投篮未有13次,占投篮出手总次数的8.0%,说明在男篮亚洲杯,得分中大多是伴随身体对抗或者其他因素的干扰的。

表6 快攻得分成功率统计表

3.3.2 快攻的得分方式

由表7所示,2017男篮亚洲杯的快攻在得分方式上大多都是采用上篮的方式,使用了81次,占快攻成功总数的49.7%,中距离投篮使用了33次,占快攻成功总数的20.2%,投三分球使用了24次,占快攻成功总数的14.7%,在快攻时未形成投篮的有25次,占快攻成功总数的15.3%,说明在2017男篮亚洲杯中通过运用快攻战术,大多形成了投篮,在快攻运用效果上大多数快攻是通过上篮在有干扰的情况下得分,无干扰投篮未得分的快攻或未形成投篮的快攻所占比率比较小。

表7 快攻得分方式统计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在2017男篮亚洲杯中快攻主要发动方式为断球长传和抢篮板球后长传。发动区域主要为罚球线内和三分线内罚球线外。

4.1.2 快攻战术在2017男篮亚洲杯中运用次数多,且获胜方运用次数多余失败方,推进方式主要为中路线推进,接应形式主要为无接应直接运球,推进人数多为一人推进。

4.1.3 在2017男篮亚洲杯中快攻得分成功率高,相对于三分球投篮和中距离投篮来说,快攻得分率最高的是直接上篮得分。

4.2 建议

4.2.1 在球队的训练中,教练员应当加强断球长传快攻和抢篮板球后长传快攻的成功率,在重视以上发动方式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关注发后场端线球长传快攻和盖帽发起快攻的训练。

4.2.2 快攻战术已成为当今篮球竞技中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进攻手段之一,灵活而又快速的由防转攻时,更要求球员具有更加敏捷的思维和强大的快攻战术运用意识。

4.2.3 篮球运动属于同场对抗类项群,此类项群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身高、较快的速度和较强的灵活性,比赛中,运动员利用身体的灵活性和速度优势去争取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所以在训练中,教练员应当针对速度和灵活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猜你喜欢

长传快攻亚洲杯
10年后,中国男排重夺亚洲杯冠军
明年亚洲杯易地日本?
热事件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快攻战术运用的对比与分析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赛队快攻能力的对比分析
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与美国男篮快攻战术对比与分析